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推理 >

约瑟芬·铁伊推理全集:时间的女儿

2010-03-14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ISBN:7508031598 ·条形码:978750803159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约瑟芬·铁伊推理全集:时间的女儿 去商家看看
约瑟芬·铁伊推理全集:时间的女儿 去商家看看

 约瑟芬·铁伊推理全集:时间的女儿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ISBN:7508031598
·条形码:978750803159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内容简介 一部独一无二的历史推理小说,甚至很“不像”一本推理小说。小说中所谓的案件是英国历史上一宗家喻户晓的故事:理查三世为了纂取王位,谋杀了囚禁在伦敦塔中的两个小王子。嫌犯的“罪行”令人发指,更令人深思。但是病床上的格兰特探长却根据他缜密的推理,一举推翻了流传四百年之久的历史定论,并告诉我们:事情的真相未必就是你听来、看来的那样!
作者简介 约瑟芬·铁伊:1897年生于苏格兰因弗内斯,就读于当地的皇家学院。之后,在伯明翰的安斯地物理训练学院接受三年训练,然后开始物理训练讲师的生涯。后来,她辞去教职照顾她住在洛克耐斯的父亲,并开始写作。这位英籍女作家,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推理史最辉煌的第二黄金期三大女杰之一,也是其中最特立独行的一位。和她齐名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多萝西·榭尔斯都是大产量、行销惊人的作家,铁伊却穷尽一生之力只写了八部推理小说,八部水准齐一的好小说——是推理史上极少数一生没有任何失败作品的大师。1952年逝世于伦敦。
媒体推荐
罗勃·巴纳德
从未读过约瑟芬·铁伊的侦探小说的读者有福了。铁伊经历了英国犯罪写作的黄金时期(约莫在1920~1950年间),她在众侦探小说大师之间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约瑟芬·铁伊(1897~1952年)是一名仅以作品知名的作家。几乎没人了解她的私生活,虽然她在戏剧创作方面的成就也相当不凡,但似乎没人在意。她身后四十多年作品的销售稳定端赖小说本身,显然这些书有着持久不衰的吸引力。我大胆假设她的读者对她的态度应与对其他古典犯罪小说作家不同:他们对她有爱。他们对待他们最爱看的铁伊小说,就像他们对待他们小时候最爱看的书一样,例如《杨柳》、《小妇人》什么的:无条件地热爱。
小说家与读者之间这坚强的连结乃是基于信任——信任某人是一流的说故事家,而且不会将内容公式化。铁伊,在她最好的几本书里,试图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说各种不同的故事。这使她不同于一般批量生产神秘故事的供应者,虽然那些作品也相当精彩。事实上,在她较为直截了当的侦探故事里,约瑟芬·铁伊常常显露她对传统“谁是凶手”那一套公式的不耐烦。例如在《一先令的蜡烛》(A Shilling for Candles)一书中,三分之二的阴谋在探员得到讯息时都未透露给读者,或只在破案前才透露。换句话说,她对那种游戏一点兴趣也没有,而宁愿尝试别的,更多样性的方式。
