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杭州出版社 ·页码:23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7807581417/9787807581413 ·条形码:9787807581413 ·版本:第1版 ·装帧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西湖之堤 |
 |
|
 |
西湖之堤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杭州出版社
·页码:23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7807581417/9787807581413
·条形码:978780758141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西湖全书
内容简介 《西湖之堤》:犹如一杯杯芳香浓溢的醇醪,《西湖全书》以一种散射式的描述,对西湖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特定和定格切换。那清丽的群山、那喷涌的泉井、那玲珑的古塔、那精致的亭阁,就像一幅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 》。
首批《西湖全书》14册,内容引人注目,题材各具特色,并都体现了雅俗共赏的特点。白居易、苏东坡、林和靖、于谦与西湖的关系,过去都是一些零散的文章作过介绍,这次分别以单行本形式推出,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历史上这四位名人与西湖的密切关系,既深刻地展示了西湖丰富的人文内涵,又较有可读性。《西湖龙井茶》、《灵隐寺》、《西溪》,虽社会上已有类似的选题图书,但《西湖全书》的这三本则在内容和图片上,明显更胜一筹,雅俗共赏的特色更为鲜明……
《西湖全书》采用的是当今出版界十分流行的大32开本,封面则采用200克西班牙艾格自然棉纹纸,内芯采用105克亚光铜版纸。图书外观显得既精美,又古朴、高雅。
编辑推荐 《西湖之堤》:《西湖全书》收辑的一册册小书,则是为人们呈上的一杯怀芳香浓溢的醉醪。邀来各界专家,用精雕细镂和蒙太奇的手法,对西湖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特写和定格切换。这种特写的定格,对人们更深入、更真切、更全面地了解西湖是不可或缺的。通过这种分镜头的解读,读者将更深地吟味到西湖无究无尽的魅力。
《西湖之堤》为“西湖全书”系列之一,简要介绍了西湖的杨公堤、苏堤和白堤。
目录 第一章 历代政迹/1
一、西湖有史筑塘第一人——华信/1
二、白居易筑堤捍湖/4
三、苏轼复整湖堤留佳景/1 2
四、赵与葱添筑小新堤/21
五、杨孟瑛舍官治湖筑堤/26
六、孙隆重修湖塘成十锦/32
七、虞淳熙、聂心汤、杨万里接力筑埂三潭/37
八、觉罗满保、黄叔琳浚湖修堤/44
九、李卫大力治湖修筑金沙堤/48
十、杨廷璋精心浚湖/56
十一、阮元筑岛湖心/60
十二、颜检浚治西湖/64
十三、杭城绅宦首董西湖岁浚事/67
十四、“三堤凌碧波”景致再现/76
第二章 白堤锦带/79
一、绿杨阴里白沙堤/79
二、断桥残雪/98
三、西泠桥韵/118
四、从涵碧桥到锦带桥的演变/130
五、平湖秋月/133
六、苏小小墓/140
第三章 苏堤春晓/153
一、苏堤的由来/153
二、“苏堤春晓”一景的形成/155
三、南宋苏堤六桥桥名/157
四、南宋苏堤名胜古迹/162
五、元代苏堤风光如昔/172
六、明代苏堤游人如织/174
七、清代苏堤由盛转衰/183
八、民国苏堤劫后余生/188
九、新中国苏堤焕新生/194
第四章 杨堤景行/197
一、杨公堤的前世与今生/197
(一)杨公堤与“里六桥”的由来/197
(二)从杨公堤到西山路的蜕变/201
二、杨公堤两旁的景观/207
(一)茅家埠/207
(二)乌龟潭/210
(三)浴鹄湾/211
(四)金沙港/215
(五)花港与花港观鱼/218
(六)从众多的南宋名园到杭州花圃/223
(七)曲院风荷/226
三、杨公堤景区的园林别墅/232
(一)金溪别业(唐庄)/232
(二)汾阳别墅(郭庄)/235
(三)红栎山庄(高庄)/256
……
序言 杭州倚湖而兴,因湖而名,以湖为魂。作为《西湖丛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编撰了这套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西湖全书》。她和《西湖通史》、《西湖文献集成》共同构筑了一个蕴藏几乎全部西湖瑰宝的陈列馆,一个供人全面深入了解、研究西湖的开放型阅览室。如果说《西湖通史》是一部叙述几千年西湖历史踪迹的大气磅礴的巨片,《西湖文献集成》是一部全景式立体演绎西湖景物的引人入胜的连续剧,《西湖全书》收辑的一册册小书,则是为人们呈上的一杯杯芳香浓溢的醇醪。我们邀来各界专家,用精雕细镂和蒙太奇的手法,对西湖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特写和定格切换。这种特写和定格,对人们更深入、更真切、更全面地了解西湖是不可或缺的。通过这种分镜头的解读,读者将更深地吟味到西湖无穷无尽的魅力!
