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历史 >

徐中舒先秦史讲义

2010-03-17 
基本信息·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页码:39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7806965734/9787806965733 ·条形码:9787806965733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徐中舒先秦史讲义 去商家看看
徐中舒先秦史讲义 去商家看看

 徐中舒先秦史讲义


基本信息·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页码:39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7806965734/9787806965733
·条形码:978780696573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名师讲义

内容简介 《徐中舒先秦史讲义》在徐中舒先生手写讲义的基础上,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录音补充,由徐先生的孙子——四川大学学报编审、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师徐亮工整理而成。是作者多年的学术研究和教学成果,内容包括自原始社会至秦朝的历史。从中可见徐中舒先生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多学科交叉研究先秦史的独到视角和治学门径及基于扎实的古文字功底而对先秦史料的得心应手的驾驭、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及治学方法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态度。
《徐中舒先秦史讲义》既可给读者以丰富的先秦史知识,又为当今的青年学子和教师树立了高尚的为人、为师的榜样。
作者简介 徐中舒(1898—1991),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学家。曾当选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中国古文字学学会常务理事。曾任教于四川大学、夏旦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院校,学术成就硕果累累,其主编的《汉语大字典》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常备书目。
编辑推荐 《徐中舒先秦史讲义》:“人类文化演进,不外两途:其一由于文化自身之继续发展,其又一则由于外来文化之影响。”“吾人观殷虚文物之盛,即在能撷取『也人之长而迅即融会为已有,且发扬而光大之。吾人今日之耻辱,不在仿效他人,而在他人发明与日俱增,而我即追摹仿效,犹不能仿佛其什一也。”
目录
一、先秦史专题课讲义(1957年)
第一讲 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与中国历史的关系
一、地理环境与中国历史
二、古代中国的基本生产——田蚕织作
三、黄河流域两种不同的文化
四、南方低地的开发

第二讲 尧舜禹禅让与父系家族私有制的开始
一、三代以前的部落酋长
二、尧舜禹的禅让
三、夏代传子的家族私有制
四、战国以前南方的农村公社

第三讲 地下遗物与夷夏之关系
一、夏与仰韶文化的关系
二、夷与龙山文化的关系
三、夷夏之争
四、成汤灭夏
五、武王克商

第四讲 殷虚发掘与殷虚年代
一、甲骨文之发现和研究
二、殷虚发掘
三、巫卜与甲骨文字
四、殷虚遗物
五、殷虚及其年代
六、殷代(殷虚时代)的物质生活

第五讲 殷代世系中的兄终弟及制与嫡长继承制
一、殷代世系
二、兄终弟及制
三、祖甲改制
四、外婚制与宗法制度

第六讲 殷代侯田男卫四服的指定服役制与周初的建侯制
一、殷代官制
二、辽代宫卫制及部族制
三、周公成王东征
四、改变指定服役制为建侯制
五、殷代的灭亡及其部族迁徙
六、夫余与高句丽的奴隶制

第七讲 西周的社会性质
一、西周的生产力
(甲)生产工具
(乙)农业技术
二、生产关系
三、西周的社会性质

第八讲 太王翦商与文王时代的发展
一、周代先世
二、国号豳与周
三、太王迁岐
四、文王时代国势的发展
五、武王克商

第九讲 魏齐争霸与合纵连横
一、春秋时代的霸业
二、战国初期的形势
三、六国称王
四、齐、秦强大与合纵连横的形势

第十讲 商鞅变法
一、变法的内容
二、秦国生产的发达与国势的增强
三、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第十一讲 先秦社会中所存在的家族公社和农村公社对于学术思想的关系
一、在阶级社会中的家族公社
二、农村公社
三、儒家学派
四、老庄学派
五、墨家学派
六、法家学派

第十二讲 《豳风》的研究
一、《豳风》的内容
二、《豳风》应为鲁诗
三、七月诗中的生产关系

二、先秦史讲义(1982年)
一、关于中国古代村社共同体的几个问题
(一)村社共同体是不是原始社会
(二)怎样解释古代的三十里
(三)新石器时代还有许多空白点,这又怎么解释
(四)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的村社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别
(五)我们说一夫一妻制,那么多妻多夫该怎样解释?比如收继婚,羌族里还有多夫,后来中国社会里还有纳妾。
(六)古代是不是世外桃源
二、高辛与高阳
三、唐虞夏部族联盟
四、夏代的历史
五、夏商之际夏民族的迁徙
六、殷商的历史
(一)商朝的年代和世系
(二)商朝传说的历史
(三)商代的氏族制
七、中国的图腾问题
八、商朝的侯田男卫四服制
九、殷纣的灭亡
十、殷代的两轮车
十一、殷周之际的民族大迁徙
十二、西周的兴亡
(一)周原文化的两个来源
(二)周王朝的兴起

