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广东花城出版社 ·页码:20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7536053770/9787536053779 ·条形码:9787536053779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心理战故事 |
 |
|
 |
心理战故事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东花城出版社
·页码:20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7536053770/9787536053779
·条形码:978753605377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几百个心理战故事,起于武王伐纣,止于2004年美国大选,古今中外。无所不及。大大小小,粗粗细细,从伊拉克战争的波澜壮阔,到克林顿性丑闻的细枝碎叶,详略有致。
不仅仅是讲故事,还大面积释放心理学原理和心理战理论。有讲有叙有评论,讲得通俗诙谐,叙得行云流水,论得老少皆明。可以当故事来听,也可以当作通俗课本来读。还可以饭后茶余当笑料来讲。
作者简介 崔世雄,男。湖北省洪湖市人。1951年7月出生,1969年1月入伍,曾任海军南海舰队某基地副政治委员,海军大校军衔。1985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辽宁大学中文系毕业,1996年南京海军指挥学院战役指挥系毕业,200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基本系毕业。著有短篇小说集《月儿弯弯》,散文集《湿热的南海风》,军亭专著《漫话心理战》。
目录 一、心理战的心理学原理运用的故事
1.美军飞机在天上“画”的国旗上打“×——心理战对象诸因素及其实质
2.在“391”高地上——感觉、知觉在心理战中的特征
3.“一个唯一的门户——注意在心理战中的品质
4.世界上什么最大——想象为心理战扩大战果
5.雍丘城下与托钵山上的两种命运——思维在心理战中的品质
6.从“绿鸭子”到智取中川村——需要的一般表现与特征
7.战争的“海洋——情感的特征和变化动因
8.安德鲁为何不败而败——意志在心理战中的特征和品质
9.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性格的特点和结构
10.几则军事谚语的内蕴
11.克林顿栽倒在来温斯基石榴裙下——性心理的潜在影响
二、心理战基本战术运用的故事
1.由毛泽东的“扫帚”所想到的——心理战的战术原则
2.“哈哈爵士”与“东京玫瑰——宣传术
3.用皮鞋敲桌子的人反倒给“镇”住了——威慑术
4.恐吓也是战斗——恐吓术
5.麻沸散与狼来了及阿明之死——麻痹术
6.真作假时假亦真——伪装术
7.怎样去拨动敌人的“算盘珠子——诱敌术
8.把敌人挤出去——疲敌术
9.学会一种“特异功能”——料将术
10.一曲童谣间杀良将——离间术
11.刘伯承创造了新的比例定律——招降术
三、心理防御的故事
1.筑起牢固的心理防线——心理防御的特点及基本原则
2.因为有54天,所以才有2分钟的奇迹——强化心理训练
3.篱牢犬不入——保持心理健康
4.“巴克莱”与“U一66”的搏斗——优化集体心理
5.愿将军们有一颗永远正常跳动的心——提高指挥员心理素质
6.何来那么多“WN——克服消极的战斗心理效应
7.建设“第四大军”和“第六强国——激发和保持高昂的士气
8.打掉狗嘴里的象牙——反宣传心战
9.比敌人多几分“狡猾”——反谋略心战
四、新近发生的心理战故事
1.人类第一次电视直播的战争——媒侮心理战
2.手指弹奏的战争——网络心理战
3.驴象通往白宫路上的绞杀——竞选心理战
4.“不死乌”被迫飞向绝路——颠覆心理战
5.“9?11”后美国的胜利与无奈——反恐心理战
6.萨达姆穿的衣服都会背叛他——谍报心理战
7.发生在别斯兰中学和莫斯科剧场的惊险剧——人质心理战
8.萨达姆与杜达耶夫的生死劫难——斩首心理战
……
文摘 一支武装到牙齿的部队,占据着一个山寨。一个据点,一个城市,却不是被打跑了,而是被“挤”出去了,这可能吗?可能1943年,我晋绥地区八分区军民就把盘踞在52个据点里的日寇挤跑了。
一支荷枪实弹的部队,不是被枪鸣炮轰打败的,而是被挤垮的,这可能吗?可能!蒋介石20万大军对我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并没有败在我军大的歼灭战之手,却在苏区军民的袭、扰、追、打之下狼狈逃窜。
一支拥有最先进装备技术的军队,握有飞机、坦克、导弹等凶残的杀人武器,占领了一个国家,并没有失去军事优势,却被人家挤出去了,这可能吗?可能!侵越美军和入侵阿富汗的苏军,最后,都是被越南、阿富汗人民的游击战给挤走的。
“挤”,是一种特殊的战斗。它主要不是靠武力硬碰撞,而是通过袭扰等方法对敌实施心理攻击,即以各种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情况和信息刺激对方,使其达到心理疲劳,进而失去理性,直至战斗力减弱而不攻自破。这就是心理战中的疲劳战术。它的直接目的,就是造成敌心理疲劳。所谓心理疲劳,与人的身体乏力、困倦、伤神等疲劳现象并不完全相同,它是一种战争中的心理效应,指精神面貌处于紧张、惊慌、厌倦、焦躁的状态。这种状态将会使战斗力减低甚至丧失。19世纪末,一位奥地利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把两只兔子分别关在甲、乙两个铁笼里,对甲笼里的兔子给食物,但不间断给予高强度的骚扰、刺激,使其不得安宁;对乙笼里的兔子不给食物,也不给予骚扰。72小时之后,甲笼里的兔子死亡,乙笼里的兔子却生息尚存。于是,他得出一个结论:不得安宁会减少人的寿命。这个命题一经成立,立即被军事家们用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