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儿子韩寒

2010-03-14 
基本信息·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页码:20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 ·ISBN:7807592044 ·条形码:978780759204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儿子韩寒 去商家看看
儿子韩寒 去商家看看

 儿子韩寒


基本信息·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页码:20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
·ISBN:7807592044
·条形码:978780759204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辽宁万榕

内容简介 《儿子韩寒》内容简介:“韩寒”这个名字,曾经引起整个社会的争论不休,“韩寒现象”是人们经常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该书由韩寒的父亲所写,向读者介绍了韩寒的成长经历。该书内容丰富,资料全面,有助于读者对“韩寒”这个特殊现象及韩寒这个人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
编辑推荐 《儿子韩寒》:
如今提起韩寒,恐怕无人不识。他先是藉着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名声鹊起,然后凭一本小说《三重门》红遍大江南北,复旦不惜放下架子向他招手后,韩寒这小子却退学流浪去了。他的特立独行引来了无数的欢呼。到底他是来自于一个怎么样的家庭呢?到底《三重门》里的老爸是不是取自他自己老爸的原型呢?最直接可信的方法,当然是看看他老爸的自述吧。
关于韩寒的成长,关于韩寒现象,关于真实的韩寒;
从最权威的父亲这里找到答案。
在这个增订本里,我不去再展开写一些韩寒的琐事,因为七年来,韩寒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几乎都能从媒体上找到蛛丝马迹,尽管媒体几乎都是在根据自己的需要断章取义地理解他。在互联网上,只要在能够搜索的地方键上“韩寒”两字,就会有许多你想知道或不想知道、喜欢或者讨厌的信息。所以我只是对2000版《儿子韩寒》中有些章节的内容略微做些延伸,如果有一些新的章节的话,那也是我另外对一些事情的某些想法、某些说明、某些澄清。
他的性格里几乎没有奴性,只有天性。他只要和自己的真实的内心而不是别的什么保持一致。所以,我们看到的韩寒就是一个真实的不戴面具的韩寒。我要特别感谢韩寒给了我做父亲的尊严。至少我有时候也可以比较真一点。
目录
还没出生的时候,他就叫韩寒
小学从没得过“双百分”
丢三落四
“培养”心理承受能力
一场车祸
养狗悲欢
在读初中的日子里
一个人的潜能
重要的是证明自己——关于新概念复赛
课堂上写出《三重门》
从留级到休学
第一次出远门
文章好就是真的好
《求医》出现在试卷里
先到老师那儿去搞素质教育
文章要有思想
媒体关注
有感于学生关注韩寒
关于“韩寒现象”大讨论
遭遇盗版
我们没有培养韩寒
签名售书和南京风波
关于创新教育
开放起跑线
不是后记
关于木木
关于盗版和伪本
关于狙击手
关于官司
关于赛车
韩寒档案
……
序言 我爸爸这本书其实已经出版了很多年,其实这个序应该是第一版的时候就写,但当时为了避嫌,所以没有写。在国内看来,父亲出一本书写自己的儿子,无论写的多好都是不好的。当时是上海人民出版社邀请父亲写这么一本书,我父亲一直很喜欢写作,写得也很好,可以说我现在写东西就是受了他的影响。事隔多年以后,我觉得还是应该写这个序,因为避你妈的嫌。
在几年前的一天里,我终仔细地翻看这本书,觉得可以为大家写下这个序。我相信看完此书的人自有公道的评价。
文摘 小学从没得过“双百分”
我的老家在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韩寒的童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
你也许在电视里或者什么地方看到过小狗认字的游戏。韩寒小的时候,我们也跟他玩过类似的认字游戏。
还在韩寒不会讲话的十个月大时,我们把“上、中、下、大、小”等写成一些硬纸片,然后教他认字。后来我们问他“上海的上是哪一个”,他就指“上”的卡片,问“下”,就指“下”的卡片。把卡片弄乱,他也不会指错。我们觉得很好玩。
韩寒的外婆家住在亭林镇上的一处老街上。老街挺老,居民家没有卫生设施,镇上有一个叫清洁所的部门,类似现在的保洁公司,每天为居民家倒马桶,倒好后就把各家的马桶晾在沿街的墙壁边上。韩寒的外公在一处墙壁上写了这么几个字:此地不准放马桶。韩寒小时候到外婆家去,大家就好玩地教韩寒认字:此地不准放马桶。几次一来,韩寒居然记住了这几个字,问他“马”是哪个字,他不会指“桶”。
这时我们意识到这样教下去不行,会教歪他的,到以后正式读书时纠正不过来就麻烦了。再说识字一多以后,读书时没了新鲜感,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于是,我们觉得不能再教了,也就不再教他认字。
韩寒小学就读于亭林镇中心小学。当时韩寒这个年级共开设四个班级。分班前,韩寒母亲要我去找找人,让韩寒分到一个教师力量强一点的班级。我不喜欢这么做,对韩寒母亲说:关键在孩子自己,如果他行的话,那么到谁的班级都会读得好;如果他自己不行,那么再好的老师也没用。我没有去找入。韩寒就被随便地分在一个班级里,并没有到一个很多家长都想让孩子去的班级。
读一年级时,一次他母亲到学校去接他。
还没放学,他母亲就和其他家长一起在教室外面看他们上课。
当时正在上语文课,老师在教学生用“山”字组词。大家纷纷举手发言,学生们把“山”分别组成了“上山”、“下山”、“土山”和“高山”这四个教材上“指定’’的词。这时,韩寒举起了小手,他母亲紧张得连大气都不敢出,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叫他起来,韩寒说出了一个书上没有的词——“金山”,就是我们当时的县名。他母亲终于松了口气。
别看现在韩寒老是和应试教育作对,可小时候却对分数十分认真。一年级期末考试,韩寒语文得99分,原因是他把“一座桥”写成了“一坐桥”,老师批错,扣了1分。韩寒不服,居然去找老师论理,讲字典上讲的可以这么用。后来当场查《新华字典》,在这个用法上,两字果然相通,老师对他大大地鼓励了一番。
当时韩寒的数学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