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军事 >

装备论

2010-03-15 
基本信息·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页码:541 页 ·出版日期:2004年12月 ·ISBN:7801377974 ·条形码:978780137797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装备论 去商家看看
装备论 去商家看看

 装备论


基本信息·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页码:541 页
·出版日期:2004年12月
·ISBN:7801377974
·条形码:978780137797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装备论》分“装备哲理”、“装备力量”和“装备战略”三卷。其中,“装备哲理”卷内容包括装备本质论、矛盾论、价值论及方法论四篇,主要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了武器装备的基本理论。“装备力量”卷包括装备概述、构成要素、建设及运用四篇,主要从国家综合实力的角度深入研究了装备力量的有关问题。“装备战略”卷包括装备战略及其思想文化缘源、大装备战略及装备大战略三篇,主要从战略角度研究了装备的宏观策略和思路。
作者简介 康学儒,男,汉族,1944年3月生,陕西绥德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空军大校,高级工程师,空军装备部原装备工作研究室主任。先后在部队、研究所、修理厂、机关从事过技术工作、管理工作和研究工作。曾主编、参编并在军内出版发行的有关装备方面的书十多部,在全军、空军相关刊物发表文章30多篇。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军军军事理论研究成果特别奖一项、二等奖一项。先后荣立三等功三次,两次被总装备部聘请为中国人解放军总装备部装备维修工程技术专业组成员。
目录
前言
上卷 装备哲理
第一篇 装备本质论
第一章 武器的起源
一、古老猎具最初用作武器的历史起源和动因
二、武器与战争起源的比较及未来的消亡
三、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前武器发展和使用的演变历程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技术本质观及其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技术本质观及其涵义
二、人们对装备本质的认识
三、马克思主义的技术本质观对认识装备本质的意义
第三章 装备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特殊表现
一、装备与人类
二、装备与人工自然
三、装备与社会生产
四、装备与利益冲突
五、装备与人和战争
六、装备与人类文化
第四章 装备的多重属性
一、装备属性及对相关问题的认识
二、装备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三、装备“善”与“恶”的两重性
四、装备的军用民用两重性
五、装备的物质文化属性与精神文化属性

第二篇 装备矛盾论
第一章 装备矛盾概述
一、装备矛盾的涵义
二、装备矛盾的作用
三、装备矛盾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装备的基本矛盾是武力对抗
一、武力对抗规定着装备的本质特征
二、武力对抗决定着装备运用的根本目的
三、武力对抗为装备发展提供原动力
四、武力对抗贯穿于装备发展的始终
五、武力对抗影响和制约着装备的其他矛盾
第三章 装备内部主要的矛盾关系
一、装备在功能方面打击与防御的关系
二、装备在力量方面强与弱的关系
三、装备在构成方面质量与数量的关系
四、装备活动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五、装备系统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第四章 装备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装备矛盾运动基本规律的涵义
二、装备内部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
三、装备外部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三篇 装备价值论
第一章 装备价值概述
一、装备价值的涵义
二、装备价值的主要特点
三、研究装备价值的思路、方法和意义
第二章 装备价值主体
一、装备价值主体之一——现实的人
二、装备价值主体之二——社会的人
三、装备价值主体之三——历史的人
四、装备价值三个主体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装备价值的评价标准
一、从性质上看装备的拥有者、使用者及其活动是否是正义的
二、从结局上看装备的拥有者、使用者在暴力冲突中正义一方是否是胜利者
三、从效用上看装备的拥有者、使用者及其从事的装备活动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
四、正确处理好装备价值三个评价标准的关系
第四章 装备价值的表现形式
一、装备的政治价值
二、装备的经济价值
三、装备的军事价值
四、装备的技术价值
五、装备的文化价值

第四篇 装备方法论
第一章 装备方法概述
一、装备方法的涵义及分类
二、装备方法的主要特征
三、研究装备方法的意义
第二章 装备思维方法
一、装备思维方法的涵义
二、装备逻辑思维的一般方法
三、新时期装备拟确立的战略思维
四、对装备几个战略问题的思维
第三章 装备系统方法
一、装备系统方法的涵义、基本要求及其理论基础
二、装备系统分析方法
三、装备系统工程方法
四、装备系统可靠性方法
五、装备系统管理方法
第四章 装备技术方法
一、装备技术方法的涵义、主要特征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装备技术转移方法
三、装备技术改造方法
四、装备技术集成方法
五、装备技术发明方法

