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维管植物及其生态地理分布
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136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030205847/9787030205841 ·条形码:9787030205841 ·版本:第1版 ·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青藏高原维管植物及其生态地理分布 |
 |
|
 |
青藏高原维管植物及其生态地理分布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136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030205847/9787030205841
·条形码:9787030205841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英语
·外文书名:The Vascular plants And Their Eco-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Qinghal-Tibetan Plateau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整个青藏高原主体(横断山地区除外)范围为研究区域的植物系统分类学专著。详细列举了研究区内目前所知的每一维管植物科、属、种的中文、拉丁文名称,每一属、种的原始文献,每种的产地精确到县级,包括海拔范围的生态环境,国内外地理分布等。
本书可供植物学、农林学、地理学以及环境和资源等相关学科的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在研究、教学、生产、应用和科学传播等方面参考。
目录 编写说明
序
前言
青藏高原维管植物科目录
青藏高原维管植物及其生态地理分布
青藏高原生物标本馆简介
青藏高原生物标本馆馆藏植物标本采集史
中文科属名索引
拉丁文科属名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
序言 青藏高原在新生代以来的形成和发展是地球自然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青藏高原的隆起对其自身及毗邻地区自然环境的演化和分异影响深刻;作为全球独特的自然地域单元,其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在全球占有特殊席位。青藏高原是地学、生物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天然实验室。
自19世纪下半叶起,一些外国探险家和科学家在青藏高原进行过各种考察和调查,涉及地质、地理、气候、植物、动物以及风土民情和习俗等。我国植物学家刘慎谔于1930年起从新疆叶城攀越昆仑山到达喀喇昆仑山,循昆仑山南麓东南行三个月,沿于田河返回。第二次再从叶城翻越昆仑山,经阿克赛钦出喀喇昆仑山口,到达克什米尔,取道印度回国。他于1934年发表“中国西部和北部植物地理概论”的论文,对山地植被垂直带划分、植被演替方向、植物区系性质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有启迪性的观点和看法。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对青藏高原环境和资源的调查考察极为视,要求查明并评价高原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探讨自然灾害及其防治,以适应高原建设的需要。中央和地方,科研和生产部门在青海和西藏建立机构,从事观测、试验与研究工作,并多次组织对青藏高原的各种科学考察和调查。其中规模较大的综合科学考察有:50年代至60年代对西藏东部和中部、青海与甘肃的祁连山、柴达木盆地、昆仑山、珠穆朗玛峰地区、横断山区以及西藏中南部的科学考察;70年代对西藏自治区全面系统的科学考察;80年代对横断山区、南迦巴瓦峰地区、喀喇昆仑山 昆仑山地区和可可西里地区的科学考察等。青藏高原所在省区也分别组织了有关环境、资源以及地学、生物学的考察研究工作。许多植物学家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上述的多次综合科学考察工作,采集了大量的植物标本,为研究青藏高原植物区系的形成、演化、组成、分布和生物资源的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晚近地质历史时期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其既保留有若干古老的植物种类,又产生了许多新的植物种属。迄今所知青藏高原区植物区系组成丰富复杂,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属数、种数均占全国40%以上,各类植物都有许多新发现和新记录。对高原植物区系形成演化的研究表明,第四纪冰期并未导致高原植物种类的绝灭。在青藏高原植物学领域的许多基础研究工作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先后出版了《西藏植物志》(1~5卷)、《横断山区维管植物》等著作。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生物标本馆,收藏的青藏高原植物标本种类齐全、数量多、覆盖范围广。该馆馆长吴玉虎研究员从事科研工作30多年,多次参加或带队在青藏高原的江河源头地区、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地区、东帕米尔高原以及西藏、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进行野外考察数十次,积累了丰富的野外考察经验和第一手科研资料。他以经国内外专家鉴定过的特色馆藏标本为基础,同时参考引用了迄今为止国内外有关青藏高原植物学研究的大量文献资料,经过多年的搜集、整理,终于完成了《青藏高原维管植物及其生态地理分布》一书的编撰。
文摘 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