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页码:42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111257375/9787111257370 ·条形码:9787111257370 ·版本:第1版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UMTS蜂窝系统的Qos与QoE管理 |
 |
|
 |
UMTS蜂窝系统的Qos与QoE管理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页码:42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111257375/9787111257370
·条形码:978711125737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国际信息工程先进技术译丛
·外文书名:QoS and QoE Management in UMTS Cellular Systems
·图书品牌:华章图书
内容简介 《UMTS蜂窝系统的Qos与QoE管理》专门介绍UMTS蜂窝系统QoS和QoE的管理,旨在介绍其四个方面的内容:网络规划中的QoE和QoS考虑、业务和QoS.保障、QoE和QoS监测以及优化。全书共分10章,主要包括UMTS中移动业务应用和性能,3GPP R97/98、R99、R5、R6和R7中QoS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UMTS蜂窝网络分组数据传输,无线接入网QoS功能,核心骨干网QoS功能,无线网络估算和规划中的业务和QoS考虑,QoS保障以及QoE/QoS监测和优化等。
《UMTS蜂窝系统的Qos与QoE管理》主要面对从事UMTS网络Qos和QoE管理相关产品和工具的研究、开发、实现、市场和销售领域的运营商技术人员、设备厂商开发人员、网络建设者以及咨询人员和管理人员等,也适用于移动通信专业的学生和专注于UMTs Qos和QoE原理和实践的研究人员。
编辑推荐 关于《UMTS蜂窝系统的Qos与QoE管理》
3G数据业务为运营商带来丰厚收益的同时,也会使得运营商之间的竞争趋于激烈。提高终端用户的满意度,提供良好的业务体验感受,才能留住现有用户并且吸引新用户,终端用户体验质量(QoE)是决定3G业务能否成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终端用户体验质量(QOE)”和“服务质量(Qos)”是两个彼此依赖的术语、提供一个良好的端到端的QOS,就可以获得更好的QoE。《UMTS蜂窝系统的Qos与QoE管理》对两者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深入剖析。
《UMTS蜂窝系统的Qos与QoE管理》特色
●定义和阐述了Qos和QOE之间的差异以及端到端的概念。
●涵盖了与当前以及未来各种业务应用有关的QoS和QoE问题,包括多媒体消息业务(MMS)、视频共享(VS)、内容下载、蜂窝一键通(PoC)。IP电话(VoIP)、呈现业务、即时消息、游戏、流媒体和网页浏览等。
●全面介绍了3GPP R97/98,R99、R5、R6和R7中定义的QoS概念和体系结构以及各种协议,并详细描述了WCDMA和(E)GPRS网络中的分组数据传输。
●探讨了(E)GPRS和WCDMA中业务驱动的无线网络规划。
●书中共有3章内容详细介绍了Qos保障、QoS和QoE性能监测及与其优化有关的概念手段和方法。
目录 译者序
原书前言
第1章 引言
1.1 QoE价值链
1.2 QOo和QoE
1.3 QoE和QoS管理
1.3.1 网络规划
1.3.2 QoS保障
1.3.3 QoE和QoS监测
1.3.4 优化
1.4 本书的组织安排
第2章 UMTS网络中的移动业务应用和性能
2.1 电路交换业务的应用
2.1.1 电路交换电话业务
2.1.2 电路交换多媒体电话
2.2 分组交换业务的应用
2.2.1 浏览
2.2.2 多媒体消息业务
2.2.3 内容下载
2.2.4 流媒体业务
2.2.5 游戏
2.2.6 商业连接
2.2.7 基于蜂窝的一键通业务
2.2.8 视频共享
2.2.9 基于IP的语音业务
2.2.1 0呈现业务
2.2.1 1即时消息
2.3 UMTS中的分组交换业务的性能
2.3.1 通用应用的性能
2.3.2 WCDMA和业务应用的性能
2.3.3 EDGE和业务应用的性能
2.3.4 多无线环境和应用的性能
2.3.5 无线网络中传输协议的性能
参考文献
第3章 3GPPR97/98、R99、R5、R6和R7中的QoS
3.1 QOS源自何方
3.1.1 应用和承载业务分类
3.1.2 GPRS网络体系结构
3.1.3 A/Gb和Iu模式
3.1.4 传送网络中的QoS
3.1.5 ETSI和3GPP
3.1.6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
3.1.7 GSM协会
3.1.8 ITU-WARC和频谱分配
3.2 QoS概念和体系结构
3.2.1 版本97和98(R97/98)
3.2.2 版本99(R99)
3.2.3 版本5(R5)
3.2.4 版本6(R6)
3.2.5 版本7(R7)
参考文献
第4章 UMTS蜂窝网络中的分组数据传输
4.1 通过EGPRS网络进行分组数据传输
