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钧儒家书
基本信息·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页码:26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ISBN:9787800808890 ·条形码:978780080889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沈钧儒家书 |
 |
|
 |
沈钧儒家书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页码:26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ISBN:9787800808890
·条形码:978780080889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沈钧儒家书》首次汇集了沈钧儒两百多封写给妻子、儿女和其他亲人的家信,时间从1901年至建国后,跨度近60年。一封封家书,字里行间透露出作为一位民主爱国领袖所具有的普通人的七情六欲、儿女情长。他对长辈的拳拳孝心、对妻子的缠绵之情、对子女的舐犊深情、对亲人的殷殷眷顾,生动表现了他至仁至爱的品格风范,喜怒哀乐的真实情感,读来不禁让人们为之动容、为之动仁、为之动义。因沈钧儒又是清末的进士,所以家书中才情四溢飘逸隽永的文笔,又让人们得到了充分的艺术享受和文化熏陶。
作者简介 沈钧儒纪念馆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民主战士沈钧儒先生,利用沈钧儒故居改建而成。位于浙江省嘉兴市环城南路。沈钧儒故居为嘉庆年间建筑,古朴典雅,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钧儒纪念馆从不同侧面真切地展示沈钧儒先生一生史迹,反映沈钧儒先生为祖国的独立、民主、和平、自由,不懈追求真理,矢志不移奋斗整整一生的光辉程,讴歌沈钧儒先生彪炳青史的丰功伟绩。
目录 编者前言
在陕西时(1901~1902)
一、致张象徵(一九○一年六月二十二日)
二、致张象徵(一九○一年八月二十三日)
三、致张象徵(一九○二年二月四日)
四、致张象徵(一九○二年三月十五日)
五、致张象徵(一九○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六、致沈炳儒、沈恺儒(一九○二年十一月十二日)
赴日留学期间(1905~1908)
七、致张象徵(一九○五年十月三E1)
八、致沈恺儒(一九○五年十月八日)
九、致张象徵(一九○五年十月十三日)
十、致张象徽(一九○五年十月十四日)
十一、致张象徵(一九○五年十月十五日)
十二、致张象徵(一九○五年十月二十五日)
十三、致张象徵(一九○五年十二月一日)
十四、致张象徵(一九○六年)
十五、致张象徵(一九○六年)
十六、致张象徵(一九○六年二月二十五日)
十七、致张象徵(一九○六年三月十八日)
十八、致张象徵(一九○六年四月二日)
十九、致张象徵(一九O六年四月五日)
二十、致张象徵(一九○六年九月二十日)
二十一、致张象徵(一九○六年十月)
二十二、致张象徵(一九○六年十二月十五日)
二十三、致张象徵(一九○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二十四、致张象徵(一九○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二十五、致张象徵(一九○七年二月二十五日)
二十六、致张象徵(一九O七年三月十三日)
二十七、致张象徵(一九○七年四月十二日)
二十八、致张象徵(一九○七年四月十九日)
二十九、致张象徵(一九○七年六月三十日)
三十、致张象徵(一九○七年七月二十七日)
三十一、致张象徵(一九○七年七月二十七日)
三十二、致张象徵(一九○八年二月十二日)
三十三、致张象徵(一九○八年三月四日)
三十四、致张象徵(一九○八年三月十一日)
护法运动期间(1917~1920)
沈谦、沈诚留学德国期间(1920~1924)
大革命前后(1925~1936)
“七君子”事件期间(1936~1937)
抗日战争期间(1937~1945)
解放战争至建国初期(1946~1957)
沈钧儒大事年表
……
序言 沈钧儒(1875~1963),字秉甫,号衡山,浙江嘉兴人。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从早年萌生救国意识到东渡日本寻求救国出路,从主张立宪救国到投身革命,从坚定不移坚持抗日到与中国共产党精诚合作,沈钧儒一生走的是一条向往民主和平的爱国救国之路。在追求真理、寻求救国的道路上,沈钧儒不顾艰辛与安危,勇往直前。为了救国,几罹杀身之祸,并因"救国罪"身陷囹圄;为了救国,他一次次离妻别子,置家庭窘况于不顾,四处奔波。他是一位时代的伟人,他坚如磐石的爱国意志在国人心中树立起了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光辉形象。他又是一位具有丰富情感的普通人,他对父母拳拳以报,对妻子忠贞不渝,对子女舐犊情深,对朋友患难相助,而在他远离亲人忙于救国大业的时候,唯一能够寄托他情感的方式就是一封封的家书。
1998年6月11日,在沈钧儒先生逝世35周年之际,家乡人民为了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感念他为后人留下的丰厚精神财富,出资修复他的故居,并用故居建起了"沈钧儒纪念馆"。在沈钧儒纪念馆筹建之初,沈钧儒先生亲属无私捐赠了沈钧儒先生生前留下的大量实物史料,其中几百封沈钧儒先生的亲笔家信真实反映了不同时期沈钧儒先生的活动轨迹,不仅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亦有一定的艺术收藏价值。鉴此,从2005年开始,我馆陈伟平、陈爱武、朱菲菲、沈华等同志就着手书信的整理工作。在整理过程中,一封封书信的字里行间。
文摘 孟婵①贤妹足下:
前月初十曾作一书,附寄岳父信中,计已收到。十三与大哥②随十一叔父⑧起身赴同,十四行次蒲城。忽接臬署马递,拆开,中有三月十七日手书,不胜欣喜。然客中岑寂,思之愈益惆怅。迢迢千里,妹其何以慰我念乎!另谋事甚不易,且叔父相待极好,如此远道,跋涉尤难,不能不细为斟酌。四面想来,终以缓议为是。处馆兄实怕极,意欲捐教,尚未打听明白。如费一二百金,可以得缺,决拟办之。附生捐教,断乎不能得缺,止好作为罢论矣。妹以为可否?书弟不进学,闻之甚为纳闷。岳父母自不快活,然书弟笔下,实不能进学。只要自己肯要好,得失迟早,自有一定,原可不必在意。惟兄与相处数年,自问丝毫无以相益,未免思之愧恨耳。鸣弟④近尚用心否?立弟⑨知近好骑马,确否?管先生究如何?甚念。菊官皮⑥只好听之,惟字又不认,是何缘故?千万勿令间断。至要至要。杏官⑦想好?天气渐热,两儿均勿令多吃香瓜,以免腹泻等患。近用粗做⑧尚能做事否?妹第一勿无故忧闷、心跳等患,须要静养。家中搬屋,一时恐未必成功。现住之房,诸多不便,想必回去过夏,勿贪凉食冷。至嘱至嘱。刘妪之利,本拟寄给,前信嘱将账薄(簿)上清账抄来,现俟寄到,即设法附汇不误。琨弟款真难为情,奈何?闰妹妹有喜否?此番蕴嫂亦同去安庆否?短衫裤鞋子均做好,并有搭连(褡裢)笔袋,妙极。多谢多谢。王晋藩来必带来也。兄近身子甚好,胃口亦旺,牙鲜久不出。海参三月起停服,尚有四十余枚,留至冬间吃之。此物近查药书,无甚大益处也。兄拟做一菊花枕,要小,勿切边,勿做花,中间勿空洞,白洋布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