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医学 >

实用血液疾病治疗学

2010-03-14 
基本信息·出版社: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页码:40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9787801219909 ·条形码:9787801219909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实用血液疾病治疗学 去商家看看
实用血液疾病治疗学 去商家看看

 实用血液疾病治疗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页码:40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9787801219909
·条形码:978780121990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实用血液疾病治疗学》着重于介绍常见血液病的各种治疗,在药物治疗方面包括了药物的药理作用、应用剂量及方法。除常见血液病外,《实用血液疾病治疗学》还涉及有关其他系统血液学改变的治疗方法,如血液病患者腹痛的治疗、有关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肾脏疾病、妇产科等的血液学异常的治疗。书尚有较多篇幅阐述血液病皮肤表现的诊断与治疗。
编辑推荐 《实用血液疾病治疗学》适合血液科医师和从事其他专业的临床医师阅读。
目录
第一篇 红细胞疾病
第一章 铁代谢障碍所致红细胞疾病
第一节 缺铁性贫血
第二节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第三节 运铁蛋白缺乏症
第四节 血色病
第五节 原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第二章 巨幼细胞贫血
第三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四章 红细胞膜异常所致溶血性贫血
第一节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第二节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第三节 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第五章 红细胞酶缺乏所致红细胞疾病
第一节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第二节 葡萄糖岳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第三节 嘧啶-5'-核苷酸酶缺乏症

第六章 地中海贫血
第七章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第一节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第二节 冷凝集素综合征
第三节 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
第四节 Evens综合征
第五节 药物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第六节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第八章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第九章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第十章 红细胞增多症
第一节 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
第二节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第三节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第二篇 白细胞及淋巴系统疾病
第十一章 白细胞减少症及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第一节 白细胞减少症
第二节 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第三节 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第四节 纯白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十二章 白细胞增多
第一节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
第二节 嗜酸粒细胞增多
第三节 嗜碱粒细胞增多症
第四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第五节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第十三章 脾脏功能亢进
第十四章 骨髓纤维化
第十五章 白血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急性髓系白血病
第三节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第四节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第五节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第六节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第七节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第八节 多毛细胞白血病
第九节 浆细胞白血病
第十节 白血病的免疫治疗

第十六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第十七章 恶性淋巴瘤
第一节 病理学分类
第二节 临床分期
第三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第四节 治疗

第十八章 其他淋巴结病
第一节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第二节 假性淋巴瘤
第三节 淋巴瘤样肉芽肿病
第四节 窦性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
第五节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
第六节 Castleman病
第七节 药物诱发假淋巴瘤反应

第十九章 恶性组织细胞病
第二十章 噬血细胞综合征
第二十一章 神经鞘磷脂病
第二十二章 葡萄糖脑苷脂病
第二十三章 海蓝组织细胞综合征
第二十四章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
第二十五章 淀粉样变性
第二十六章 浆细胞病
第一节 多发性骨髓瘤
第二节 重链病
第三节 原发性单克隆丙球蛋白病
第四节 浆细胞瘤
第五节 巨球蛋白血症
第六节 POEMS综合征(POEMS Syndrome)

第三篇 出血与凝血系统疾病
第二十七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二十八章 药物及其他血小板减少
第一节 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二节 肝素相关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三节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NAT)
第四节 输血后紫癜(PTP)
第五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六节 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
第七节 先天性及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
第八节 获得性纯巨核细胞再生障碍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九节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十节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十一节 大量输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二十九章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三十章 过敏性紫癜
第三十一章 非过敏性紫癜及其他紫癜
第一节 非过敏性紫癜
第二节 对自身红细胞敏感所致的紫癜
第三节 对自身DNA敏感所致的紫癜

第三十二章 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第三十三章 血小板增多症
第一节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第二节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第三十四章 遗传性血小板功能异常
第三十五章 血友病
第三十六章 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
第三十七章 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第三十八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三十九章 遗传性凝血因子异常

第四十章 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
第一节 严重肝病所致的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症
第二节 获得性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异常症
第三节 获得性凝血因子Ⅷ抑制物
第四节 获得性其他凝血因子抑制物

第四十一章 遗传性易栓症
第四十二章 血栓病的治疗
第四十三章 药物与血栓形成

第四篇 各系统疾病血液学表现及治疗
第四十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血液学表现的诊断与治疗
第一节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贫血
第二节 消化道出血与贫血
第三节 吸收不良综合征与贫血
第四节 慢性肠道炎症与贫血
第五节 盲袢综合征与贫血
第六节 胃肠道恶性肿瘤与贫血
第七节 消化系统疾病与白细胞减少症或粒细胞缺乏症

第四十五章 肾脏疾病血液学表现的诊断及治疗
第一节 肾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第二节 肾小球源性血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第三节 紫癜性肾炎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第四十六章 内分泌疾病血液学改变的诊断及治疗
第一节 内分泌疾病所致血液学改变
第二节 脑垂体前叶功能低下与贫血
第三节 甲状腺疾病与血液学改变
第四节 肾上腺皮质疾病与血液学改变
第五节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致贫血
第六节 嗜铬细胞瘤的血液学改变
第七节 性腺功能失调所致贫血