4.1.1 用户平面协议
4.1.2 控制平面协议
4.1.3 无线信道和帧结构
4.1.4 分组数据信道的映射
4.2 通过WCDMA网络进行分组数据传输
4.2.1 用户平面协议栈
4.2.2 控制平面协议栈
4.2.3 无线接口协议的体系结构和逻辑信道
4.2.4 无线资源控制协议状态和状态迁移
4.2.5 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
4.3 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介绍
4.3.1 概念描述
4.3.2 协议体系结构
4.3.3 无线信道结构
4.3.4 自适应调制和编码与多编码传输
4.3.5 链路自适应
4.3.6 快速混合ARQ
4.3.7 Iub接口数据传输和流控制
4.3.8 MAC-hs分组调度器
4.4 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介绍
4.4.1 HSUPA的物理层模型
4.4.2 协议体系结构
4.4.3 HARQ协议
4.4.4 NodeB控制的调度
4.4.5 非调度传输
参考文献
第5章 接入网中的QoS功能
5.1 GERA网络中的QoS管理功能
5.1.1 无线接口
5.1.2 R97/98EGPRS无线接入网中的QoS区分
5.1.3 R99和后续版本中的EGPRS无线接入网中的QoS区分
5.1.4 2G网络中的切换和小区重选
5.2 UTRA网络中的QoS管理功能
5.2.1 接入控制
5.2.2 分组(比特率)调度
5.2.3 负载控制
5.2.4 功率控制
5.2.5 切换控制
5.2.6 UTRAN中业务差分的容量增益
5.3 带有QoS区分的HSDPA
5.3.1 无线接入承载属性
5.3.2 提供给MAC-h的QoS信息
5.3.3 设置HSDPA的QoS参数
5.3.4 HSDPA功率分配
5.3.5 信道类型选择和接入控制
5.3.6 HS-DSCH释放非激活连接
5.3.7 DCH和HS-DSCH用户的过载控制
5.3.8 带有QoS区分的HSDPA切换算法
5.3.9 NodeB和RNC处理Iub拥塞的流控制算法
5.3.1 0分组调度器
5.4 带有QoS区分的HSUPA
5.4.1 QoS控制
5.4.2 HSUPA动态资源处理
5.4.3 仿真结果
5.5 UTRA-GERA网络中的业务性能
5.5.1 业务控制
5.5.2 QoS的重新协商
5.5.3 PS业务的切换/小区重选
5.5.4 CS业务的切换性能
5.5.5 业务性能和终端能力
5.5.6 GSM和WCDMA之间的负载平衡
5.6 3GPP-WLAN互联
5.6.1 3GPP-WLAN互联中的QoS和QoE
参考文献
第6章 核心骨干网中的QoS功能
6.1 电路交换的QoS
6.1.1 电路交换核心网的体系结构
6.1.2 电路交换业务
6.1.3 影响电路交换服务质量的因素
6.1.4 电路交换核心网和3GPP的QoS概念
6.I.5 电路交换核心网的QoS机制
6.2 分组交换核心网的QoS
6.2.1 会话管理
6.2.2 边缘智能概念
6.2.3 分组核心网和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
6.2.4 流量管理
6.3 骨干网的QoS
6.3.1 端到端的QoS问题
6.3.2 骨干网技术的选择
6.3.3 IP网络的QoS
6.3.4 ATM网络的QoS
6.3.5 MPLS网络中的QoS
6.3.6 骨干网QoS需求的起源
6.3.7 IP骨干网对QoS的需求
6.3.8 排队和调度
6.3.9 QoS互通的实现
参考文献
第7章 无线网络估算和规划中的业务和QoS问题
7.1 WCDMA无线网络估算和规划
7.1.1 UTRANFDD无线网络估算
7.1.2 UTRANFDD的虚拟时间仿真器
7.2 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网络估算
7.2.1 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
7.2.2 HSDPA功率和吞吐量
7.2.3 网络估算假设,输人和流
7.2.4 数值结果
7.2.5 对无线链路预算的影响
7.3 (E)GPRs网络估算
7.3.1 CS和PS业务的(E)GPRS网络估算流程
7.3.2 具有容量和比特速率保证的(E)GPRS网络估算
7.3.3 具有QoS保证的(E)GPRS网络估算
7.3.4 (E)GPRS网络估算案例
参考文献
第8章 QoS保障
8.1 QoS管理的层次
8.2 无线,核心和传输QoS保障
8.2.1 核心网承载QoS保障
8.2.2 网络层的QoS保障映射
8.3 服务和移动终端QoS保障
8.3.1 服务QoS保障
8.3.2 移动终端QoS保障
8.4 QoS保障工具
8.4.1 NMS中的配置管理
8.4.2 基于策略的QoS管理
8.4.3 服务配置器
8.4.4 移动终端保障工具
8.5 NMS中完整服务管理解决方案
8.5.1 集中式监测
8.5.2 高效服务的建立和部署
8.5.3 集中式用户管理
8.5.4 集中式设备管理
参考文献
第9章 QoE和QoS监测
9.1 QoE和QoS保证概念
9.1.1 体系结构概念
9.2 QoE监测框架
9.2.1 采用统计样本的服务级方法
9.2.2 使用QoS参数的网络管理系统方法
9.2.3 QoE度量标准
9.3 QoS监测架构
