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页码:96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7542629468/9787542629463 ·条形码:9787542629463 ·版本:第1版 ·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剩余价值学说史:《资本论》第4卷(套装全3册) |
 |
|
 |
剩余价值学说史:《资本论》第4卷(套装全3册)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页码:96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7542629468/9787542629463
·条形码:978754262946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套装数量:3
内容简介 《剩余价值学说史:《资本论》第四卷(套装全三册)》依据原著者马克思原来的计划是《资本论》第三卷。恩格斯后来曾计划把它编成《资本论》第四卷。最后考茨基以《剩余价值学说史》为书名编成出版时,是和《资本论》一样包含三巨卷。第一卷论述剩余价值学说的起源至亚当斯密;第二卷论述里嘉图;第三卷论述由里嘉图至庸俗经济学。但它不只是一部学说史。适当的评价:应视为《资本论》的不可缺少的续篇。《资本论》考察的根本问题,是剩余价值的性质,它的起源,和它的诸特殊形态。《剩余价值学说史》考察的根本问题,也是这些。必须有后者,《资本论》才算完整。对于已经熟悉了《资本论》的人,用《剩余价值学说史:《资本论》第四卷(套装全三册)》来补充,才能把它的思想内容最深刻地采取出来。因之,《剩余价值学说史:《资本论》第四卷(套装全三册)》译者,在译完前书后,又据考茨基原版,将《剩余价值学说史:《资本论》第四卷(套装全三册)》译成中文。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郭大力(1905~1976),著名经济学家、翻译家。江西南康人。早期曾在广东文理学院、厦门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三联书店副总编辑、中共中央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等。在上世纪30年代,他与王亚南合译了《经济学及赋税之原理》、《国富论》、《资本论》等经济学著作,独自翻译了《人口原理》、《经济学原理》、《政治经济学理论》、《剩余价值学说史》等。
编辑推荐 《剩余价值学说史:《资本论》第四卷(套装全三册)》依照马克思原来的计划是《资本论》第三卷;恩格斯后来曾计划把它编成《资本论》第四卷;最后考茨基以《剩余价值学说史:《资本论》第四卷(套装全三册)》名编成出版。
目录 剩余价值学说史《资本论》第四卷:第一卷
编者序
第一篇 重农主义派:其先驱和同时人
Ⅰ.威廉·配第爵士
Ⅱ.达芬南
Ⅲ.诺芝和洛克
Ⅳ.休谟和马希
Ⅴ.杰姆士·斯杜亚爵士
Ⅵ.重农主义体系的一般性质
Ⅶ.杜尔阁
Ⅷ.白奥勒第和维利
Ⅸ.亚当斯密的重农主义见解:他的翻译者加尼尔
Ⅹ.希马尔兹和布亚伯爵
Ⅺ.英国一位重农主义者
ⅩⅡ.讷克尔
ⅩⅢ.林格
ⅩⅣ.魁奈“经济表”中论到的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
附录“经济表”
A.表内的前两个流通行为
B.土地所有者与租地农业家间的流通
C.最后的诸流通行为
D.资本家与劳动者间的流通
E.流通所必要的货币量
F.由工资垫支在前商品售卖在后这一件事来说明资本利润
第二篇 亚当斯密和生产劳动的概念
Ⅰ.价值由劳动决定
Ⅱ.剩余价值的起源
A.利润
B.地租
C.资本利息
D.课税
E.斯密胜过重农主义派的地方
F.多量劳动与少量劳动的交换
G.剩余价值和利润的混同
Ⅲ.资本和土地所有权被认为是价值的源泉
Ⅳ.价格被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
A.亚当斯密的意见
B.别一些著作家关于这个问题的意见
附录
A.全部资本分解为工资和利润这个问题的研究:第一设问
B.这个问题的进一步的研究:第二设问
C.资本与资本间的交换及价值变动在这上面的影响
D.所得和资本的交换
Ⅴ.生产的与不生产的劳动
A生产劳动被定义为生产资本的劳动
B.生产劳动被定义为生产商品的劳动
C.斯密的定义所引起的论战
D.亚当斯密之前及其后关于生产劳动的几种见解
1.牧师
2.商人和零售业者
3.律师医生官吏等等
4.待救济贫民和无业者(supernumeraries)
E.加尼尔
F.甘尼尔
G.甘尼尔和里嘉图论总所得和纯所得
H.弗里尔:亚当斯密的资本蓄积观:生产劳动的新定义
I.洛窦德尔和萨伊
J.特斯杜·德·托拉西:利润的发生
K.斯托齐:精神的生产
