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页码:28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 ·ISBN:7533532465/9787533532468 ·条形码:978753353246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人体穴位使用手册 |
 |
|
 |
人体穴位使用手册 |
 |

基本信息·页码:28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
·ISBN:7533532465/9787533532468
·条形码:978753353246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人体穴位使用手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在人体穴位上应用按摩、刮痧、拔罐、艾灸治疗常见病、慢性病和进行保健、美容的方法,直观、简便,易读、易学,读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穴位的发现,丰富了人类的医疗手段。同时,针灸、艾灸、按摩、刮痧、拔罐等也相继问世,于是常见病、疑难杂症频频被攻克。不仅如此,点打穴道,还成为武林一大绝技,威不可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渴望健康长寿、漂亮美丽,研究健康、长寿、美容也成为医学领域的重大课题。人体穴位在治疗常见病、疑难杂症、保健、美容等方面具有特殊疗效,尤其是穴道按摩、刮痧、拔罐、艾灸等方法操作简便、疗效好、简单易学、易于普及、应用广泛。
编辑推荐 《人体穴位使用手册》由郭长青、翟伟、王荣国编写。
目录 上篇 基础知识
一、经络与穴位
(一)经络
(二)穴位
二、取穴方法与穴位应用基本手法
(一)取穴方法
(二)穴位应用的基本手法
三、穴位治疗的应用与禁忌
(一)穴位按摩
(二)刮痧
(三)拔罐
(四)艾灸
四、常用穴位
(一)手太阴肺经穴位
(云门、中府、尺泽、列缺、太渊、鱼际、少商)
(二)手阳明大肠经穴位
(商阳、二问、三间、合谷、阳溪、温溜、手三里、曲池、肩髃、禾髂、迎香)
(三)足阳明胃经穴位
(承泣、四白、巨髂、地仓、头维、人迎、下关、颊车、大迎、缺盆、气舍、乳中、梁门、天枢、水道、归来、气冲、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丰隆、条口、下巨虚、解溪、内庭、厉兑)
(四)足太阴脾经穴位
(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大横、腹结、府舍、大包)
(五)手少阴心经穴位
(极泉、少海、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六)手太阳小肠经穴位
(少泽、后溪、养老、肩贞、臑俞、天宗、天窗、颧髂、听宫)
(七)足太阳膀胱经穴位
(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次髂、中髂、膏肓、志室、承扶、殷门、委中、委阳、合阳、承筋、承山、跗阳、昆仑、申脉、足通谷、至阴)
(八)足少阴肾经穴位
(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筑宾、横骨、大赫、气穴、肓俞、阴都、腹通谷、幽门、俞府)
(九)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天池、曲泽、郄门、问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十)手少阳三焦经穴位
(关冲、液门、中渚、外关、支沟、三阳络、角孙、翳风、耳门、耳和髂、丝竹空)
(十一)足少阳胆经穴位
(瞳子髂、听会、率谷、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风池、肩井、日月、京门、带脉、维道、环跳、风市、膝阳关、阳陵泉、阳交、光明、悬钟、丘墟、足临泣、侠溪、足窍阴)
(十二)足厥阴肝经穴位
(大敦、行间、太冲、阴包、曲泉、中都、蠡沟、章门、期门、阴廉、急脉)
(十三)督脉穴位
(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至阳、灵台、身柱、大椎、哑门、风府、强间、百会、上星、神庭、素髂、水沟、兑端)
(十四)任脉穴位
(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膻中、华盖、璇玑、
天突、廉泉、承浆)
(十五)经外奇穴
(四神聪、印堂、鱼腰、太阳、上迎香、定喘、十宣、腰痛点、腰眼、高血压点)
下篇 穴位疗疾
一、常见病症
(一)头痛
(二)晕车
(三)头晕
(四)失眠
(五)中暑
(六)鼻塞
(七)哮喘
(八)牙痛
(九)岔气
