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鲁迅传

2010-03-15 
基本信息·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码:46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309062132/9787309062137 ·条形码:9787309062137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鲁迅传 去商家看看
鲁迅传 去商家看看

 鲁迅传


基本信息·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码:46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309062132/9787309062137
·条形码:978730906213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吴中杰鲁迅研究系列

内容简介 《鲁迅传》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旗手、现代文学的开拓者、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要了解中国的新文化和新文学,必须阅读鲁迅,认识鲁迅,否则就无从入手。正因为鲁迅与现代中国的文化思潮联系紧密,所以围绕着他的论争也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但对于他,却常常有无意的误读或有意的曲解,这就离开了真实的鲁迅。
作者简介 吴中杰 教授、博士生导师。1936年出生,195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主要从事文艺理论、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古代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于鲁迅研究用力尤勤,兼写杂文随笔。已出版的学术著作有:《吴中杰评点鲁迅小说》、《吴中杰评点鲁迅杂文》、《吴中杰评点鲁迅诗歌散文》、《吴中杰评点鲁迅书信》、《鲁迅的艺术世界》、《鲁迅画传》、《海上文谭》(与高云合作)、《文艺学导论》、《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论》(主编)等,又有散文集《人生大戏场》、《旧途新旅》、《海上学人》、《复旦往事》等。他所主持的“文艺学系列教材建设”项目,获2001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编辑推荐 《鲁迅传》不盲从现成的结论,不追随流行的观念,而以事实为根据,将传主的经历、行状、思想、作品都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思潮中加以考察,力图写出真实的鲁迅。鲁迅是一个顽强的战士,具有不屈不挠的性格,但却不是终日"横眉冷对"的无情者,他有自己的生活爱好、私人感情和家庭生活,是一个完整的人。《鲁迅传》从多角度进行观照,对于传主的各个生活侧面都作了充分的描述。
目录
一、 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
二、 去寻求别样的人们
三、 我以我血荐轩辕
四、 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五、 无边的寂寞
六、 看来看去,看得怀疑起来
七、 精神界之战士
八、 开出一片崭新的文场
九、 在新的分化中走向青年群体
十、 从“兄弟怡怡”到“动如参商”
十一、 连天空都不像唐朝的天空
十二、 吾将上下而求索
十三、 掀掉这吃人的筵席
十四、 在风沙中辗转战斗
十五、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十六、 正视淋漓的鲜血
十七、 在死海里激起了波涛
十八、 在升沉中看看人情世态
十九、 向山崩地塌般的大波冲进去
二十、 遇见文豪们笔尖的围剿
二一、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之辩
二二、 在左翼文艺阵线中
二三、 怒向刀丛觅小诗
二四、 回眸时看小於菟
二五、 在民族危急存亡之际
二六、 拿起笔去回敬他们的手枪
二七、 上海文艺之一瞥
二八、 美的播布与创造
二九、 梦坠空云齿发寒
三十、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后 记
……
文摘 八、开出一片崭新的文场
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是由陈独秀、胡适发动的。自从胡适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期(1917年1月)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二卷第六期(1917年2月)上发表《文学革命论》之后,接着,就有钱玄同、刘半农、傅斯年等人的响应文字,继而又有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在内容方面作出重要补充,形成一种相对完整的新文学主张。
但是,作为一场伟大的文学革命运动,单有理论上的探讨是不够的,它的成败还取决于创作实践。胡适曾作过白话诗的尝试,但未能完全摆脱旧意境、旧格式的束缚,连他自己都觉得有如缠脚妇女的放脚鞋样,还带着缠脚时代的血腥气;他也写过小说和剧本,但都成就不大。真正显示出文学革命的实绩的,则是鲁迅的创作,特别是他的小说,无论是内容或形式,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立即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新青年》的同仁是很推崇鲁迅的小说的,尤其是陈独秀。他曾写信给周作人,说是对于“豫才兄”的小说,佩服得五体投地,要周作人催促乃兄多多写作。所以鲁迅后来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里说:“但是《新青年》的编辑者,却一回一回的来催,催几回,我就做一篇,这里我必得记念陈独秀先生,他是催促我做小说最着力的一个。”——这篇文章写于1933年,其时,陈独秀已被中共开除党籍,且被国民党政府关在监狱里。鲁迅仍记念着他们当年的情谊,并作出公开的表示。
鲁迅虽然很感谢陈独秀和《新青年》同仁的催促和鼓励,而且在文学革命的方向上,也与他们有着一致的认识,但在创作上却有自己一贯的主张。他在上文中接着说:“自然,做起小说来,总不免自己有些主见的,例如,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术的艺术’,看作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
后记 在这本书之前,我已经写过两本鲁迅传记:一本是1981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鲁迅传略》,另一本是2005年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画传》。后一本书的文字部分,是在前一本书的基础上增删修订而成。现在这本《鲁迅传》与前两本书仍有着渊源关系,但是面貌已经大不相同。不但篇幅增加许多,从不到十四万字扩展到四十多万字,而且还有一些新的见解。这是在评点鲁迅作品和梳理研究资料的过程中获得的。
在重新细读和仔细梳理的过程中,我发现过去关于鲁迅的议论中,常有与鲁迅原意和基本事实不符之处,这一弊病至今在评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