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宗教 >

中国的神仙

2010-03-14 
基本信息·出版社:岳麓书社 ·页码:385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 ·ISBN:7806652388/9787806652381 ·条形码:9787806652381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的神仙 去商家看看
中国的神仙 去商家看看

 中国的神仙


基本信息·出版社:岳麓书社
·页码:385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
·ISBN:7806652388/9787806652381
·条形码:978780665238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中国的神仙》的编译,以《列仙全传》为底本,同时参考了《列仙传》、《续列仙传》和有关史籍。考虑到原书体例不一,篇幅各异,早期的神仙,记载较为简约、古朴,而晚出的仙人,其生平事迹又过于繁复,斧凿的痕迹二分明显。因此我们在编译时对重复罗列的内容作了较大的删节。此书的编译出版,是为了帮助中外读者了解中国本土神仙特别是道教神仙的概貌,从一个侧面展示中国古代的民俗和文化思想演变的历程。善于思考的读者,或能从中发现敬天畏神观念的发展和求仙问道者的行为轨迹,从而更深刻地认识神道的缘起与本质。由于原书涉及的内容多属于神秘文化的范畴,文字古奥,不少道教术语今译已难,英译尤其不易。翻译中乖谬之处或恐难免尚祈方家有以是正。
媒体推荐
向往长生不老,追求天地同永,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学问。乘青云,弄紫雾,飞向琼岛瑶天,是芸芸众生的最高理想。千百年来,人们屡试屡败而又屡败屡试,乐此不疲,孜孜不倦,表现出了惊人的耐心与执着。古人坚信,尘世之外,另有仙境存在。 “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 (《汉书·艺文志》)只要诚心不改,坚持不懈,终能达此境界。而一旦跨鹤成仙,凡间的一切又变得那么渺小,那么微不足道,珠玉只如瓦砾,轩冕等若樊笼,甚至千秋帝业、万古文章也不过徒有虚名。因此观云测天,求仙问道,成为一代又一代王朝的头等大事;养气服食,醮神炼丹成为永恒的“国家课题”,备受重视和推崇。
我国古代的典籍从来不乏神明术数的记载。凡鬼神、阴阳、灾祥、 卜筮之类,都得到特别的关注。诗、书、易、礼莫不如此, 《左传》、 《史记》、《晏子春秋》、 《吕氏春秋》、 《墨子》等记录神仙事迹,更是言之凿凿,毕恭毕敬。即使是“不语怪力乱神”的大思想家孔子,也不否认神鬼的存在,而主张“敬鬼神”、“畏天命”:翻开《论语》就不难发现,孔子眼中的“天”,主要是“天帝”、“天神”,诸如“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天
丧予”、 “天厌之”、 “知我者,其天乎”、“天之将丧斯文”等,莫不是将“天”视为有道德意志的、能够“福善祸淫”的主宰。被儒家奉为经典的《尚书》、 《诗经》,所涉及的“天”也大都是“皇天上帝”。先秦古籍中,“天”、 “帝”二字甚至可以互换使用。《尚书·多士》 “惟天不畀……惟帝不畀……惟天明畏”,就是典型的例子。纵观古代著作,无论经书还是史书,不管儒学还是道学,都充满了天界与凡尘的思考,交织着出世与人世的矛盾。甚至可以说,一部古代文明史,其终极目标就是“究天人之际”。
神仙观念,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上古部落社会就开始出现。《论语·泰伯》载,帝禹“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礼记·表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至于《国语·楚语》所谓“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燕享无度,民神同位”,既反映了当时宗教信仰混乱的情形,又表明了楚地巫风盛行的状况。殷、周时期的巫史,其主要职责就是通鬼神,主占卜,存图籍,备咨询。战国时更形成了庞大的方士阶层,不仅渗透到各个诸侯国,而且常常影响国君的决策。求仙、采药、祭神、事鬼的活动也愈加频繁。“秦始皇初并天下,甘心于神仙之事,遣徐福、韩终之属,多赍童男童女人海求仙采药。”(《汉书·郊祀志》)自汉以来,佛教传人中国,佛道迅速合流,神仙道化观念进一步强化。上自帝王,下至平民,都崇信天象,讲究灾异,研习图谶。宣扬神仙方术的书籍纷纷问世,仅葛洪《抱朴子内篇·遐览》所录道经、记、符、图等,就近一千二百卷,可见造作之盛。而种种炼形之术的提出,合仙道、巫术、医学于一体,对益寿延年或有帮助,又造成了神仙世界与尘俗世界距离缩短的假象,使更多的人相信神明确有,仙人可学,长生能致,方术有效。
神道之学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
