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历史 >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第14部):安史之乱?第二次宦官时代

2010-03-17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页码:31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0861612X/9787508616124 ·条形码:9787508616124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第14部):安史之乱?第二次宦官时代 去商家看看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第14部):安史之乱?第二次宦官时代 去商家看看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第14部):安史之乱?第二次宦官时代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页码:31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0861612X/9787508616124
·条形码:978750861612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

内容简介 《安史之乱·第二次宦官时代》讲述了:八世纪六○年代的安史之乱,可媲美侯景之乱,但安史之乱,却腰斩了时代。唐王朝九任帝李隆基,当皇帝竟然当了四十五年之久,使人失声尖叫。国家有一个当权太久的元首,实在是一个灾难。四十五年的酱缸政治腐蚀力量,不要说是凡夫俗子李隆基,即令是伫立在纽约港口的自由女神像,也会满身疮脓,不堪入目。
“宦官”这种人物,二十世纪一开始,就完全绝迹,但“宦官级”人物,在中华文化中,却根深柢固,源远流长,“江山代有宦官出,各弄权柄十几年!”二十世纪一。年代,当变军司令冯焕章攻陷首都北京城后,第一个逮捕枪决的,就是给总统曹琨擦背捏脚的那位大爷李彦青先生,外国记者十分惊奇,革命怎么革到这种人头上来了,有人回答说:“他是宦官级人物!”大家立刻一目了然。擦背、捏脚,固卑不足道,可是他却能扣留国防部发给国防部队的武器,勒索贿赂,如不是宦官级人物,绝没有这么大的力量!
作者简介 柏杨,1920-2008,台湾著名作家。一生多灾多劫,著述等身。著有《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史纲》《柏杨版资治通鉴》《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等。 其人其书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编辑推荐 《安史之乱·第二次宦官时代》是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
比《资治通鉴》更好读的经典中国史。中国式政治运作与权力游戏集中呈现。柏杨先生的倾心巨作,首次在大陆完整推出。
目录
安史之乱
导读
1 李林甫的邪恶
一、斗垮张九龄
二、“罗钳吉网”
三、不断兴起大狱
四、尸骨未寒?夺爵剖棺

2 财政税务
一、宇文融
二、搜括聚敛

3 杨家班主宰政府
一、最美丽的儿媳杨玉环
二、马嵬驿终点站

4 安禄山之乱
一、从死囚到封王
二、与杨国忠不共戴天
三、范阳兵变
四、洛阳陷落
五、建立燕帝国
六、嘉山会战
七、杨家班被屠
八、长安陷落
九、李隆基逃亡巴蜀
十、李亨登上帝位
十一、陈涛斜之败
十二、安禄山全盲惨死
十三、李泌大战略
十四、睢阳之围
十五、唐政府初向回纥乞师
十六、洛阳克复
十七、史思明投降
第二次宦官时代
导读

1 史思明之乱
一、降后被逼复叛
二、安阳河之役
三、安庆绪未路
四、河阳会战
五、史思明被部下绞死
六、唐政府再向回纥乞师
七、史朝义自缢树林
八、祸延江淮──刘展逼反

2 第二次宦官时代揭幕
一、李辅国登场
二、手握重兵?尾大不掉
三、程元振继起
四、骆奉仙构陷仆固怀恩
五、壮士横死鸣沙
六、周智光斩张志斌
七、鱼朝恩骄横
八、元载宰相生涯

3 吐蕃王国东侵
一、中国施诈?吐蕃反击
二、皇帝再演逃亡
三、长安失而复得
四、沿边拉锯战

4 唐政府赋税
一、国库设在深宫
二、两税制
三、裴延龄

5 中吐百年战争
一、清水之盟
二、平凉川事变
三、安化峡哭别家园
四、陆贽论边防六失
五、西疆残破
六、维州事件
……
文摘 插图:


1李林甫的邪恶
一、斗垮张九龄
七三四年,国务院文官部副部长(吏部侍郎)李林甫,待人非常温柔,但阴险狡狯,精于谄媚拍马,计谋百出;用尽心机结交宦官跟皇帝小老婆群(妃嫔)的家人,探听皇帝的动静,事情无论大小,李林甫全都知道,因此,每次当面奏报,总能符合皇帝心意,唐帝(九任玄宗)李隆基,对他非常喜悦。当时,武惠妃正受宠爱,超过后宫所有小老婆;武惠妃生一个男孩李清,封寿王,其他皇子都不能跟他相比,皇太子李瑛遂逐渐疏远。李林甫通过宦官向武惠妃表态,誓言拥护李清(为了当官,不惜玩命,竞发动夺嫡斗争);武惠妃心存感激,暗中回报,本年(七三四),李林甫遂被任命当副监督长(黄门侍郎)。
五月二十八日,李隆基擢升裴耀卿当最高监督长(侍中),张九龄当最高立法长(中书令),李林甫当国务院教育部长(礼部尚书)一级实质宰相(同中书门下三品)。
七三五年,最初,宫廷监察官(殿中侍御史)杨汪,诛杀张审素(参考七三一年十二月),改名杨万顷。张审素的两个儿子张理、张琇,年纪还小,也因老爹犯罪,流放岭表(岭南,南岭以南)。不久,张理、张瑗逃回,处心积虑,准备复仇。
三月十一日,张瑝、张琇在东都洛阳,格杀杨万顷(杨汪),把奏章用绳子绑到斧头上,留在现场,申诉老爹冤死情形;二人打算再去江外(江南,长江以南)刺死跟杨万顷(杨汪)一同陷害老爹的帮凶。走到汜水(流经河南省荥阳市北),被治安人员捕获。社会对这案件议论纷纷,多认为老爹被诬害而死,两个年幼小娃,孝友刚烈,能为父报仇,政府应该怜悯他们,宽大处理;最高立法长(中书令)张九龄也打算救他们一命。但最高监督长(侍中)裴耀卿、一级实质宰相(同中书门下三品)李林甫,则认为如果宽大处理,将破坏法律尊严,李隆基也认为如此,对张九龄说:“孝子的心情,当然不在乎死,然而杀了人却把他赦免,不可建立这种榜样!”下诏说:“国家颁布法律,目的在防止杀人。如果都坚持尽孝子的心,谁不愿意当一个孝子?辗转仇杀,哪一天才是终结!皋陶当法官(皋陶,是黄帝王朝六任帝伊祁放勋在位时的法官),法律都被彻底执行。纵是著名学者曾参杀了人,也不可以宽恕(曾参,战国时代吴起的老师,参考前四。三年)。应把二人交付洛阳特别市政府(河南府),乱棍打死。”无论官民人等,对惨死棍下的两位兄弟,都感哀怜,为他们撰写悼念文章,贴到大街之上。市民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