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如是

2010-03-14 
基本信息·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页码:25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503937068/9787503937064 ·条形码:9787503937064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如是 去商家看看
如是 去商家看看

 如是


基本信息·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页码:25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503937068/9787503937064
·条形码:978750393706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如是》中,处处感受到作者对于生活的宽容和热爱。生活相当于波涛汹涌的大海,活着不易。与自己无关的人,究竟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受了多少委屈,别人完全无法知晓和理解。此前对喻静的了解甚少。但是想,她能有今天的事业和人生境界,非经一番彻骨寒不能达到。然而,她在书中没有抱怨,没有像那样诉苦,而是反复感谢生活的赐予,她对生活的爱始终如一。在书中,她无论写与张老师一起散步的见闻,还是写布置和装修新房的故事,抑或写那些挂满房间的饰物,又抑或她对每次岁末年终的依依惜别,都可以看出,作者是个酷爱生活的人。在这一点上,要拜她为师。
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从文字里,都强烈感受到喻静的善良。这个世风日下的社会,满目是冷漠、麻木和贪婪,善良无处藏身,却仍在“负隅顽抗”。喻静的善良是骨子里的。看着她的文字,总有一种冲动,想去通县拜见她的父亲和母亲,问问两位老人,他们是如何成功地养育出智力如此出色而心地又如此善良的姐弟俩的。看这《如是》中,她写与张老师救助一只被猫咬伤的小喜鹊的故事,写那些可爱的动物们,写请装修工人吃饭,写对小时工周昌平的关心,写小时工老赵因某种原因被辞退后内心的歉疚,写街头偶遇的泉州流浪汉,写在集中营里幸存下来的皮埃尔的故事,等等,这些无一不是关于善良与爱的故事,读来感人至深。
编辑推荐 《如是》为喻静所著,过去远远,现在漫漫,未来永永,皆悉。
目录

拿什么来纪念自己
自序
拿什么来平复自己

壹·聚散
梦回江南


想起他们,我心旌摇荡
葬礼
和张老师一起散步
绿菠菜和红玫瑰
庆生
喜鹊的故事
猫皮大衣和织锦缎枷锁
入定的大脸猫
亲爱的动物们
民工盛筵和素食馆
请老汪吃饭
周昌平的红包
极品小时工
记两个被撞的农民
通县
记忆的碎片
二十年前的《红衣少女》
罗红阿奇麻黄细辛
再来一块钱的
为崔老师祛魅
韩雷的故事
徐良和海迪
一个人的五十年
唐达成点滴
奇遇皮埃尔

贰·远近
刹那问的光芒
流星划过天际
神意笼罩的大地;
小程村之旅:传统能否再造
泉州的流浪汉
邂逅临夏
阳谷
新农村

叁·来去
不为师不知老之将至
装修零碎
到医院去到医院去
不夸张不苟且
饭局是凝固的岁月
谁请我们吃树根
老外
何去何从,给我一个理由先
举头望明月刚丝与胡戈
我们的敌人麦当劳
七年之痒
被河水招安
常人和常识
流苏
曲终人散
最后的浑汤面
浩荡而去

