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页码:284 页 ·出版日期:2004年12月 ·ISBN:7806218092 ·条形码:978780621809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河流水权和黄河取水权市场研究 |
 |
|
 |
河流水权和黄河取水权市场研究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页码:284 页
·出版日期:2004年12月
·ISBN:7806218092
·条形码:978780621809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河流水权和黄河取水权市场研究》的研究目的在于初步建立河流水权体系,进一步建立黄河取水权体系,并系统分析黄河取水权市场,为黄河水资源配置体制的市场化取向改革进行理论基础准备。
水权与水市场的研究正处于探索阶段,《河流水权和黄河取水权市场研究》关于河流水权体系和黄河取水权市场的研究将填补水权和水市场理论在该领域研究的空白,对水利经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对治黄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都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对指导河流尤其是黄河水资源配置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河流水权和黄河取水权市场研究》共分十章,通过综合运用水资源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在以下领域有所创新:提出河流水权概念并研究了河流水权体系以及河流取水权体系;研究了取水权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观;建立了流域内区域间河流取水权初始分配模型;分析了河流水资源配置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措施;运作博弈论对黄河取水权分配体制进行演绎分析;建立了包括基本水权和丰余水权两个层次的黄河取水权体系;深入探讨了黄河取水权的可交易性;从理论上分别探讨了黄河干流区域间基本水权市场和丰余水权市场;探讨了基于多中心治理结构的灌区水市场;对灌区节水行为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初步研究了黄河农业水权农转非市场、黄河对外流域调水市场和南水北调水权市场对黄河取水权市场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取水权市场的黄河水价体系;分析了建设黄河取水权市场对数字黄河工程的需求;建立了基于取水权市场的数字黄河水资源高度和管理系统。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水权研究进展
1.3 技术路线和内容结构
第二章 河流水权体系
2.1 水权概念和水权体系
2.2 河流水权体系
2.3 河流取水权体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河流取水权区域间初始分配
3.1 河流取水权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观
3.2 河流取水权区域间初始分配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意义
3.3 流域内区域间河流取水权初始分配模型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水权水市场理论的河流水资源配置体制改革
4.1 河流水资源配置体制改革
4.2 河流取水权分配体制的博弈演绎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黄河取水权体系
5.1 黄河取水权制度的历史沿革
5.2 黄河取水权体系
5.3 黄河取水权的运动过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黄河干流区域间取水权市场
6.1 黄河取水权市场的研究框架
6.2 黄河取水权的可交易性
6.3 黄河干流区域间基本水权市场
6.4 黄河干流丰余水权市场
6.5 黄河取水权市场建设的体制障碍和改革方向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其他类型的黄河取水权市场
7.1 黄河流域灌区水权制度和灌区内水市场
7.2 黄河农业水权农转非市场
7.3 跨流域取水权市场——黄河对外调水和南水北调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基于取水权市场的黄河水价体系研究
8.1 水价理论概述
8.2 基于取水权市场的黄河水价体系研究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数字黄河工程和黄河取水权市场
9.1 数字黄河工程概述
9.2 建设取水权市场对数字黄河工程的需求
9.3 基于取水权市场的数字黄河水资源调度和管理系统
9.4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语
10.1 总结
10.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中共中央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市场经济的思想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我国许多地区尤其是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形势严峻,传统的水资源配置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而水资源利用尖锐矛盾的解决,要求引入市场经济的原则。
黄河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当前,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生态用水遭侵占现象严重,与此同时,用水管理粗放、部分地区浪费水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在黄河上引入取水权市场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本书的研究目的在于初步建立河流水权体系,进一步建立黄河取水权体系,并系统分析黄河取水权市场,为黄河水资源配置体制的市场化取向改革进行理论基础准备。 水权与水市场的研究正处于探索阶段,本书关于河流水权体系和黄河取水权市场的研究将填补水权和水市场理论在该领域研究的空白,对水利经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对治黄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都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对指导河流尤其是黄河水资源配置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文摘 当前,由于灌区的大量发展和城市取水规模以及工业企业取水规模的扩大,许多河流水资源出现短缺,尤其是北方河流如黄河、黑河、海河等河流甚至出现较严重的断流现象。严格控制河流取水权是维系河流生态的主要措施。因此取水权是河流水权体系中最重要的权利规定之一。本书在建立了河流水权体系之后,将主要探讨河流的取水权问题,如不特别指明,讨论的水权一般是指“取水权”。
2.3.1.2河流取水权的分类
按取水权主体的属性对河流取水权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层次不针对具体用水户,可以分为区域取水权和行业取水权;微观层次针对具体用户,可以分为个人取水权、集体取水权和特别取水权。
区域取水权是区域水权的一个分支,是指在整个河流水资源的分配活动中,区域作为一组具有共同区域特征的用水户的代表所拥有的取水权。区域取水权的主体是某一区域,区域代表着一个区域内所有个人、集体、单位等用水户,是具有共同地域特征的一些取水单位(或个人)的总称,如省、市、县、乡等行政区域取水权以及其他具有共同地域特征的非行政区域取水权。设立区域取水权能够适应“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的需要,是河流水资源配置时区域参与管理的具体形式。由于研究河流取水权的需要,在以后章节的研究中区域水权一般指区域取水权。关于区域水权已经在本章第一节讨论过。
后记 本书是在我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本书付梓首先要感谢河海大学的培养。 “河孕育文明,海蕴藏智慧”。河海大学的悠久历史、淳朴学风感化、熏陶了多少学子,激起他们献身河海的热情。搁笔之际,回忆在母校的美好时光,一股暖流溢满心头。
本书是在施国庆教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完成的,全书各章都凝结了导师的智慧。从1994年慕名到考入门下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多年来,无论从做人、做事、做学问,导师都身体力行,严格要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导师的严谨、敬业、睿智都将激励我不断进步。
我还要特别感谢黄河水利委员会移民局的培养,移民局尊重人才、鼓励进步的浓厚学习氛围激励了我读书的勇气。局长、教授级高工杨建设是另一个影响我工作、学习、生活的长者,他平易近人、循循善诱、高屋建瓴的领导风范令我折服。
在论文的选题和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河海大学章仁俊博导、史安娜教授、黄涛珍副研究员、陈绍军副教授,黄河水利委员会苏茂林教授级高工、薛松贵教授级高工、翟家瑞教授级高工、王建中教授级高工、乔西现高工、陈连军高工、李艳霞副编审的指导。在论文的评阅和答辩阶段,承蒙中国工程院李京文院士、河海大学周之豪博导、中国水科院王浩博导、清华大学胡和平博导、水利部吴季松博导、南京农业大学欧名豪博导、南京理工大学孙剑平博导、南京水科院刘城鉴教授级高工、河海大学方困华教授等专家的指导。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