中卷装备力量
第五篇装备力量概述
第六篇装备力量的构成要素
第七篇装备力量的建设
第八篇装备力量的运用

下卷装备战略
第九篇装备战略及其思想文化缘源
第十篇大装备战略
第十一篇装备大战略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序言 几年前,依据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关于人类史前时期使用的最古老的猎具同时也是武器的论断,我从人类进化、经济发展、工具变革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对武器的起源作了综合考辨,并与战争起源作了比较,居然得出了武器要比战争起源早大约两万五千年的结论。没有战争那来的武器?乍一看好像有些不可思议。但仔细一想,这种现象当今社会也依然存在。2003年,全世界爆发武装冲突200多起,但大家公认的称得上是战争的不足20起。原因在于,战争有着较为严格的涵义和深刻的缘由,虽然战争是武装冲突,但并非所有的武装冲突都可称为战争。而无论什么形式的武装冲突,都得使用武器。可见,战争离不开武器装备,而武器装备并非像传统说的那样仅仅是战争的附属物。武器装备是所有武装冲突必不可少的手段和工具,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更为广泛的社会和历史根由。既然如此,武器装备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武器装备的本质问题、发展动因问题、矛盾运动规律问题、价值效用问题,等等。
文摘 上卷装备哲理
第一篇装备本质论
装备本质是指装备的内部联系。装备本质从整体上规定着装备的性能和发展方向。装备本质论,说到底是一个唯物辩证的装备观问题。武器装备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现象,也是一个历史范畴。武器装备虽然直接表现为军事问题,但实质上与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科技问题和其他社会问题密切相关。因此,揭示装备的本质,只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循着人类进化、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寻找其起源和动因,探讨其内部联系和多重属性。
第一章武器的起源
武器装备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这篇名著中就写道,“根据所发现的史前时期的人的遗物来判断,根据最早历史时期的人和现在最不开化的野蛮人的生活方式来判断,最古老的工具是些什么东西呢?是打猎和捕鱼的工具,而前者同时也是武器。”应该说,在马列经典著作中指出武器源于猎具的,这是最为明确的论述。这一论述清楚地告诉我们,武器是人类的工具,武器源于最古老的猎具,武器早在史前时期就已存在。
一、古老猎具最初用作武器的历史起源和动因
虽然武器源于古老的猎具,甚至最初时同一件工具既可以是猎具,也可以是武器,但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武器与猎具毕竟有很大不同。仅就同一件工具的使用而言,第一,使用的对象不同。猎具主要是用于袭击野兽的,而武器则是作用于人或设施的;第二,使用的目的不同。使用猎具是为了猎取野兽或者防止野兽的侵害,而使用武器则是为了在人与人之间的暴力冲突中争取主动,或者占有新的利益,或者维护既得利益;第三,使用的方式不同。猎具使用时,可以是个人行为,也可以是群体行为,而武器的使用则是有组织的群体之间的一种有目的暴力行为。它既区别于打猎这种人与自然界动物的行为,又与个人或少数人之间打架斗殴、行凶杀人这种人与人之间非组织、非团体、无明确目的或目标的行为不同。正是猎具与武器在使用上的这种本质差别,为我们寻求古老猎具最初用作武器的历史起源和动因提供了可能。
后记 《装备论》终于出版了。对我个人来讲,将多年思考的问题和积累的知识作个了结,亦算画了一个句号。但是,问题的研究还仅仅是开始,还有待更多的人深人持久地开展研究。在这本书的写作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许多领导和好友的支持。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的是军事科学院原军制研究部部长、博士生导师、研究员雷渊深少将,从这本书的开始酝酿、撰写到文稿的审阅把关,始终给予了热情的关心、鼓励和悉心的指导。总装备部武器装备论证研究中心总工程师游光荣研究员对本书的撰写和出版给予了热心的支持和帮助。军事科学出版社总编麻光武,原社长刘义昌等同志为本书的出版做了许多工作。空军装备部办公室丁国年主任和综合计划部张洪贺部长为这本书的写作和付梓出版提供了宝贵支持。此外,田义、张豫南、贺照光、张楠、李红军,以及魏自明、杨军良、魏东等同志也给予了多方面的帮助。打字员韩峰承担了本书全部文字的录入工作。在此,对所有支持和帮助过的同志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