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 ·页码:86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ISBN:7311007674/9787311007676 ·条形码:9787311007676 ·版本:第3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血战河西(上下) |
 |
|
 |
血战河西(上下)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
·页码:86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ISBN:7311007674/9787311007676
·条形码:9787311007676
·版本:第3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套装数量:2
内容简介 1936年10月,原红四方面军九军、三十军、五军奉中央军委命令,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后因宁夏敌人兵力的增加,中央军委决定放弃宁夏战役,组成西路军,挺进河西走廊,计划打更新疆至苏联的通道,为我国的抗日战争建立巩固的西北后方。可是,部队出师不久,刚进入河西走廊,就遭到了几倍于我军的强悍敌军的围追堵截,加之部队长征后未及休整,即到西北高原,人地生疏,补给困难,虽然英勇抗击,但终因弹尽粮绝,伤亡惨重,各部队相继失利,除少数突围到新疆外,其余都牺牲、失散或被俘,成为我军长征以来最为悲壮和惨重的一次失败。在敌人一片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下,西路军指战员无所畏惧,在各族人民群众的掩护下,用生命和鲜血为中国革命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目录 上册
第一章一项新的战略任务
第二章宁夏战役的部署
第三章渡河
第四章一条山战役后的我军部署
第五章干柴洼战斗
第六章古浪激战
第七章大靖之战
第八章第一次西进
第九章永昌苏维埃政府的诞生
第十章动员人民支前筹集红军给养
第十一章敌人的血腥屠杀
第十二章伟大的永昌人民
第十三章难忘的山丹战斗
第十四章中华苏维埃山丹县政府的组建经过及其活动
第十五章我们的教训
第十六章第二次西进
第十七章红五军殉难高台
第十八章用血肉铸成的擎天柱
第十九章苦战临泽
第二十章“夜老虎”奇袭雷家屯
第二十一章在艰苦的岁月里
第二十二章冲昏头脑的胜利
第二十三章第二次回到倪家营子
第二十四章血战南流沟
第二十五章临泽、高台两县苏维埃的建立和所做的工作
第二十六章生死关头
第二十七章巾帼英雄
第二十八章石窝会议
第二十九章转战在祁连山中
第三十章用生命换取革命的理想
第三十一章高贵的同志情
第三十二章终于到达了希望之地
第三十三章安西战斗
第三十四章血战红柳园
第三十五章找到了地下党
第三十六章活菩萨
第三十七章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回到边区
第三十八章徐向前脱险及西路军失败原因
第三十九章山丹人民对陈昌浩等同志的掩护
第四十章敌人对我被俘失散人员的残害
第四十一章女战俘受凌辱、被强迫做妻妾
第四十二章古城在沉思
第四十三章在集中营的斗争
第四十四章中共中央代表来到集中营
第四十五章回到党的怀抱
第四十六章人民群众对我军被俘失散人员的保护
第四十七章不顾个人安危掩护红军脱险
第四十八章苦难的岁月
第四十九章惨痛的失败
第五十章被俘后的斗争
第五十一章在转狱中遇到难友
第五十二章新的征途
第五十三章心向延安
第五十四章张掖地下党支部的对敌斗争
第五十五章我们党的忠诚朋友高金城
第五十六章党的关怀和营救
第五十七章在“新兵营”的日子里
第五十八章从学骑自行车开始学机械化
第五十九章“新兵营”回到延安
下册
第一章疯狂的残害,滔天的罪行
第二章磐石之固,激浊扬清
第三章在寺庙中掩护脱险
第四章岁月的坎坷
第五章熊国炳逃出虎口后的生涯
第六章人民群众对失散红军的掩护和营救
第七章虎口余生
第八章难忘的岁月
第九章她终于恢复了党籍
第十章艰难的历程
第十一章离而不休,把余热献给党
第十二章郑义斋的一生
第十三章为革命战斗到最后一息
第十四章万里长征
第十五章甘州中心县委的活动始末
第十六章在祁连山的一对小姊妹
第十七章不屈的两姊妹
第十八章陈海松与吴永康的牺牲
第十九章董振堂、杨克明殉难记
第二十章曾日三的牺牲
第二十一章用牺牲换来的教训
第二十二章鲜血洒走廊,雄风垂千秋
第二十三章走廊前后祭英灵,佛殿厨中吃斋粮
第二十四章在转移时伤亡的同志
第二十五章在牺牲中求得生存
第二十六章人间罕见的暴行
第二十七章九死一生
第二十八章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
第二十九章一次残酷的大屠杀
第三十章英雄成为擎天柱,死中遇到救命人
第三十一章川陕时期的妇女独立团
第三十二章恶有恶报
第三十三章失败后的灾难
第三十四章刘克先终于找到了党
第三十五章度过困难就是光明
第三十六章我们的好政委陈海松
第三十七章血债要用血来还
第三十八章周纯麟重游旧地话当年
第三十九章张琴秋被俘后获救的经过
第四十章两位女红军英勇斗争的事迹
第四十一章长征路上的董振堂军长
第四十二章川陕时期的李先念政委
第四十三章血战河西的李先念政委
第四十四章王树声与杜义德终于回到了延安
第四十五章王树声为党做出的卓越贡献
第四十六章全军爱戴的王树声
第四十七章在灾难中重见光明的人
第四十八章两个遭遇相同的难友
第四十九章周恩来对西路军的营救
第五十章林海雪原中的王怀文
第五十一章红军道士王怀文
第五十二章立了大功后的灾难
第五十三章李卓然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
第五十四章程世才光辉战斗的一生
第五十五章徐向前元帅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第五十六章李先念沉痛悼念徐向前元帅
第五十七章一代名帅光照千秋
第五十八章尊重史实,实事求是
……
序言 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结束不久,在甘肃河西走廊发生了一场京心动魄的红西路军浴血奋战的历史悲剧。