它首先是政治统治的需要。 《易·观》指出:“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自古以来,统治者就巧妙地利用神道的魔杖来强化、神化自己的政治权力。 《尚书·洪范》所谓“天乃锡禹洪范九畴” (上天赐给禹九种统治方法),便给上古的统治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这九种根本大法更是虚虚实实,不少内容都与神道术数有关。到了百家争鸣的时代,子思、孟子则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将天道与人道归于一体,混为一谈。汉武帝时, “以神道设教”发展到了极致,谶纬之学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孔子被神圣化的同时,儒书也神秘化了。董仲舒《春秋繁露》援饰遗经之语,别立谶纬之名,用阴阳五行学说、天人感应原理来论证三纲五常,将封建纲常教条化,进而提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的论断,赤裸裸地将封建的统治与神道的意志联系起来,以证明自己的统治天经地义,永恒不变。作为一代儒宗的董仲舒,为了“独尊儒术”,不惜将儒家经典著作涂上阴阳五行和神奇怪异的色彩,还亲自参与求雨、止雨的方术活动,这就为穿凿礼仪、附会儒教、造神弄鬼开启了方便之门。朝廷的提倡,宗师的鼓噪,皇帝的默许,激起了儒生博士造神的狂热。当谶纬经学被奉为儒家正统时,人们自然趋之若骛。就连郑玄、宗均、许慎这样的经学大师,也都注释纬书,引用谶言:儒生方士化,一时竟成风气。难怪李商隐《贾生》讽刺道: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编辑推荐 《中国的神仙》的编译,以《列仙全传》为底本,同时参考了《列仙传》、《续列仙传》和有关史籍。考虑到原书体例不一,篇幅各异,早期的神仙,记载较为简约、古朴,而晚出的仙人,其生平事迹又过于繁复,斧凿的痕迹二分明显。因此我们在编译时对重复罗列的内容作了较大的删节。此书的编译出版,是为了帮助中外读者了解中国本土神仙特别是道教神仙的概貌,从一个侧面展示中国古代的民俗和文化思想演变的历程。善于思考的读者,或能从中发现敬天畏神观念的发展和求仙问道者的行为轨迹,从而更深刻地认识神道的缘起与本质。由于原书涉及的内容多属于神秘文化的范畴,文字古奥,不少道教术语今译已难,英译尤其不易。翻译中乖谬之处或恐难免尚祈方家有以是正。
目录
老子 LaoZi
木公 Lord Mu
西王母 Xi Wang Mu
太真王夫人 Tai zheng Lady Wang
上元夫人 Lady Shang Yuan
赤松子 Chi Song Zi
……
文摘 书摘
           范 蠡
范蠡,字少伯,徐州人。曾拜周朝太公望为师。平时喜好服桂饮水。曾为越国大夫,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后来乘轻舟人海,改名变姓,隐居齐国,名叫鸱夷子。此后百余年,又出现在山东定陶,名陶朱公,财物逾亿万。后又将财产全部放弃,往兰陵卖药。此后,世世代代都有人见过他。
Fan Li
Fan IA, alias Shaobo, was a native of Xu Zhou. He acknowledged Lord Wang of Zhou Dynasty as his master. He was fond of taking cassia with water. He was once a senior official in Yue State and helped King Goujian defeat King Fuchai of Wu State. Later he took a light boat into the sea and separated himself in Qi State. He changed his named to Chi Yizi. In the following hundred years, he appeared in Ding Tao of Shandong and named himself Mr. Tao Zhu. He had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roperties, which he abandoned totally, and then went to sell medicine in Lan Ling. He was seen for generations since.

            缑 仙 姑
缑仙姑,长沙人。入衡山修道,年已八十余,仍孓然一身。她的住所靠近南岳魏夫人的仙坛,忽然有一只青鸟飞来,自称是南岳夫人的使者,因看到缑仙姑修道清苦,所以受命来作伴。此后,每当有人来游山,青鸟就预先通报来者的姓名。一日,报告说:“今天晚上有强人上山,不过您不要怕。”当天果有一群凶僧持火挺刃,要杀仙姑。缑仙姑躺在床上,僧人们却看不到,只好离开,结果都被老虎吃了。缑仙姑后来移居洞庭湖南岸,青鸟也随之而去。再后,她隐居九嶷山,无人知道其结果。
            Gou Xiangu
Gou Xiangu,anativeOfChangsha,learnt Taoism in Hellgshan Mountain and remained single even at the age of over eighty。Her house was located near the immortal temple Of Madame Wei of Hengshail Mountain.Once a bird neW over,claiming to be the messenger of Madame Wei of Hengshan Mountain.Sirice Con Xiangu lived a hard life fOr Taoist practice,the bird was sent to accompany her. Sincc the then,whenever travelers were coming to the mountain,the bild would in formtheir names.0ne d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