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教程(第2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47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9787301033746 ·条形码:9787301033746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仪器分析教程(第2版) |
 |
|
 |
仪器分析教程(第2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47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9787301033746
·条形码:9787301033746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仪器分析教程(第2版)》是参照国家教育部化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化学专业规范(草案)以及近年来仪器分析的新进展而编写的。全书共22章,分为光谱分析、电分析化学、分离分析与其他分析方法等4篇。介绍了上述各类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此外,还介绍了与仪器分析有关的电子学线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书后附有习题参考答案。《仪器分析教程(第2版)》可作为综合大学、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与相关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有关的科技及分析工作者参考使用。
编辑推荐 《仪器分析教程(第2版)》是北京大学化学学院仪器分析基础课教材。《仪器分析教程(第2版)》第2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分析化学的发展和仪器分析的产生
1.2 仪器分析的分类
1.3 发展中的仪器分析
参考资料
光谱分析篇
第2章 光谱分析法引论
2.1 光学分析法及其分类
2.1.1 发射光谱法
2.1.2 吸收光谱法
2.1.3 散射光谱法
2.2 电磁辐射的性质
2.1.1 电磁辐射的波动性
2.2.2 电磁辐射的微粒性
2.2.3 电磁波谱
2.3 光谱法仪器
2.3.1 光源
2.3.2 单色器
2.3.3 吸收池
2.3.4 检测器
2.3.5 读出装置
参考资料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3.1 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
3.1.1 分子吸收光谱的形成
3.1.2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一可见光谱
3.1.3 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
3.1.4 紫外一可见光谱中的一些常用术语
3.1.5 影响紫外一可见光谱的因素
3.2 Lambert—Beer定律
3.2.1 透射比和吸光度
3.2.2 Lambert—Beer定律
3.2.3 吸光系数
3.2.4 偏离Lambert—Beer定律的因素
3.3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
3.3.1 主要组成部件
3.3.2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3.3.3 分光光度计的校正
3.4 分析条件的选择
3.4.1 仪器测量条件
3.4.2 反应条件的选择
3.4.3 参比溶液的选择
3.4.4 干扰及消除方法
3.5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3.5.1 定性分析
3.5.2 结构分析
3.5.3 定量分析
3.5.4 配合物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的测定
3.5.5 酸碱离解常数的测定
参考资料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 红外光谱与Raman光谱法
4.1 概述
4.1.1 红外光区的划分
4.1.2 红外光谱法的特点
4.2 基本原理
4.2.1 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4.2.2 双原子分子的振动
4.2.3 多原子分子的振动
4.2.4 吸收谱带的强度
4.2.5 基团频率
4.3 红外光谱仪
4.3.1 色散型红外光谱仪
4.3.2 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4.4 试样的处理和制备
4.4.1 红外光谱法对试样的要求
4.4.2 制样方法
4.5 红外光谱法的应用
4.5.1 定性分析
4.5.2 定量分析
4.6 红外光谱技术的进展
4.6.1 近红外光谱
4.6.2 远红外光谱
4.6.3 衰减全反射技术
4.7 激光Raman光谱法简介
4.7.1 Raman光谱的基本原理
4.7.2 激光.Raman光谱仪
4.7.3 Raman光谱的应用
4.7.4 其他类型的Raman光谱法
参考资料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
5.1 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
5.2 化学发光分析
参考资料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 原子光谱法
6.1 原子发射光谱法
6.2 原子吸收光谱法
6.3 原子荧光光谱法
6.4 原子质谱法
6.5 元素的形态分析
参考资料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 x射线荧光光谱法
7.1 x射线和x射线光谱
7.2 X射线荧光分析
7.3 X射线荧光光谱仪
7.4 X射线荧光光谱法的应用
参考资料
思考题与习题
第8章 表面分析法
8.1 概述
8.2 光电子能谱法的基本原理
8.3 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
8.4 紫外光电子能谱法
8.5 Auger电子能谱法
8.6 电子能谱仪
8.7 电子能谱法的应用
8.8 二次离子质谱法
8.9 扫描隧道显微镜
8.10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微分析
参考资料
思考题与习题
第9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9.1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9.2 核磁共振波谱仪
9.3 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应用
9.4 其他核的核磁共振波谱
9.5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
参考资料
思考题与习题
电分析化学篇
第10章 电分析化学引论
第11章 电位分析法
第12章 电解和库仑分析法
第13章 伏安法
第14章 其他电分析分方法和电分析化学的新进展
分离分析篇
第15章 色谱法引论
第16章 气相色谱法
第17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18章 毛细管电泳法
其他分析方法篇
第19章 质谱法
第20章 流动注射分析
第21章 电路和测量技术基础
第22章 微型计算机在仪器分析中的应用简介
附录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
序言 本书第1版问世已有9年了,在此期间先后印刷了7次,累计发行2万余册,已被许多兄弟院校用作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为了进一步提高教材质量,参照国家教育部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化学专业规范(草案),根据分析化学学科近年来的进展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体会,对本书进行了全面修订。
我们在编写过程中继续贯彻“精、新、全”的原则,全书分为光谱分析,电分析化学、分离分析与其他分析方法等4篇。在第l版的基础上,增加了毛细管电泳法和流动注射分析两章;将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发射光谱、原子荧光光谱和原子质谱合写为原子光谱法;将电子能谱法改写为表面分析法;并增加了紫外一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的综合解析示例。对其他章节删除了一些陈旧内容,适当增加新技术、新方法,更新有关数据,改正不恰当的表述,以期使本书更好地满足教学的需要。通过学习,既让学生了解各类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的基本结构、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又能了解它们的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并能初步具有应用这些方法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
本书共22章,参加执笔编写的有江子伟(绪论,第21章),叶宪曾(第2~5章和第7~8章),齐大荃(第6章),张新祥(第9、19和22章),李美仙和江子伟(第10~14章),李赛君(第15~18章),赵凤林(第20章)。李美仙验算了附录中的部分习题答案。全书由叶宪曾通读修改,最后由李南强审阅定稿。
我们感谢广大读者多年来对本书的支持和关爱。感谢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有关领导,分析化学研究所各位老师以及北京大学教材建设委员会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赵学范编审认真细致的编辑加工,精心的设计,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
限于编者的水平,缺点与错误在所难免,谨请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 插图:

由于原子化器中被测原子对辐射的吸收与发射同时存在,同时火焰组分也会发射带状光谱。这些来自原子化器的辐射发射干扰检测,发射干扰都是直流信号。为了消除辐射的发射干扰,必须对光源进行调制。可用机械调制,在光源后加一扇形板(切光器),将光源发出的辐射调制成具有一定频率的辐射,就会使检测器接收到交流信号,采用交流放大将发射的直流信号分离掉。也可对空心阴极灯光源采用脉冲供电,不仅可以消除发射的干扰,还可提高光源发射光的强度与稳定性,降低噪声等,因而光源多使用这种供电方式。
图6.24(b)为双光束型仪器,光源发出经过调制的光被切光器分成两束光:一束测量光,一束参比光(不经过原子化器)。两束光交替地进入单色器,然后进行检测。由于两束光来自同一光源,可以通过参比光束的作用,克服光源不稳定造成的漂移的影响。但会引起光能量损失严重,近年来也有较大的改进。
光源的作用是发射被测元素的共振辐射。对光源的要求是:锐线光源,辐射强度大,稳定性高,背景小等。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空心阴极灯和无极放电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