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西高校出版社 ·页码:27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811325845/9787811325843 ·条形码:9787811325843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精神分析狂潮:弗洛伊德在中国 |
 |
|
 |
精神分析狂潮:弗洛伊德在中国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西高校出版社
·页码:27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811325845/9787811325843
·条形码:978781132584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世纪的回响
·图书品牌:北京首发精典
内容简介 《精神分析狂潮:弗洛伊德在中国》的主要内容包括:生平及其学说、梦之研究、佛洛特新心理学之一斑、论精神分析、福鲁德的隐意识说与心理分析、佛洛特之学说、析心学论略、精神分析的起源和派别、佛洛特派心理学及其批评、潜意识的意义、谈谈弗洛伊特、《精神分析引论》译序、弗洛伊特说与性教育等等。
作者简介 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他是近代以来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人物。代表作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导论》等。
媒体推荐 中国人世界性的视野和观念的确立,是以推崇西方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为标志的。我们今天只有正视这一切,才能够比较刻和全面地理解五四新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也能够比较贴切地理解现代文学的真实面目。
本套丛书正是从五四以来对中国文学和思想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外国思想家和文学家中选出十位,编选的-套他们对中国的影响的文集。每一卷都不仅包括外国思想家或者作家在中国被翻译解绍的原始材料,还收集被研究、被阐释、其思想观点在中国被应用的材料。
本套丛书的规模相当壮观,在研究中外文学关系史上从未有过这样系统的专题性资料汇编,与此前出版的《中外文学关系资料汇编(1898-1937)》-起,可以说填补了一大块学术的空白点。新材料必然会推动新的学术研究,希望这套丛书的出版能够给中外文学关系的研究带来新的成果。
——陈思和
编辑推荐 《精神分析狂潮:弗洛伊德在中国》作者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他是近代以来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人物。代表作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导论》等。不管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评价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的学说,引导人们对人类自身精神状况和深度心理结构进行研究。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领域,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形成了现代主义对人的梦幻意识的描写和文学批评对作家作品深层心理结构的分析。
目录 《世纪的回响·外来思潮卷》出版序
《世纪的回响》丛书序
《精神分析狂潮——弗洛伊德在中国》序
第一辑 生平及其学说
梦之研究
佛洛特新心理学之一斑
论精神分析
福鲁德的隐意识说与心理分析
佛洛特之学说
析心学论略
精神分析的起源和派别
佛洛特派心理学及其批评
潜意识的意义
谈谈弗洛伊特
《精神分析引论》译序
弗洛伊特说与性教育
《精神分析学ABC》序
《精神分析学ABC》自序
《茀罗乙德叙传》译序
佛洛伊德梦论批判
精神分析派心理学批判
《精神分析学批判》译序
追念弗洛伊特
精神界的拓荒者
《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译后记
霭理士《性心理学》译序(节选)
阿物,超我,与中国文化
金白尔·杨原(Kimball Young):《佛洛伊德对于社会学的影响》译者前言
第二辑 精神分析与中国现代文学
《西厢记》艺术上的批判与其作者的性格
批评与梦
沉沦
文艺与道德(节选)
猥亵的歌谣
《苦闷的象征》引言
诗歌之敌
听说梦
性欲的升华
冯小青考
《小青之分析》引言
《玉君》自序
“国骂”
再论“国骂”
艺术的由来
中国新文艺与变态性欲
《火山口》新序
弗洛伊特主义与艺术
诗的神秘
将军底头
读劳伦斯的小说——《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谈劳伦斯的《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小晏鹧鸪词
文学上之淫虐狂与受虐狂
文学概论(节选)
显尼志勒《薄命的戴丽莎》译序(节选)
鲁迅的《明天》
关于鲁迅的《明天》
《明天》解说的商榷
关于《明天》
凤凰(节选)
小说作者和读者(节选)
《看虹摘星录》后记
附录:主要人名中英文译法对照表
后记
……