肆·有别
逝者如斯
依稀仿佛
身怀利器
回望四
乡村的善治和草民的慰藉
坚冰初破:三十年前的中国文坛
孙中山和中国道路

代跋
有什么本钱打发得生死
……
序言 那天傍晚,在万圣书园门口,我从喻静手里接过这部沉甸甸的书稿。回家之后,我顾不得吃晚饭,一头钻进书房,迫不及待地展开阅读。我马上被深深吸引住了:怀念故乡、追忆往昔、记录生活、感悟社会、慨叹人事,一篇篇文章,一个个故事,一行行文字,向我纷至沓来。夜阑人静,屋外八达岭高速路上的噪声已然时有时无,我却毫无睡意,靠在床头,台灯照着,看完了大半部书稿。翌日早上六点多起来继续阅读,不到中午已把全部书稿读完。合上稿子,喝一口清茶,脑海中的喻静顿时变得从未有过的生动、亲切、感人。
此前,我与喻静面对面的交往就那么有限的几回。我们初次相识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第三秋,当时我刚进北大。初秋的一个周末,夜凉如水,班上几位女生来男生宿舍串门,后面跟着一位从未谋面的女生,盛夏跟我们介绍说,她叫喻静,是她们本科班的同学,毕业刚参加工作,周末回母校看老同学来了。喻静听着,微笑、沉默,一双清澈的大眼睛看着我们,文静中透着几分腼腆。我问在哪里工作,有人替喻静答道,在北京东郊通县当小记者。多年之后我才知道,那时并没有现在的京通快速路。这意味着,从通县回北大,坐公交车得两三个小时。于是我揣度,刚刚离开母校的喻静,初至陌生的小县城,该是有一些不适罢。后来,在北大我还偶尔见她,但间隔似乎越来越长。我时时想,她在新单位大概还好罢?
文摘 插图:


壹·聚散
梦回江南
今天是清明。
去年此时,我正编着《中华文化画报》。我和编辑们说,特别希望三月号推出“梦回江南”专辑一一梦回江南,这就是常年客居北方的我在这个季节暗中萌动的“春心”,时时沉迷的“春梦”。
我的小学班级里有一半孩子是驻扎在家乡的空军部队的子弟。去机场,要过一条小河、翻过一座堤坝。所谓春水,就是小河水啊,缠缠绵绵,丁丁冬冬,水草毕现,蝌蚪聚拢又散开。河面没有桥,只有三个不相连的大桥墩。如何跨过桥墩到达对岸,需要勇气。盯着潺潺流水,估量桥墩间的距离,犹豫着是跨还是不跨,河水的生腥味就扑鼻而来了。
堤坝上,青草转绿。矮小的野生毛桃树上,间或还挂着青红的果实。打开果子,里面一团毛绒,果肉只有薄薄一层。抠出的毛绒,风一吹就沾满一身,又痒又粘,果肉也是苦涩难咽,就这样,小孩子们也愿意一只一只抠啊。最高兴的是挖到农民收获剩下的番薯,很小,但很甜,比妈妈专门买来煮熟的大个番薯甜多了。
我家一直住在近城的郊区,出城一直往北,住宅周围都是农场的田。再往北,是我上了六年中学的二中。二中学生住校,我是少数例外,因为近。有一段时间,从我家平房的北窗可以看见。二中校门,中间是块块相连的大田畈,俯瞰就是巨大的“田”字。冬天,麦子收割后,田里种油菜,或苜蓿。天一转暖,眼看着油菜就长高、抽芯、结串串小花苞,最后铺天盖地盛开。椭圆小叶的苜蓿,饱满水灵,次第开出桃红的温柔小花,托着小花的草茎,和野雏菊一样,空心无骨,在风中轻摆。我们叫它“草籽花”。就是这个季节,巨大的“田”里,一格奔腾的艳黄,一格柔媚的桃红,又一格艳黄,又_格桃红,孩子们的心中绚烂而明朗。下午放学,我喜欢走“大田”的“横”和“竖”,闻着菜花的浓香,摘一把紫云英回家。
周日,只要有艳阳,小孩子会相约去采马兰头,挎一只小竹雕篮,篮子里放一把尖头剪刀。我家对面的村庄叫“书院村”,我们会沿着书院村的田塍路一路找去。马兰头这种野菜,像具体而微的小油菜,几场春雨下来,太阳一晒,田头路边到处是。有的发得早,老了,叶子乌绿,小茎乌红。要找到鲜嫩成片的,还得深入田间地头,或不易被人发现的角落。经常是蹲着剪半天,站起来眼冒金星,篮子里才一点。我常和小燕同去,一次竟意外结识两个村里的小姑娘。她们技术娴熟,挎的是卖菜才用的大篮子,篮子里已有厚厚一层。我们打乱重组,由一个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