西湖,的确是一颗永远散发着无穷无尽魅力的熠熠闪光的明珠!这颗明珠,会随着不同季节、不同时空、不同场景、不同时代,以气象万千、仪态万方的意境,完美无瑕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诚如大诗人苏轼所赞颂的“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她有时是一首优美抒情的绝句,有时却是一章气势恢弘的排律;她有时是一阕音律悠扬的小夜曲,有时却是一部雄姿壮采的交响乐;她有时是一尺清供小品,有时却是一轴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她是多棱镜,她是万花筒,总是令人目不暇接,妙趣横生!她的美,她的趣,既源于远古至今大自然对杭州的特意垂青,又源于千百年来仁人志士、骚人墨客对杭州刻骨铭心的依恋。正是这两者完美和谐、天衣无缝的结合,才使西子姑娘的一步一趋、一颦一笑,无不散发出普天下难有其匹的美丽!因此,除了全景式的《西湖通史》和《西湖文献集成》外,没有《西湖全书》这样一种散射式的描述,西湖的风姿、西湖的风韵,乃至西湖的风骨、西湖的风流,是很难想像会得到全面、深刻的反映!所以,无论是六桥花柳,还是三竺云岚;无论是灵隐古刹,还是岳王祠庙;无论是汩汩清泉,还是巍巍宝塔;无论是龙井的茶韵,还是曲院的荷香;飞来峰的造像,岁寒岩的碑刻;白居易、林和靖、苏东坡的湖畔杖履,北山街、杨公堤、文澜阁的历史呼唤;西泠印社,胡庆余堂;诗词曲赋,花木园林;尘封久远的老照片,容光焕发的新景区;风俗、佳肴、织锦、书画……凡是西湖的沧桑,凡是西湖的传说,凡是西湖的风光,凡是西湖的人文,无不是我们搜罗编撰的对象,无不是我们要呈现给读者的内容。
《西湖全书》目前暂定50个选题,正陆续组织撰写付梓。虽然我们自认为已勤勉努力,但这套丛书是否已臻“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初衷,还是恳请读者们多提宝贵意见。西湖美的探索、西湖文化的追寻,是要求人们献上毕生精力的,是个弥久常新的课题。我们当继续焚膏继晷,裨使这套丛书编辑得更好。
文摘 五、杨孟瑛舍官治湖筑堤
在西湖开发史上,到了明代,力治西湖的有浙江布政使孙原贞、杭州知府胡浚、浙江按察史杨碹、杭州知府梁万钟、巡按浙江监察御史吴一贯等,但能与唐代白居易、宋代苏轼相提并论的,当推杨孟瑛。
杨孟瑛,字温甫,酆都(今四川丰都)人。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弘治十五年(1502),出任杭州知府。当时,西湖发生了近五百年来最大的一次淤浅,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自元末开始,杭州的一些豪强往往强占湖址为自家的园圃池荡,将西湖用篱笆圈起来,在里面种植菱芡桑柘,甚至填土为田,或畚筑为居。到了明初,朝廷竞将这些湖田登记造册,并定下税额,征收田税,这就在法律上承认了过去势豪之民的非法行为,促使他们更加胆大妄为,不断侵占湖岸,将其变成自己营利的场所。于是,长期失修的西湖湖面急剧缩小,西湖周围的河流渐渐干涸,苏堤以西的直抵西山之麓地势较高的地方已经完全变成桑田,仅留六小港以行瓜皮小船。里湖稍微偏僻的地方,全部变成民居。苏堤以东则流水如线,过去一向靠山为岸的西湖,离山也愈来愈远了,几近荒废。对此,明代汪石可玉《西子湖拾翠余谈》卷下《古朴山房记》便作了记载:
西湖自南渡后,历元入于皇朝,官无厉禁,为军民寺观侵占。苏堤迤西,直抵西山之麓,尽化桑田,仅留六港,以行缺瓜舟子。其酒船碍浅不通,非今日也。里湖亦皆桑田弥布,惟留二三丈如带,酒船往来而已。外湖则自苏堤北第一桥迤东,沿西林桥、孤山路,过段桥,沿城而南至雷峰塔,为池荡,桑梗弥望。由是外湖浸以窄小,昔所谓十里,今无五里焉。
杭州的百姓更是作歌唱道:
十里湖光十里笆,编笆都是富豪家。
待他享尽功名后,只见湖光不见笆。
地方豪强侵占西湖湖面,使自白居易、苏轼等人疏浚后的西湖不但失去了水利调节的功能,而且使原本明媚的湖光山色大杀风景,行将堙废。对西湖的重新整治,显然已是刻不容缓。于是,开始有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整治西湖的重要性,提出了治理西湖的建议,要求禁止豪强侵占,重新疏浚湖面。如杭州人、曾任通政司通政的何琮,已经绘制了西湖两图,并就西湖的整治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到了成化十年(1474),当时官员按照何琮的记载,凡过去属于西湖而被人侵占的,不分远近,尽行收回,进行整治,并在修复的地方筑堤,设立标志物。自断桥东起,至雷峰而止,长约2000丈。从此,湖面开始重新复原。正德三年(1508),杨孟瑛更是不顾势豪之家的极力阻挠,立志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