L.西尼耳
M.洛西
N.查尔麦斯和斯密的几种见解
附录生产劳动的概念
剩余价值学说史《资本论》第四卷:第二卷
编者序
第一篇 剩余价值与利润
I.里嘉图著作的概述
Ⅱ.里嘉图的利润学说
A.里嘉图对于价值的说明
B.里嘉图关于利润利润率生产价格等等的说明
c.生产价格与市场价格
a.里嘉图的见解
b.斯密论生产价格和市场价格
Ⅲ.里嘉图的剩余价值论
A.剩余价值与利润
B.劳动量和劳动的价值
c.劳动力的价值与劳动的价值
D.剩余价值
E.相对剩余价值
……
第二篇 地租
第三篇 资本蓄积与恐慌
第四 杂述
剩余价值学说史《资本论》第四卷:第三卷
编者序
第一篇 马尔萨斯
I.价值与剩余价值
Ⅱ.可变资本与蓄积
Ⅲ.过剩生产与过剩消费
Ⅳ.“研究”的著作者
V.“大纲”的著作者
第二篇 里嘉图学派的解体
I.托伦斯
Ⅱ.詹姆士·穆勒
A.剩余价值与利润
B.工资
C.需要,供给,过剩生产
D.普累服
……
第三篇 建立在里嘉图理论基础上的反对论
第四篇 乔治·兰塞
第五篇 舍尔彪利埃
第六篇 里查德·琼斯
第七篇 利润,利息与庸俗经济学
译者跋
……
序言 1885年恩格斯印行《资本论》第二卷时,曾在序言上,关于马克思(《经济学批判》的遗稿报告说,那包含有“四开本1472页,计分二十三册”,“系由1861年8月至1863年6月间写成的。那是1859年在柏林以同一标题刊行的第一辑的续稿。该稿由第1页至220页,再由第1159页至1472页,是论究《资本论》第一卷所论究的各个题目,由货币的资本化开始。这是论究此等问题的最初草稿。由第973页至1158页,系讨论资本利润,利润率,商人资本与货币资本等,那是此后要在第三卷详细说明的题目。然属于第二卷的题目及此后在第三卷中讨论的许多题目,都不曾细加编纂。这些题目,都不过顺便地特别在标题为“剩余价值学说”那一部分(那是这个草稿的主要部分,由草稿第220页至972页)中,讨论到。这一部分草稿,包含经济学核心即剩余价值学说之详细的批判的历史,同时并采取一种论战方法(对前驱学者的论战),去说明此后分别在第二卷第三卷但在逻辑联系上论到的大多数问题。这一部分草稿,除开第二卷第三卷所包括的许多点外,其残余的批判部分,我打算保留下来,刊行《资本论》第四卷。”
至可痛悼的,是恩格斯不克将他这个意思实行。有许多的事情,许多的工作,许多的疾病,使第三卷不能依照他自己和我们全体的愿望,迅速编辑好。第三卷,直到1894年才出版,而正当恩格斯准备着手编辑这里的第四卷时,还有充分工作兴趣和工作计划的他,就丢下他的笔,与世长辞了。
文摘 Ⅰ.威廉·配第爵士
[近世经济学的建立者,威廉·配第爵士(Sir William Petty),是最有天才最有创见的经济举研究者之一。
其所著《税课论》伦敦l662年——这里是引用该书1679年版——有许多文句,是说明剩]余价值的起源和量计的。那些文句,虽然有一点杂乱,但在这一切散乱的文句中,很可以寻出他的主要思想来。
配第分别了自然价格和政治价格即“真的市场价格”(the true price currant),(第66页,67页)。他所谓自然价格,实际就是指价值,我们在这里,也就只论到这个;因为剩余价值的决定,就是依存于价值的决定。
在这个论著内,他实际是由商品包含的劳动的比较量,决定商品的价值。
“但我们在详论租金(Rente)以前,我们必须尝试把它的秘密的性质拿来说明,而在这样说明时,我们不仅要就土地和房屋来说,并且要就货币来说。货币的租金,便是我们叫做利息(usury)的。”(前书第23页)
这里所论的,是现象的基础,不是现象自身。
“这就是价值比较和量计的基础。但我承认,上层建筑(superstructure),在这上面发展起来的上层建筑,是极错综,极复杂的。”(第25页)。
先要问,什么是一个商品的价值呢?
“假设有一个人,他从秘鲁地里取得一盎斯银带到伦敦来所费的时间,恰好和他生产一蒲式耳小麦所要的时间相等,前者便成了后者的自然价格。现在假设有新的更丰饶的矿坑发现了,以致二盎斯银的获得,和以前一盎斯银的获得,是同样便易,则在其他情形相等的情形下,现在小麦一蒲式耳10先令的价格,和以前一蒲式耳5先令的价格,是一样便宜。”(第31页)
“我们假设,一蒲式耳小麦的生产和一盎斯银的生产,需要相等的劳动。”(第67页)
最先,这就是“商品价格所依以决定的现实的非幻想的方法”。(第67页)
第二点,我们要研究的,是劳动的价值。
“法律(指法定的工资率——K.)要使劳动者刚好有生活的资料;如果加倍了,他就只做了他能够做或者说本来会做的劳动的一半;这就表示,社会已经损失这许多劳动。”(第64页)
这一段话的意思是:如果他劳动6小时,就得到6小时的价值,他所受得的,和现在比较起来,就倍加了。因为现在他[劳动12小时]共得6小时的价值。这样,他就会只劳动6小时了。
所以劳动的价值,是由必要生活资料决定的。劳动者所以必须生产剩余价值,供给剩余劳动,不过因为有人强迫他,利用他的全部可以利用的劳动力,但使其所获,刚好够维持他自己的生存。但他的劳动的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