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页码:27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9787505726536 ·条形码:978750572653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古玩鉴赏十六讲 |
 |
|
 |
古玩鉴赏十六讲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页码:27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9787505726536
·条形码:978750572653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国学经典藏书·大家国学十六讲
·图书品牌:北京时代华语
内容简介 《古玩鉴赏十六讲》内容简介:国学爱好者的国学普及读本,机关干部和管理者的治国理政参考、修身养性指南。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阅读国学经典,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极高的文化阅读;
阅读历史经典,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
阅读文学经典,可以陶冶情操、增加才情;
阅读哲学经典,可以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
阅读伦理经典,可以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媒体推荐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胡锦涛
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和、刚健自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标准,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巨大影响,也为中国人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它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温家宝
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包括历史经典、文学经典、哲学经典、伦理经典等多个方面。领导干部要通过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起到“温故而知新”、 “彰往而察来”的作用;通过研读文学经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研读哲学经典,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通过研读伦理经典,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格。总之,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习近平
编辑推荐 《古玩鉴赏十六讲》:国学经典藏书·大家国学十六讲
目录 出版前言
第一讲 古玩总述
一 古玩源流
二 古玩之何以可贵
三 古玩商
四 古玩之购买
五 古玩之种类
第二讲 书画(一)
一 书画概述
二 书法源流
三 绘画源流
四 书画格式
五 书画名家
第三讲 书画(二)
一 书画之作伪
二 书画之鉴别
三 书画之评价
第四讲 瓷器(一)
一 瓷器源流
二 瓷器述要
第五讲 瓷器(二)
一 瓷器之作伪
二 瓷器之鉴别
三 瓷器之评价
第六讲 青铜器
一 铜器源流
二 古铜器名释略
三 古铜器之仿制
四 古铜器之伪制
五 古铜器之鉴别
六 铜器之评价
第七讲 古钱
一 钱之源流
二 古钱之伪造
三 古钱之伪售
四 古钱之鉴别
五 古钱之价值
第八讲 宣炉与铜镜
一 宣炉概述
二 宣炉何以必炼
三 宣炉之仿制
四 宣炉之伪制
五 宣炉之鉴别及价值
六 铜镜概述
七 古铜镜之伪制
八 古铜镜之鉴别
第九讲 玉器
一 玉器源流
二 古玉器名释略
三 旧玉之伪造
四 旧玉之鉴别
五 玉器之评价
第十讲 砚
一 砚之源流
二 砚之种类
三 砚之式样及名称
四 砚之收藏
五 砚之伪作
六 砚之鉴别
七 砚之价值
第十一讲 古墨
一 墨之源流
二 制墨名家
三 名墨
四 墨之伪制
五 墨之鉴别
六 古墨之评价
第十二讲 古书与纸
一 书籍源流
二 古书之伪
三 古书之鉴别及价值
四 各代名纸
第十三讲 碑帖
一 碑帖源流
二 碑帖之伪制
三 碑帖之鉴别
第十四讲 砖瓦偶像印章
一 古代砖瓦概述
二 古砖瓦之伪制
三 古砖瓦之鉴别
四 偶像概述
五 偶像之伪制
六 偶像之鉴别
七 印章概述
八 印章之伪制
九 印章之鉴别
十 印章之价值
第十五讲 其他杂项(一)
一 丝绣源流
二 古代丝绣之鉴别及价值
三 景泰蓝概述
四 景泰蓝之伪制
五 景泰蓝之鉴别
六 漆器概述
七 漆器之鉴别
八 宜兴壶概述
九 宜兴壶之伪制
十 宜兴壶之鉴别
第十六讲 其他杂项(二)
一 古琴源流
二 古琴述要
三 古琴的伪制
四 古琴的鉴别
五 兵器源流
六 古兵器的鉴别
七 古印的可贵
八 古代玺印的源流
九 古印述要
十 古印的伪制
十一 烟壶述要
十二 烟壶的种类
十三 烟壶的鉴别
十四 料器