第四十七章 核医学在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第一节 红细胞寿命测定
第二节 红细胞破坏部位的测定
第三节 脾显像
第四节 骨髓显像
第五节 骨显像在血液系统中的应用
第六节 放射免疫测定在血液系统中的应用

第四十八章 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治疗血液性疾病
第一节 32P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第二节 32P治疗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第三节 32P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第四节 32P治疗慢性白血病
第五节 32P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第四十九章 血液病腹痛的诊断及治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卟啉病
第三节 腹型过敏性紫癜
第四节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第五节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
第六节 回盲肠综合征
第七节 α-重链病
第八节 消化道恶性淋巴瘤
第九节 原发性脾恶性淋巴瘤
第十节 血液病脾破裂
第十一节 脾梗死
第十二节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

第五十章 血液病与脾脏外科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脾切除治疗血液病的适应证及疗效
第三节 血液病脾切除的术前准备
第四节 血液病脾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第五十一章 妊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及处理
第一节 妊娠合并贫血
第二节 妊娠与血小板减少症
第三节 妊娠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五十二章 附红细胞体病

第五十三章 白细胞形态异常
第一节 Pelger-Huet白细胞异常
第二节 遗传性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症
第三节 遗传性巨型中性粒细胞增多症
第四节 家族性白细胞空泡症

第五十四章 造血干细胞移植

第五十五章 血液病输血治疗
第一节 红细胞疾病输血治疗
第二节 白细胞疾病输血治疗
第三节 出血性疾病输血治疗

第五十六章 血细胞分离机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单采
第二节 血细胞分离术
第三节 血浆置换(TPE)
……
序言 血液病学是近年来医学领域中发展迅速的学科之一,又是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范围非常广泛。血液病学的显著特点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联系紧密,随着基础医学研究不断深入和进展,在血液系统疾病治疗学的理论和临床方面有了璀璨的前景,呈现出可喜的学术研究局面。
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大多数是长期从事血液病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还有一部分是其他专业的临床医师,他们对血液学专业技术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和体会。但由于参编人员的理论水平、临床经验有所不同,所编撰的各章节由多人分头执笔,难免协调不够,在内容上有重叠之处,加之我们的水平和经验有限,肯定存在缺点和不足,恳请同道批评和谅解。
文摘 第一篇 红细胞疾病
第一章 铁代谢障碍所致红细胞疾病
第一节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指人体内用于制造血红蛋白的储存铁缺乏,红细胞生成减少所产生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贫血。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发现,全世界10%一20%的人口中存在缺铁,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国内天津、北京、上海、宁夏等地的调查资料表明,儿童、孕妇及育龄期妇女是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的高发人群。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IDA常见原因有机体摄入不足和铁需要量增加,如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其生理性需铁增加;长期慢性失血引起铁丢失过多;胃肠道手术后及慢性胃肠道疾患所致的铁吸收不良。铁缺乏时,铁与原卟啉结合形成血红素减少,血红蛋白下降,形成低色素性贫血。此外,铁缺乏时含铁酶活力降低,引起组织细胞内线粒体肿胀,严重时可引起中枢神经、循环系统及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铁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在血红蛋白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正常的生理过程中,在电荷、多种氧化状态、立体化学以及形成各种不同的电子构形的能力方面,铁都起着重要作用。铁在溶液中的正电荷能减弱共价键的结合力,使其更易分离。铁的电荷能使分子易接近而使相互作用更易发生。几种铁的氧化状态有广泛的氧化还原电位,因而使铁复合物在电子传递反应中能更起作用。
(一)铁的分布
铁在体内分布很广,几乎所有组织都有铁,正常成人含铁总量:男性为50mg/kg,女性为35mg/kg。体内铁约70%组成血红蛋白,10%在肌红蛋白,16%-21%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成储存,0.2%存在于参加细胞代谢的血红素酶类中,不到0.2%为血液中运转铁。
(二)铁的吸收
每日普通饮食中所供给的铁量为15-20mg,其中5%-10%被吸收,吸收量为1mg/d。主要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其他肠段吸收很少。铁的吸收有2种方式:一种为血红素铁,来自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及动物食物的其他血红蛋白。经胃酸和蛋白酶消化,游离出血红素,直接被肠黏膜细胞摄取,在细胞内经血红素加氯酶分解为原卟啉和铁而吸收。血红素铁的吸收一般不受食物成分影响,吸收率高。第二种为非血红素铁,来自铁盐、铁蛋白、含铁血黄素及植物性食物中的高铁化合物。非血红素铁的吸收取决于铁原子的价数。由于可溶性及食物中螯合剂的存在,食物中的铁必须成为可溶性二价铁才易被吸收,胃酸可增加非血红素铁的溶解度;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