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故乡·故事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282 页 ·出版日期:2005年10月 ·ISBN:7108022974 ·条形码:9787108022974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故人·故乡·故事 |
 |
|
 |
故人·故乡·故事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282 页
·出版日期:2005年10月
·ISBN:7108022974
·条形码:978710802297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作者对20世纪以来的风风雨雨以及亲人、友人和故乡的回忆,浓缩到这部小书里,向读者展现了风雨的片段,却没有自我的哀怨与凄凉,倒让她将国仇家恨凝于笔端,书写出充满豪情和亲情的篇章。
父亲郁曼陀和三频郁达夫兄弟殉国、母亲身上的日寇的弹片、祖母不为日寇做饭竟活活饿死,这些伤心往事,化作了作者对家国的无限深情,化作了参加抗日斗争的百倍勇气。
在大敌当前的危急时刻,廖承志、夏衍等共产党人的机智、沉着、潇洒、使年轻而毫无对敌斗争经验的作者,丝毫没有惊慌、恐惧。
郭沫若、叶浅予、冯亦代、王世襄这些几十年的师长、朋友,无论顺境逆境,对文化艺术不懈追求,在作者心中塑立了一组“风雨中的雕像”。像老朋友们一样,七年的牢狱,作者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对艺术,对祖国的执着的爱。
还有富春江畔的故乡,它的每一种变化都萦绕在作者心头,不管变好还是变差。也许正是家乡山水的滋养,才使作者历经风雨而无怨无悔。
作者简介 郁风,1916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富阳。 早年入北平艺专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西洋画。 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参加救亡运动,为报刊作插图、漫画,并参加演剧活动。全面抗战开始,随郭沫若、西衍赴广州创办《救亡日报》,后转粤北四战区从事美术宣传工作。1939年到香港任《星岛日报》及《华商报》编辑,与夏衍、叶灵凤、戴望舒、徐迟、叶浅予、黄苗子等创办《耕耘》杂志,并参加香港文艺界协会活动。 20世纪50年代后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美术馆主持展览工作,并撰写美术评论及散文。 现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年届九旬,依然笔耕不轰。
编辑推荐 作者对20世纪以来的风风雨雨以及亲人、友人和故乡的回忆,浓缩到这部小书里,向读者展现了风雨的片段,却没有自我的哀怨与凄凉,倒让她将国仇家恨凝于笔端,书写出充满豪情和亲情的篇章。
父亲郁曼陀和三频郁达夫兄弟殉国、母亲身上的日寇的弹片、祖母不为日寇做饭竟活活饿死,这些伤心往事,化作了作者对家国的无限深情,化作了参加抗日斗争的百倍勇气。
在大敌当前的危急时刻,廖承志、夏衍等共产党人的机智、沉着、潇洒、使年轻而毫无对敌斗争经验的作者,丝毫没有惊慌、恐惧。
郭沫若、叶浅予、冯亦代、王世襄这些几十年的师长、朋友,无论顺境逆境,对文化艺术不懈追求,在作者心中塑立了一组“风雨中的雕像”。像老朋友们一样,七年的牢狱,作者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对艺术,对祖国的执着的爱。
还有富春江畔的故乡,它的每一种变化都萦绕在作者心头,不管变好还是变差。也许正是家乡山水的滋养,才使作者历经风雨而无怨无悔。
目录 自序
爸爸,您老走在年轻人的前面了
面临生死抉择的心路历程——纪念父亲郁华烈士殉难五十周年
三叔达夫
达夫频在海外殉难的经过
我的母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