1936年10月,原红四方面军九军、三十军、五军奉中央军委命令,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后因宁夏敌人兵力的增加,中央军委决定放弃宁夏战役,组成西路军,挺进河西走廊,计划打更新疆至苏联的通道,为我国的抗日战争建立巩固的西北后方。可是,部队出师不久,刚进入河西走廊,就遭到了几倍于我军的强悍敌军的围追堵截,加之部队长征后未及休整,即到西北高原,人地生疏,补给困难,虽然英勇抗击,但终因弹尽粮绝,伤亡惨重,各部队相继失利,除少数突围到新疆外,其余都牺牲、失散或被俘,成为我军长征以来最为悲壮和惨重的一次失败。在敌人一片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下,西路军指战员无所畏惧,在各族人民群众的掩护下,用生命和鲜血为中国革命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西路军遭受挫折后,党中央对这支部队和这批同志表示了极大的关怀,积极利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有利形势,通过种种渠道和方法,组织营救失散的同志。河西各族人民群众在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和中共代表谢觉哉同志统一领导下,克服各种困难,投入了寻访营救和收容工作。
西路军的战败,虽然有诸多方面的原因和教训,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敌众我寡,远离后方,当时河西又没有党的地下组织。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西路军指战员表现了勇敢战斗和顽强不屈的可贵精神。他们有的在敌人的追击中被杀害,有的在与敌人肉搏中壮烈牺牲,有的女同志被俘后怀着身孕走向刑场。无论在战场、在监狱、在刑场,他们个个都是奋不顾身、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他们不愧是中国人民的精英,是人类的骄傲。他们的壮烈事迹应该让人们知道,他们的高尚品格应该成为后代永远学习的光辉榜样。
由于种种原因,过去对这段历史宣传得很不够,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开始引起重视。为了实事求是地反映和评价这段历史,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把这项任务下达给中共甘肃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并责成康和厚同志具体负责。此后,甘肃省委党史征集委正式制定计划,省委将该计划转发各地州市委,要求各地配合搞好这项工作。
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康和厚同志三上北京,四到河西,搜集到许多重要资料、电文和历史照片,并在张掖市召开了征集西路军专题资料座谈会。河西各地市党史办均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张掖地委党史办组织人员赴川陕、鄂豫皖、江西等地进行调查研究,翻阅了上千件档案,走访了300多位原西路军的老同志。在广泛搜集材料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的研究和整理,从中筛选出70多万字的资料,编辑成《悲壮的征程》一书。徐向前元帅为该书题写了书名,伍修权同志作了序。1990年4月13曰经甘肃省委书记办公会议批准出版。1992年5月4日李先念主席在病榻上收到此书后,嘱告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告甘肃省委党史委的同志,十年努力,成绩不小,为党做了一件好事,谢谢同志们。”
在编辑《悲壮的征程》一书的同时,作者根据红四方面军战史和徐帅的《历史的回顾》中有关西路军的历史事实,经过七年多的努力,写成了《血战河西》这部书。为了把这部书写得更切合实际,作者曾亲自到西路军当年浴血奋战过的高台、临泽、倪家营子、三道流沟、梨园口等战场实地考察,访问了当年河西血战中英勇奋战的老同志和帮助我军运输物资、筹粮筹款的父老乡亲。可以说,这部书比较系统地反映了西路军的真实面目。
从血战河西到今天,已经50多年了。把当时的情况搜集整理、汇集成书,不仅是为了纪念那些可歌可泣的英烈,更重要的是用英烈的事迹鼓励教育我们年轻的一代,使他们知道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不要忘记我们今天的幸福是千千万万烈士牺牲流血换来的。为此,我十分高兴支持康和厚同志写成此书,并为之作序,相信这部书的出版会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中国现代革命史研究者的欢迎。并希望大家从中吸取教益,更好地继承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文摘 红军离开山丹后,马家军与伪保安团卷土重来。县苏维埃政府八大委员、街政府委员、义勇军战士、红军伤病员和一些革命群众惨遭迫害。县苏维埃政府委员吴天福被捕后被押往凉州(武威),监管在黑牢一年,花尽家产才赎回到家中。财政部长郭长保的独子被马家军抓兵押往青海,郭长保变卖家产去青海寻找儿子,没有找到,郭也病死在返回的途中。县苏维埃政府委员彭述田被捕后,受尽酷刑死在乱枪中。东街政府主席吴培录被敌关押后,经群众义捐营救,才幸免于难。留在山丹的100多名红军伤病员。被捕后被押往甘州(张掖)全部遇难。当时,全县被敌人搜捕关押群众200多人,有的被送往凉州坐牢,有的被迫补充了敌兵,有的惨遭杀害;不少群众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整个山丹城,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在这样严酷的情况下,敌人紧跟在部队后边,我们向西移一步,敌人也向西移一步,这个时候人们都在紧张地工作,紧张地行军,天天如此,月月如此。
敌人大逮捕后。姚银录、靳宋贤等还秘密串联群众60多人,冒着生命危险,趁黑夜到暗门滩,挖了3个大土坑。掩埋了牺牲红军的遗骨。在红军失利的岁月里,不少群众不顾个人安危,极力掩护红军伤病员和流落人员,为保护革命的有生力量,做出了贡献。
敌人的镇压并没有割断群众和红军建立的血肉相连的关系。红军在山丹作战建立的苏维埃政权,虽然时间很短,但给山丹人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红军指战员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和威武不屈的光辉形象,至今还留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