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乐淘宝

2010-03-15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页码:30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802226082/9787802226081 ·条形码:9787802226081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乐淘宝 去商家看看
乐淘宝 去商家看看

 乐淘宝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页码:30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802226082/9787802226081
·条形码:978780222608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乐淘宝》精选了诸多文化名人,收藏界专家的散文杂篇,包括“文化收藏”、“古物收藏佳文”、“淘宝故事记趣”、“文物收藏保护”、“珍玩品评研究”五大部分,内容精深却不乏人文情趣,是收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鉴赏手册。
作者简介 王宗仁1939年生,散文家,陕西扶风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迄今共出版散文、散文诗和报告文学集三十余部。其中长篇报告文学《历史往北平拐弯》获令圈“五个一”工程奖。散文《藏羚羊跪拜》等四篇散文入选中小学课本。
编辑推荐 看藏家评收藏,听藏品讲故事,品故事叙苦乐:千淘 万漉虽辛苦,一波三折总有获。

目录
为奏薰琴唱文人收藏鉴赏
南京的古董迷
花·石·宝
听琴记
藏书票与藏书印
现代作家的贺年片
刻印小事
盆栽盆景一席谈
宫廷扇与爰居阁
画幅
书法
书法精言
买墨小记
烟卷
《缘督庐日记钞》
“宝墨”收藏记
得壶记趣
古瓷趣闻
酒具
石痴石趣石先生
老集邮家
文人与烟斗
天景石
张洁得壶

传是古人迹古物收藏佳闻
识玉
江山万代图
顾二娘制砚诗话
忆白石老人
薛素素脂砚
状元扇
尺牍的集藏
金石小品
伪古铜器
改七芗的《红楼梦人物图》
安持精舍印最序
金砖琐谈
贺兰砚
《曾文正公手书日记》

僻性爱古物淘宝故事记趣
北京旧书铺
买旧书
逛厂甸儿
扣雅斋的嵌银和铸铜图章
三家书店
博物院
《红楼人名印玩》和赵穆其人
陆陇梅藏梅兰芳的《中国戏剧图案留影》
翁同稣评说《洛神图》
扇差
笺纸
秋山图始末
欢迎古物
如意
清咸丰官票、宝钞
藏刘旦宅画记事
古币奇遇记
悲哀的收藏

满目悲古昔文物收藏保护
中国古物的东鳞西爪
谈所谓“大内档案”
骨董小记
文物保卫的一种看法
有关南京琉璃塔的新发现
琉璃厂
前门五牌楼裕古斋古玩铺的憾事
古器说
我的藏书的长成
收藏的实感

宁知春与秋珍玩品评研究
唐代明器的种类
《铜鼓考略》校后附记(节选)
柴窑瓷器与商人伪造
明清时代的外国钱
历代的压胜钱
一块甲片的风波一契斋东西南北谈
读展子虔《游春图》
舶寮洲的古物
砚与石
古玩鉴定:读书看物留心听
竹刻与墨锭
印拓
收藏与增值
由此入门可成“正果”--《收藏入门》读后
收藏趣闻四则
遛摊
《金石录》后序

……
文摘 听琴记西城秋色好,来听梓桐鸣。渐识琴中趣,频劳弦上声。昔贤遗古调,诸老寄高情。效乃余音远,大河此日清。最近听了一次优美的古琴演奏,归来写成这首小诗,我愿意把它献给北京古琴研究会的各位琴师和爱好古琴的读者同志们,并借此表达我对古琴欣赏与研究工作的一些看法和希望。那一天,在北京西城的一座旧式四合院里,秋光如画,琴书满屋,古琴研究会的朋友们正在举行一次内部观摩的演奏。在其他公开演出的场合或者在广播中听到古琴的演奏是一种味道,在这内部观摩的机会听到琴师们演奏又是一种味道。特别是看见许多罕见的古琴,仔细观察操琴的动作,欣赏那样悠扬的琴韵,对于我来说,兴味更不同于寻常。这里有不少珍贵的古琴,其中有“落霞式”的,有“联珠式”的,有“蕉叶式”的,还有许多是“仲尼式”的。著名的古琴在著名的琴师们手里,当然是相得益彰的了。听到各位老琴师的古琴演奏,我觉得这是内容非常丰富的艺术享受。在听琴的时候,人们不但欣赏了中国传统的音乐,而且欣赏了古代的诗歌和词曲,也引起了对古画的欣赏。你听,该会查阜西会长一边弹起唐代“落霞式”的“清英”琴,一边唱起<苏武思君>的曲子。这是明代万历年间杨抡的《太古遗音》中所载的曲谱。当着激越的琴声伴着歌曲,唱到“头断膝不屈,九夏三冬节,严霜与烈日,此身挺然,若砥柱波中立……不慕浮云富贵,指天为证,赤胆悬日月”的时候,人们可以感觉到一个古代爱国主义者的英雄形象活跃在琴歌声中。这种边弹边唱的古琴演奏是宋代以后才出现的一个民间流派。从南宋末年起,民间的古琴音乐有两大流派,其中流行于浙江一带只有曲谱没有歌词的,叫做淅派,明代的虞山派是它的后身:另一派不但有曲谱而且有歌词,边弹边唱的,当时叫做江派。流行于长江东段南岸的地区。杨抡的<太古遗音>就是属于江派的一种琴谱。大概在群众性的演出场合中,这种有弹有唱的古琴,比较容易受到听众的欢迎。是可想而知的。然而,浙派或虞山派的古琴演奏,听起来更加突出了古琴的旋律,使人自然而然地被微妙圆通的“希声”所吸引,那是另有一种情趣的。该会溥雪斋副会长便是用的这个演奏方法,弹了一曲<欺乃>。此曲见于清代光绪年间唐铭彝的<天闻阁琴谱>;在此以前,徐祺在清初康熙年问编印的<五知斋琴谱>中也有记载。有人说这个琴曲是宋代毛敏仲仿照古“樵歌“而作的,还有人说是唐代柳宗元所作,可见它早已流传了。管平湖琴师接着也弹了这个曲子。听着听着我就想起了柳宗元的诗“渔翁夜傍西岩宿
……
后记 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父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钟、鼎、瓤、鬲、盘、匝、尊、敦之款识,丰碑大碣、显人晦士之事迹,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讹谬,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可谓多矣。
呜呼!自王播、元载之祸,书画与胡椒无异;长舆、元凯之病,钱癖与传癖何殊?名虽不同,其惑一也。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时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