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页码:185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 ·ISBN:7506025116 ·条形码:978750602511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思想徽州 |
 |
|
 |
思想徽州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页码:185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
·ISBN:7506025116
·条形码:978750602511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本书是安徽籍作家赵焰所写的关于徽州的文化散文系列。赵焰不仅生长于徽州,行走于徽州,而且把其对家乡山水的热爱融进他对徽州历史文化的思考中,他的笔下有着对白墙灰瓦飞檐的徽州风光的清唱,有着对徽州历史的绵绵追寻,有着对徽州名人的鲜活描摹,更有着对徽州文化的深思。虽然以文化散文的体裁来写作,多少受到了余秋雨的影响,但他的文章不像余叙事状物有点故作感慨之状,而是出自内心的感悟与真诚,又因为有着学术研究做底,加以良好的文学悟性与语言表达,因此其文笔轻灵中不乏厚重,感性中浸透着理性的思索。文章发表后深得读者的喜爱和学者赞誉。本书还配上专业人士的摄影照片,力求做到文与景相得益彰,将一个自然、鲜活、历史、文化的徽州展现于读者。
这是本有关徽州的文化随笔。它对徽州的拿捏是相当准确的。作者在徽州的生活经历无疑使该书在感性的层面上显得亲切与平和。他幼年行走在曲折幽静的渔梁街,“自己清脆的足音就像啄木鸟在用尖喙撞击树干”。这声音,或许就开启了对徽州某种天问式的思考;仰望老屋“四水归堂”的天井里露出的那方蓝天,大概也能激发出关于这块土地的缕缕遐想……。该书是对徽州文化的一次有选择的解读,赵焰对史料的摄取并无新颖之处,由于观点的独到,却又使全书流溢着一种“且听新翻杨柳枝”的气韵。
本书主要介绍了却道天凉好个秋、桃花源里人家、秋雨西递、澄明婺源、书院春秋、清明胡适等内容。
作者简介 赵焰,男,20世纪60年代生人,作家、学者,现供职于《安徽商报》。曾出版散文集《平凡与诗意》、《萤火闪烁》;小说集《与眼镜蛇同行》;电影随笔集《夜兰花》。
编辑推荐 本书是安徽籍作家赵焰所写的关于徽州的文化散文系列。赵焰不仅生长于徽州,行走于徽州,而且把其对家乡山水的热爱融进他对徽州历史文化的思考中,他的笔下有着对白墙灰瓦飞檐的徽州风光的清唱,有着对徽州历史的绵绵追寻,有着对徽州名人的鲜活描摹,更有着对徽州文化的深思。虽然以文化散文的体裁来写作,多少受到了余秋雨的影响,但他的文章不像余叙事状物有点故作感慨之状,而是出自内心的感悟与真诚,又因为有着学术研究做底,加以良好的文学悟性与语言表达,因此其文笔轻灵中不乏厚重,感性中浸透着理性的思索。文章发表后深得读者的喜爱和学者赞誉。本书还配上专业人士的摄影照片,力求做到文与景相得益彰,将一个自然、鲜活、历史、文化的徽州展现于读者。
目录 却道天凉好个状
桃花源里人家
秋雨西递
澄明婺源
书院春秋
清明胡适
……
文摘 书摘
到西递的那两天,天一直阴阴地下着雨。
每次来,都要在西递的老街上走一走,这次也不例外。由于秋雨连绵,
西递就如同雾中的版画似的,也如一个淋湿的旧梦:阴冷、湿润、隔膜;漂
亮的是西递街道上的那些石板路,因为水冲走了灰尘,它们显得前所未有的
干净,如黛玉一般晶莹。
尽管天气极差,西递还是一如既往的热闹,很多游人和我一样,打着伞
,跟在导游后面,一家老房子一家老房子地参观。因为雨下得大,视线不免
有点模糊,很多地方看不真切,连态度也很难保持庄严安详,在这样的天气
中哪能细细地聆听导游的解说词呢,只是匆忙地跟在队伍的后面,一边有意
无意地听,一边问询着房东们的真古董仿古董假字画,或者独自想着心思。
也许,进入历史的方式就应该这样随意吧,历史就是阴雨,就是幽暗,就是
真假难辨的古董,就是雨中的黟石一一它的本质是那样的捉摸不定,不能让
人轻易明白,也不会让人轻易进入。
西递的诞生竟然有着一个类似“赵氏孤儿”的故事。
据胡氏宗谱记载,现在西递大族胡姓原本是唐代皇族的后裔。公元904
年,唐昭宗李晔受梁王朱温的威逼,仓皇离开长安。东逃行至河南陕州时,
皇后何氏生下一个男孩。李哗深知此去洛阳凶多吉少,便命何氏将婴儿用帝
王衣服包裹起来,设法藏匿民间。当时,歙州婺源人胡三正在陕州做官,为
了替朝廷分忧,胡三便丢弃官职,接纳下太子,悄悄潜回家乡婺源。李晔到
了洛阳三年后,朱温篡位,自立梁朝,李哗一家全部被杀,惟有逃离虎口的
太子幸免。而在婺源,胡三将太子改姓胡,取名为昌翼,昌是吉祥平安,翼
为翅膀,意思是吉祥平安地飞离虎口。
再后来,胡昌翼长大成人了。按照传奇的延续,似乎下半部分就是李氏
孤儿知晓家世,然后报仇雪恨什么的。但什么也没发生,故事便戛然而止。
这当中的原因只有两种可能性,一是胡昌翼极想报仇,但能力远远不及,所
以选择了放弃;二是因为胡昌翼懂得了太多的人情世故,懂得了高处不胜寒
,所以再也不愿意铤而走险,于是选择了韬光养晦,在乎庸中与生活握手言
欢。这样一直到胡昌翼五世孙的时候,胡家人由婺源迁到了西递安居一一胡
昌翼也就成了西递胡氏的第一世祖——但胡家对祖宗并没有忘怀,他们一直
把自己当做是帝王子孙,并在祠堂里供奉着李世民像。现在,在西递的追慕
堂里。我们仍然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