序言 《世纪的回响》丛书共编过三辑,每辑十种。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编成。列名主编的是李子云、赵长天和我,但主要是李子云老师策划的。当时出版界已经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纯文学的著述难以正常出版。李老师负责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的工作,她想学习巴金先生在30年代主编《文学丛刊》的榜样,编辑一套大型的文学丛书,系统介绍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作品。这个想法大约是得到了巴金和王元化(他们都挂名为这个基金会的法人代表和会长、副会长等职)等前辈的支持,我记得“世纪的回响”五个字是巴金先生颤抖的题词,而王元化先生还亲自提议并且找人编辑了诗人辛劳的创作集。具体的过程我记不清了,最初李老师与我讨论这个想法的时候,我正准备出国,她要我推荐两个年轻人来帮她做些具体的编辑事务。我就建议她找复旦的郜元宝和华师大的杨扬,那时他们俩还都是副教授,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杨扬的积极性似乎更高一些,他为这套丛书的编辑工作出了不少的力。前两辑编得很顺利,由珠海出版社于1997年和1999年先后出版。第一辑为“创作卷”,第二辑为“批评卷”,每辑十种,作者都是过去文学史著作里不怎么提到的作家和批评家。“创作卷”有许地山、废名、凌叔华、卞之琳、吴组缃、冯至、穆旦、芦焚、丽尼和辛劳;“批评卷”有周作人、沈从文、林语堂、梁实秋、叶公超、李健吾、梁宗岱、朱光潜、李长之和路翎。编者大多是复旦、华师大的青年学者与一些还在读书或者刚刚毕业的博士生,也有个别年纪较大的研究者参与了工作。这两辑的作者名单是怎么定的我不了解,如果我参加了意见的话,也许“批评卷”里会有唐浞、常风两位的文集。我回想一下自己当时的行踪,1995年底到1996年上半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访学,其后有两次去瑞典和台湾,到1998年下半年我又去了韩国首尔大学半年,总之,是不怎么在上海。等我回来可以安心做一些事的时候,那两辑书已经顺利出版了。
丛书的前两辑有过不少好评,第一辑出版后不久又重印了一次,正面的评价也不少。出版社方面很高兴,有一次总编还特地来上海请了两桌酒席。本来出版社还想把它作为重点图书去参加评奖,但后来发生了一点问题,因为那些作品都是从原著中找来的,作品的语言还保.留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语言习惯,现在看来就有些不规范,出版社的责任编辑曾经想按照现在流行的规范修改,但李子云老师坚决不同意,要求原汁原味地保留当时作家的语言习惯。
文摘 第一辑 生平及其学说
梦之研究
钱智修
近岁以来,思想界之变动,至为剧烈。凡前此荒诞不经,为巫觋术士所持以欺人之事,多突起而占科学上之位置。如睡眠时之梦,亦此中之一事已。梦之问题,其首先研究者,为福留特(Sigmund Freud)博士。Dr.Sigmund Freud嗣后实验心理学家,尤多所发明。即法国大哲学家布格逊教授,Professor Henri Bergson亦于此事三致意焉。
梦之科学研究,当以辣希美博士DL H.Rahmet之说为最新。辣氏者,埃及之开罗人也。其所发见之事实,颇能探究梦之秘奥。先是教授拉特氏。ProfessorLadd谓吾人于闭目时所见之点线闪光等种种现象,于梦境均有影响。福留特氏,谓吾人所不愿遇见之者,乃至吾人所欲为所欲得者,常于梦中实现之。蒙泰纳氏Montaigne之说,亦复如是。凡椎鲁无智识之人,所持意见,大都与福氏相似,惟其解释之法,较怪诞而涉于迷信耳。
吾人何以被魇魔,吾人何以遇噩梦,吾人何以梦中自高处坠下,愈坠愈深,而茫无涯涘?吾人何以梦中受伤害,乃至有种种可惊可駥之境遇?辣希美氏,皆以新奇之法则说明之。据辣氏之说,吾人于睡梦时,其脑部殆如泛驾之马,东奔西突,而无其衔。易词言之,则脑之灰色之分部及单位,不如醒觉时之贯串连系,于是奔逸驰骤,为混杂奇异之组合而已。
辣氏谓实质的事物,常能影响吾人之睡梦。以脑部之组织,每受其影响也。试举其例,如感官之使用,诗歌之声音,卧具之触着,饧糖之滋味,乃至优美之音乐,皆足以变更或发生种种不同之梦境也。
即吾人之幻想,亦复如是。辣氏尝挈数人,在暗室中试验之。人居一室,室中满布香气,使坐于靠椅之上,沉思默虑,作种种之幻想。于是对甲种人,则奏音乐;对乙种人,则摇风扇;对丙种人,则以不变之论调施讲演。迨一小时后,彼等将幻想写出,乃与酣睡时之作梦。同其奇观。其所起之幻想,一一与由外界而得之实在感觉,有因果之关系焉。
辣氏又尝向睡眠之学生,加以试验。或呵养,或触动,或击打,或唱歌,或使受热气,或使遭寒冷,以察外界之影响,对于梦境有何种结果。至学生醒,叙述其梦境,则头上加绳者,梦中如马士波之御劣马。耳边闻乐者,梦中被斯文格利之诱惑。闻礼拜堂之钟声者,梦中由僧正而被选为教皇。尤有一人,以闻钟声,梦海船沉没。其他种种,尤难殚述。要之皆与外界之影响,有一定关系而已。
前挪威心理学家伏尔特博士Dr.Morly Void有言,“人无感官,必不能做梦。”辣氏之说,亦与之相合。故盲者必不能于梦中
……
后记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学界文坛曾出现一股弗洛伊德热,人们多以言必称弗氏为“时髦”。其实,前此六七十年,弗氏大名已经传入中国,那时距十九世纪末弗氏创建精神分析学才十多年,倒真有点时髦。回眸弗氏学说自本世纪初传入中国后三四十年间所显示的轨迹及其与文坛结下的不解之缘,是一件饶有兴味也颇有意思的事。
精神分析学当年之所以受到中国思想文化界的关注,除了五四思想解放的大环境,还有两个特殊的文化背景。
其一,西方心理学的传播。二十世纪初至五四前夕,仅翻译出版的心理学教科书就不下二三十种,王国维从英译本转译的丹麦海甫定《心理学概论》,1907年出版后便产生较大影响。蔡元培留德期间,曾亲聆冯特讲授实验心理学,返国后便一直重视心理学学科的建设和研究。1917年,北京大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920年在南京高师又首创心理学系,接着是成立中华心理学学会,出版《心理》杂志。坊间大量涌现各类普通心理学以及社会、教育、妇女、儿童、审判心理学专著,刊物介绍西方心理学流派(行为主义、“格式塔”等)的文章也经常出现。
其二,性问题的讨论。妇女解放是五四反封建思想运动的重要内容,而妇女要解放,必先要对封建的性观念性道德来一次猛烈的涤荡和冲击。于是,五四前后,从运动先驱到各界著名先进人物,纷纷撰文,围绕性道德、女权、婚姻恋爱自由、贞操、妾婢解放、废娼、男女社交公开、大学开放女禁、妇女经济独立乃至产儿制限(即今之计划生育)、避孕等问题,发表各自观点,展开热烈讨论,其共同目的就是要在性问题上破除封建愚昧旧观念,提倡科学民主新思想。
弗洛伊德创建不久的精神分析学,是一支以研究无意识和性欲心理、迥异于传统实验心理学的新的流派,此时引起中国学界文坛关注,乃势所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