十五 牙器
十六 竹刻
十七 扇
十八 木器
十九 名石
编后记
……
序言 进入21世纪,中国迎来了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经济的崛起,要求中国文化、精神的复兴。回顾几千年的世界文明史,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科技等一直领先世界,直到19世纪末。
在19世纪末年以来兴起的以戊戌变法、清末新政、“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代表的民族振兴运动中,中国传统文化遭遇了“世界末日”,几乎被彻底否定。然而,全盘西化并没有带来民族的复兴。
痛定思痛之后,一些西化的代表人物纷纷回归,用比较理性、客观的态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19世纪20年代,国内兴起了“国学”热潮。一时间,大批研究传统文化的书籍得以出版。
今天,我们面临千年不遇的大变局,民族文化的复兴,是重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需要,是中国成为世界性大国的思想文化基础。可以说,没有传统文化的积累和熏陶,中国很难在文化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对此,中央领导同志有着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胡锦涛同志多次要求重视中国历史文化的学习,并坚持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带头示范。温家宝同志说:“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和、刚健自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标准,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巨大影响,也为中国人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它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习近平同志说:“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作为古今中外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文摘 插图:

爱美为人类之天性,与生俱来者。而绘画又为爱美心一部分之表现。故绘画之肇始,远在人类进于文明之前。不过中国绘画之见于记录者,有伏羲氏之画八卦,黄帝之绘制服,舜妹螺氏之绘影像等,其他不见记载者,当难数计。盖随生活之开展,而画之应用益多,画之范围日广也。惟当时绘画之目的,专在实用。故多就实物上而绘画。实物之存在性有限,以故古画之真迹,均随实物之毁灭而消亡。现在可能见到者,有石室之刻像,寺庙宫廷之壁画,神像之装饰,钱币之图纹,钟鼎彝器之花纹,军用器物之花纹,一般用器之花纹,铜镜上之花纹,石碑墓碣之图画,砖瓦陶器上之图画等。然均系翻制,并非原形,且均出自匠人之手,其动机及作品,都无可宝贵:盖并非今日之所谓书画也。降及西汉,蔡伦发明制纸之后,纸之成本甚轻,人人易得。文人士夫,始于读书作字之余,兼事绘画。既可消遣时光,又资涵养德行;且社会为表示钦仰,并崇拜之涵义,遂有将文人之书画悬之中庭,作为装饰者。是汉以后之绘画,迥不与以前相同矣。此后相习成风,社会以文人之绘画,为最高尚之装饰品,为最高尚之赏玩品;而文人亦以此为最高尚之消遣,最高尚之艺能。故著名之画家出之汉后,汉以前未之闻也。盖以前之书写,率用竹简及帛等。竹简虽易得,而治理甚难,帛则价值甚贵。绘画重练习,二者均不能随意取用。绝不能以兼金之竹帛,而虚掷于消遣一道也。故纸未发明,绘画绝不能有进步也。即蔡伦发明造纸之后,取用亦不似今日之易。故汉代以上之绘画,完全以实用为主,以绘画为政教之补助,为崇德尊功之方法。其作品以写照及故事画为最多,所画者不过人物鬼神禽兽而已,其他概不入画也。三国时,人民思想稍见解放,绘画范围亦渐开扩。吴王赵夫人写有《江湖九州山岳之势图》,遂开后世山水画之端倪。孙权建寺,令曹不兴画佛像,是为佛画之造始。惟山水画不合时好,当时未见兴盛;而佛教极度发达,故佛画因之畅行。及两晋之时,道教又兴。
后记 赵汝珍,东北人,系清末大理院少卿,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在北京西城区的培育中学当校长。赵汝珍在抗日战争期间,曾任冀东银行监事。赵汝珍因酷爱古玩,又精于考古,开了一家古玩铺“萃珍斋”,专门经营古瓷、古字画等。他根据自己多年积累的古玩经验,先后出版了((古玩指南》(1942年出版)、《古玩指南续篇》(1943年出版)及估董辨疑》(1943年出版),得到广大古玩收藏者的好评。
考虑到读者的实际需要,本书将《占玩指南》及((古玩指南续编》所录内容进一步系统化,从书画、瓷器、青铜器、古钱、玉器等十六个方面,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各类古玩的鉴别、辨伪等方面的知识,几乎涉及了各个古玩领域,有一定的资料性和收藏性。除了“其他杂项”中的古琴、古代兵器、古代玺印及鼻烟壶部分选自赵汝珍的《古玩指南续编》,全书的其他篇章均出自赵汝珍的《古玩指南》。另外,书中还选配了多幅古玩图片,以飨读者。希望读者能喜欢本书,并对错误之处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