9.3.1 基于承载业务属性的性能监测
9.3.2 BSS的QoS监测
9.3.3 RAN的QoS监测
9.3.4 分组核心和骨干网的QoS监测
9.3.5 Qos服务水平的约定
9.4 后处理和统计方法
9.4.1 数据类型
9.4.2 概率模型和其关键参数
9.4.3 分布类型
9.4.4 计算置信区间
9.4.5 测量数据的统计置信度
9.5 QoE和QOS性能之间的映射
9.6 QoE和QOS监测工具
9.6.1 QoE监测工具介绍
9.6.2 QoS监测工具介绍
9.7 NMS的完整服务保证方案实例
9.7.1 集中式性能管理
9.7.2 活动、服务监测工具
9.7.3 服务质量管理器
参考文献
第10章 优化
10.1 服务优化概念和体系结构
10.1.1 概念性分类服务和QoS管理
10.1.2 服务优化框架和过程
10.1.3 智能化和自动化优化过程的好处
10.1.4 使用os工具进行优化
10.2 GERA网络中的QoS优化
10.2.1 GPRS无线接入网的QoS优化
10.2.2 EGPRS无线接入网的QoS优化
10.3 UTRA网络的QOS优化
10.3.1 QoS敏感参数
10.3.2 WCDMA无线接入网的QoS优化
10.3.3 QoS优化中的遗传算法
10.3.4 简单模糊优化
10.4 核心和骨干网的QoS优化
10.4.1 参数优化
10.4.2 路由配置
10.4.3 GPRS核心网和骨干网故障排除
10.5 服务应用性能提高
10.5.1 参数设置的影响
10.5.2 业务特征的影响
10.5.3 流控制的影响
10.5.4 性能增强代理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术语表
……
序言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将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与仅提供较为单一的话音业务和低速数据业务的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相比。3G可以提供各种参与性强、互动性好、有较强吸引力的业务和应用,包括MMs、社区论坛、交互式游戏、流媒体、移动办公、移动支付等。在3G时代,各种丰富多彩的新业务会层出不穷,功能丰富的移动终端会日新月异,各种技术会相互融合,这些都会极大地促进移动数据业务的迅猛发展。3G将带来一个真正的终端用户体验的时代。
3G的各种新数据业务在为运营商带来丰厚收益的同时,也会使得运营商乏间的竞争趋于激烈。运营商将会意识到,只有不断地提高终端用户的满意度,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业务体验感受,才能够留住现有用户并且吸引新的用户,因此终端用户体验质量(QoE)是决定3G业务能否成功以及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终端用户体验质量(QoE)”和“服务质量(QoS)”是两个彼此依赖的术语。前者是指用户对于特定业务或网络质量的感知,它从用户的角度通过接近量化的方法来表示终端用户对业务和网络的体验和感受,诸如好、很好、较差等。后者是一个技术概念,它从网络的角度基于点到点的进行业务管理和提供业务的差异性。提供一个良好的端到端的Qos,就可以获得更好的QoE。本书对两者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深入剖析,全面讨论了QoE和Qos四个方面的内容,包括网络规划、业务和QoS的保障、QoE和QoS的监测以及优化,贯穿了网络规划、建设和运营的所有环节。
全书共分10章,参与本书翻译工作的有吕召彪、王慧、李沛、侯全心、刘光磊和李威。全书由李建华进行审校。需要指出的是,本书的内容是译者在尽量忠实于原书的基础上翻译的,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和见解,并不代表译者及其所在单位的观点。
本书的翻译得到了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各位领导的支持和第三设计所多位同事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这里要特别感谢北京电信设计院有限公司李建华副院长,他不但鼓励我们跟踪和引进国外移动通信技术的最新成果,而且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对本书的译稿进行了审校。同时,也感谢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第三设计所李欢、赵卫临、程新洲、万斌、刘修俊、张志永、李刚、李积祥、李海军、潘三明、段胜超、卜凡成、万磊、唐河、吴泽斌、曹学成、袁明强、党烁、王强、于武贵、姚公、李红志、苏华彬等,他们为译稿的具体修订提出了许多中肯和宝贵的意见,其中一些同事也参与了部分内容的翻译工作。
由于译者水平有限以及时间仓促,书中疏漏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和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译者于北京
文摘 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