她的其中三本小说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写成,不论是犯罪小说体还是“正常”小说体她都挥洒自如。故事的中心仍是犯罪,但是和公式化的“图书馆里的一具尸体”相去甚远。很多侦探小说都改编自真人真事,但绝少像《博来·法拉先生》(Brat Farrar)这样感动人心,而就单纯的解谜习题而言,我们的恻隐之心也不曾这样有技巧地、令人惊讶地被操纵着。《时间的女儿》几乎是空前绝后的成功(一个历史上的谜经过现代人的调查而重新鲜活了起来),它使人们对英史中理查三世那段公认的肮脏污秽的时期,以及塔中王子的谋杀案重新发生兴趣。《法兰柴思事件》(The Franchise Affair)一书也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发生于18世纪的一件案子,某女佣控告她的雇主绑架及虐待),但在她的笔下却成为描写中产阶级困境的寓言。
处于侦探小说黄金时代的末期,铁伊难免和她同时代的人一样有些不怎么好的态度:反犹太主义,轻视劳工阶级,对任何狂热都感到深深的不安(例如苏格兰民族主义,那种事对她来说有任性的意味)。如果阿嘉莎·克里丝蒂《三幕悲剧》一书中的“安东尼·阿斯特”实际上是用来打击铁伊的话,那么当克里丝蒂用“她精神上的家有如伯恩茅斯的寄宿舍”来暗讽她的书正经、传统到沉闷的地步,还算是相当公允的。
不过那样一来却只是讲究细微末节而忽略了重点:约瑟芬·铁伊精彩的说故事技巧;她书中多样的、可爱的角色性格:最重要的是,她操纵了读者的同情心。这样的例子在她的作品中俯拾皆是,不论那是一本《谁是凶手》还是架构较新式的小说。如果纳加欧·马逊或克里丝蒂死得和铁伊一样早,我们或许还是能猜到他们会继续写什么样的小说。如果铁伊活得更久,我们猜她也许会多写些《谁是凶手》这样的小说吧,但除此之外她到底真正会写些什么我们还是猜不到。那也是她最令人佩服的地方。
罗勃·巴纳德,写过三十多本侦探小说,包括最近的《屋主》。他曾七次获爱伦·坡奖提名,并得过安东尼、阿嘉莎、麦凯维提、尼洛·渥夫奖,现住在英国的利兹。
文摘 书摘
他飘然离去,走进冬日下午渐渐聚拢的薄暮中,他蓬然翻飞的大外套让他清癯的身影增添了几分学者的气质与尊严。
格兰特扭开他的台灯,看着光影在天花板上的样子,仿佛他从来没有看见过一样。
这个大孩子轻轻松松就丢给他一个独特且引人深省的问题。令人意外又百思不解。
到底是什么原因当时没有人指控这个罪名呢?
亨利根本无需任何证据来证明理查必须负责。男孩是理查负责照顾的,如果在亨利接管伦敦塔的时候没找到他们,这将比单单控他的死对头残暴不仁要强而有力得多。
这段文字被一堆美丽的彩色转印贴纸围绕着。
所有的孩子都那样吗?他想。那样的写他们的名字,在上课的时候玩转印贴纸?当然他也这么做过。看到那些有着原始强烈色彩的方块,多年以来他从未想过的童年再度回到他眼前。他已经忘了转印贴纸带来的兴奋了。当你撕下胶膜并看到印得完美无缺时,那美好且令人满足的一刻。成人世界少有这样的满足。打高尔夫时挥出漂亮的一杆,也许,是最接近那种感觉的。或者当你的钓鱼线收紧,你知道鱼儿上钩的那一刻。
这本小书让他如此愉快,于是他趁闲暇时将书浏览了一遍。他怀着神圣的心情,读着每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这些毕竟是每一个成年人记忆中的历史。这些是当几吨几磅重,港口税,劳德的礼拜仪式,黑麦屋阴谋,三年法案,以及长久以来的宗教分裂导致的混乱与骚动,渐渐从意识中消失时心中仅剩的记忆。
关于理查三世的故事标题为“塔中王子”,看来年轻的艾拉将王子视为狮心王的可怜替代品。因为她以铅笔轻而整齐地涂满了整篇故事中的每一个小小的O。在搭配的插画中,这两个小王子在透过铁窗投射进来的阳光下玩耍着,看来是那么与历史不符。书的空白处有人在上面玩过井字游戏。就小艾拉而言,王子的死是难以弥补的损失。不过这毕竟是足以吸引人的小故事。恐怖得足以取悦任何小孩。无辜的孩子和坏叔父。古典的单纯故事中的古典成分。
它还有道德意味,完美的警世故事。
但是国王的邪恶行为并没有为他带来好处。英格兰人民对他的冷血酷行感到震惊,并决定不要他再做他们的国王。他们派人去请理查在法国的一位远房表亲,亨利·都铎来取代他的王位。理查在随之而来的战役里壮烈死去,但是他的恶名早已传遍全国,许多人甚至倒戈相向。
嗯,写得清新脱俗。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说明。
他开始看第二本书。
第二本就是中规中矩的历史教材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