周王朝的兴起(续)
(三)周代的封建社会
(四)西周的诸侯、诸监
(五)周公东征
(六)周朝的分封
(七)周室衰微
(八)宣王中兴
十三、春秋霸业
(一)齐桓始霸
(二)晋国霸业
(三)楚国的历史
(四)秦国的历史
后记
……
序言 天津古籍出版社拟出版一套《名师讲义》丛书。从书名看,意思很清楚。他们来征求我的意见,我很赞成。
这些位名师,都是20世纪执教于中国各著名大学的知名学者,他们的学术地位早有定评。如闻一多、朱自清等位先生,都是一代人师;再如游国恩、雷海宗、周祖谟等位先生,也都是各自学术领域中的权威。他们虽都已去世多年,但薪尽火传,其衣被学人,早非一代。他们虽有许多传世之作,但也有大量当年以讲义形式行世的作品,不甚被人注意保存,极有流失之虞。据我看,其中蕴藏的精金美玉决不会少。
今天常常听到“抢救文化遗产”之类的呼声。天津古籍出版社要出版的这一套书,不正是此种功德之举的具体体现么?我认为,这些讲义是弥足珍贵的寿世之作,把它们成批整理出版,嘉惠学林,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我听说此事正在进行,十分高兴。但因病中医嘱不宜长时间执笔,只写此短序,聊当前军旗鼓云耳。
文摘 插图:


由采集发展到初级农业,由田猎发展到畜牧;在畜牧的时候,又发展到了高级的犁耕农业,这是西洋的情况。恩格斯针对这种情况,也是这样论述的。但是,古代中国的情况,和西洋是不同的,与澳洲、美洲相似,它的高级农业是从初级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间没有经过完全畜牧的阶段。中国在战国以前是没有牛耕的。商殷以前的远古中国,饲养的家畜主要是鸡犬豕,而不是马羊牛。
马牛羊不是东亚大陆原来就有的。中国古代的生产部门,就只有田蚕织作。这是怎么讲的呢?原有东亚大陆原始驯养的家畜,只有犬和猪鸡。犬是肉食的动物,早在旧石器时代已经为人们驯养成打猎少不了的助手。猪是东亚普遍的家畜,鸡是南亚的家畜,渐向北方发展的。仰韶遗址中猪骨甚多。《后汉书?挹娄传》说,这个部族“好养豕,食其肉,衣其皮,冬日以豕膏涂身厚数分以御寒”。《孟子》说当时农民的家畜,只说“五母鸡,二母彘”,我们知道现代中国农民最普遍的家畜,还是鸡和猪。这两种家畜都是吃谷物的动物,而不是游牧民族所驯养的。游牧民族所驯养的马牛羊,在亚洲东部原来是没有的。中国史籍上记载东亚滨海的岛屿,都没有马牛羊。如《汉书·地理志》说珠崖儋耳郡(就是现在的海南岛)“无虎与马”,《后汉书·东夷传》说倭“无牛马虎豹羊鹊”(《汉书》、《后汉书》之注不取),《隋书·流求传》说流求(就是我国领土的台湾省。台湾是明末荷兰人强占台湾以后的名称)“多猪鸡,无牛羊驴马”。我们晓得,日本及我国的台湾、海南岛,有史以前都是和大陆相连接的。当其未与大陆断绝以前,大陆如果已经有马牛羊的家畜,这些岛上不应当都没有。
后记 徐中舒先生(1898—1991),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曾当选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中国古文字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考古学会顾问、四川省历史学会理事长。
徐中舒先生为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出身贫寒,刻苦自学,1917年毕业于安庆初级师范学校,1925年考取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李济;1929年受聘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历任编辑员、研究员;1938年受中英庚款和四川大学协聘,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1946年起担任川大历史系系主任;1927年至1949年,先后担任过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西协和大学、燕京大学、中央大学等校专、兼职教授;1948年入围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候选人名单。建国后,先生继续任教于四川大学历史系,担任系主任和名誉系主任,并兼任过西南博物院院长、四川省博物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曾多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