(十)便秘
(十一)腹痛
(十二)呃逆
(十三)尿潴留
二、呼吸系统疾病
(一)感冒
(二)慢性支气管炎
(三)慢性支气管哮喘
三、消化系统疾病
(一)急性胃炎
(二)慢性浅表性胃炎
(三)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四)胃痉挛
(五)胃神经官能症
(六)消化不良
(七)急性胃肠炎
四、循环系统疾病
(一)冠心病
(二)心绞痛
(三)心悸
(四)高血压
(五)低血压
五、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一)更年期综合征
(二)子宫脱垂
(三)阴道炎
(四)月经不调
(五)痛经
(六)产后缺乳
(七)前列腺肥大
(八)遗精
(九)早泄
(十)阳痿
(十一)遗尿
六、神经系统疾病
(一)肌紧张性头痛
(二)血管神经性头痛
(三)神经衰弱
(四)老年痴呆
(五)帕金森病
(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七)面肌痉挛
七、五官科疾病
(一)神经性耳鸣
(二)突发性耳聋
(三)近视眼
(四)斜视
(五)结膜炎
(六)麦粒肿
(七)溢泪症
(八)老视
(九)急性鼻炎
(十)慢性鼻炎
(十一)过敏性鼻炎
(十二)牙周炎
(十三)复发性口疮
(十四)颞颌关节功能紊乱
八、皮肤外科疾病
(一)斑秃与脱发
(二)痤疮
(三)黄褐斑
(四)荨麻疹
(五)神经性皮炎
(六)皮肤瘙痒症
九、亚健康疾病
(一)慢性疲劳综合征
(二)运动疲劳
(三)身心疲劳
(四)醉酒
(五)嗜烟
十、减脂美体
(一)拯救大饼脸
(二)消灭双下巴
(三)拯救胖胖手臂
(四)赶走小腹赘肉
(五)塑出动人腰线,塑出窈窕曲线
(六)提臀美臀,紧实臀部曲线
(七)赶走粗壮大腿,塑造小美腿
……
文摘 上篇 基础知识
一、经络与穴位
(一)经络
1.经络的分布
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路。经和络组成经络系统,经指经脉,犹如途径,贯通上下,沟通内外,在人体内纵行而分布较深,是主干线;络为络脉,它好似网络,较经脉细小,其分布纵横交错,遍布全身,是经络系统中的分支。
(1)十二经脉。十二经脉即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的总称,它们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十二经脉在内隶属于十二脏腑,在外与四肢骨节穴位相联系,它们将人体上下内外连贯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依照一定的规律,逐经相传,形成一套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
十二经脉的作用主要是联络脏腑、肢体,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为:起于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最后又回到肺经。周而复始,环流不息。
(2)任脉、督脉。任脉、督脉是奇经八脉中的二脉。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这八条经脉的总称。不直接连属脏腑,无表里相配,故称奇经。这是一组具有特殊作用的经脉,对其余的经脉起统率联络和调节气血盛衰的作用。其中除任、督二脉各有所属的腧穴,其余六脉的腧穴均寄附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之中。任、督脉及十二经脉合称“十四经脉”。
2.经络的功能
(1)沟通身体内外脏腑器官的功能。经络能沟通表里、联络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调节气血运行,运输营养物质、营养全身。由于经络能输布营养到周身,因而保证了全身各器官正常的功能活动。所以,经络的气血运行,是保证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营养供给,为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3)抗御外邪,保卫机体。使保卫之气密布于皮肤之中,加强皮肤的保卫作用,使外邪不能入侵。
(4)反应身体机能状态。由于经络在人体各部分布的关系,如内脏有病时便可在相应的经脉循环部位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和体征。有时内脏疾患还在头面五官等部位出现反应。如心火上炎可致口舌生疮;肝火升腾可致耳目肿赤;。肾气亏虚可使两耳听力下降等。
(5)传输病邪。经脉病可以沿着经脉循行线路向内脏传输,内脏病亦可累及经脉,在经脉循行的部位出现异常症状。
(二)穴位
1.穴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