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懂的生物进化大事典
基本信息·出版社:农村读物出版社 ·页码:20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50485218X/9787504852182 ·条形码:9787504852182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一看就懂的生物进化大事典 |
 |
|
 |
一看就懂的生物进化大事典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农村读物出版社
·页码:20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50485218X/9787504852182
·条形码:978750485218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一看就懂的生物进化大事典》虽然带有一般大事典的性质,但不是限于简略的概括性写法,而是在有限的篇幅内,较为充分地反映生物进化故事的丰富与完整的面目,提供的信息量比一般大事典要大,这也反映了我们重新改变大事典形式的一种新的意图。
“大事不漏,小事不录”是大事典设置条目、材料取舍的基本要求。《一看就懂的生物进化大事典》也以此要求,精心选材,遴选出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因此,尽管《一看就懂的生物进化大事典》的篇幅不长,但已经粗线条地勾勒了生物进化的全貌。
全书还配有400多幅精美的彩色插图,立体、直观、全面地展现生物进化画卷,也增强了《一看就懂的生物进化大事典》可读性和趣味性。
媒体推荐 学生读完这本书后,将全面了解生物进化的全过程,对我们人类从哪里来的就会很清楚了。
——校长 高国强
这本书是学生生物课很好的课外补充读物,相信学生会受益终身。
——老师 李宏伟
目录 第一章 地球生命的起源
地球的诞生孕育生命起源的条件
原始地壳的形成
孕育生命的条件
最早的原核单细胞出现
“原生体”的出现
原核单细胞的出现
真核细胞的崛起
真核细胞的起源
真核细胞出现的意义
原始生命的壮大
多细胞生物的出现
海绵动物
第二章 地球生命的主体——微生物界
揭开病毒的神秘面纱
发现病毒
病毒的结构
病毒的增殖过程
动物病毒的增殖
病毒与疾病
细菌的起源
细菌的形状构造
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细菌的多样性
对人类有益和有害的菌
微生物世界中出现的大家族——真菌
真菌的特征
真菌与人类
第三章 繁荣的植物王国
地球上出现最早的植物——藻类植物
原核藻类
真核藻类
藻类的基本特征
藻类的分类
藻类的生活习性
生物进化史上的诺曼底登陆
裸蕨类植物登陆
裸蕨类植物形态
裸蕨植物的类型
植物界系统演化中的主干
成为陆地生活的真正“居民”——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的演化
蕨类植物的特征
蕨类植物的分布
蕨类植物之王——桫椤
裸子植物的繁盛
裸子植物的起源
裸子植物的特征
“活化石”银杏和水杉
铁树开花
“突然”出现的被子植物
“辽宁古果”破解“讨厌之谜”
被子植物的起源
形态与分类
分布地区
第四章 数量庞大的无脊椎动物
第五章 最古老的脊椎动物——鱼类
第六章 两栖动物水陆现身影
第七章 爬行动物的登场
第八章 恐龙世界
第九章 天高任鸟飞
第十章 哺乳动物的大爆发
第十一章 从猿到人
……
文摘 插图:


第一章 地球生命的起源
最早的原核单细胞出现
从古至今,有很多说法来解释生命起源的问题。如西方的创世说,中国的盘古开天地说等。但直到19世纪,伴随着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的问世,生物科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同时也为人类揭示生命起源这一千古之谜带来了一丝曙光,这就是现代的化学进化论。 “原生体”的出现
宇宙大爆炸产生了宇宙后,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相继形成。当地球这个星体稳定后渐渐冷却,地表开始划分出了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那时大气圈中没有氧气,宇宙紫外线辐射是产生化学作用的主要能源,化学反应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不断地进行着。由于缺氧,合成的有机分子不会遭受氧化的破坏,得以进化出具有生命现象的物质,最终产生了生命。生命的产生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有机小分子的形成。原始海洋中的氮、氢、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氯化氢、甲烷和水等无机物,在紫外线、电离辐射、高温、高压等一定条件影响和作用下,形成了氨基酸、核苷酸及单糖等有机化合物。
美国的一位年轻学者米勒用自己设计的实验装置证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有可能形成有机化合物。米勒的报告引发许多实验室重复和发展类似的实验,总的目标是模拟原始大气、海洋、江水和雷电。在水溶液中——相当于原始海洋的海水中——先后找到了20种氨基酸,各种单糖、脂酸、脂类分子,甚至是核苷酸分子。
第二阶段,生物大分子的形成。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物可能因吸附作用,在原始海洋岸边的岩石或黏土表面浓集,受到热的催化,进而合成为生物大分子。
美国科学家福克斯做过这样的实验:把氨基酸混合物倒在160~200℃的热沙土或黏土上,随着水分蒸发,氨基酸浓缩并化合,经0.5~3.0小时,生成类似蛋白质的大分子。
第三阶段,多分子体系形成。许多生物大分子聚集、浓缩形成以蛋白质和核酸为基础的多分子体系,它既能从周围环境中吸取营养,又能将废物排出体系之外,这就构成原始的物质交换活动。
前苏联的奥巴林做了一系列实验,证明如何由生物大分子形成团聚体小滴。他把蛋白质(白明胶)溶液和多糖(阿拉伯胶)溶液混合,产生出团聚体小滴。
第四阶段,“原生体”的形成。在多分子体系的界膜内,蛋白质与核酸的长期作用,终于将物质交换活动演变成新陈代谢作用并能够进行自身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