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宏集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码:360 页 ·出版日期:1987年06月 ·ISBN:7101001270/9787101001273 ·条形码:9787101001273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胡宏集 |
 |
|
 |
胡宏集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码:360 页
·出版日期:1987年06月
·ISBN:7101001270/9787101001273
·条形码:978710100127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理学丛书
内容简介 《胡宏集》是在《文心雕龙选译》一书的基础上修订增补而成的全译本,另外增添了有关《文心雕龙》中某些术语的解释,是目前已经出版的若干种有关《文心雕龙》的著作中独具特色和颇有实用价值的读物。《胡宏集》对《文心雕龙》作了逐篇逐段的简注、讲评和翻译,比较忠实于原作的基本思想,除了可以帮助读者对《文心雕龙》比较正确的理解以外,还可以帮助读者通过《文心雕龙》对刘勰的文艺观和我国六世纪的文艺理论发展状况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书中对某些术语的解释尤为今天学术界的青年学者所欢迎。
目录 胡宏的生平、著作及其思想(代序)
點樣說明
知言
天命
修身
陰陽
好惡
往來
仲尼
文王
事物
纷華
一氣
義理
大學
復義
漢文
中原
古詩
題上封寺
送友人歸荊南
簡彪漢明
西林寺廓然堂有懷
和江子玉二首
圃景大吟呈伯氏
寄題向伯元敦止堂
雲月
南山即事
題楊氏猗猗閣
蒼天
續魏武詩
題談氏濯缨亭
觀建安七子詩
小圃將成
送璉老
水心亭
同伯氏還鄉
桃源行
獨坐
律詩
梅花呈孫奇父諸公
題友人養素軒
書院郎事
碧泉獨步
律詩一首
示二子
泉上
五峰亭
挽孫奇父
绝句
寵辱
讀王國風
蠶食
春事
和伯氏
漁子
贈人
次劉子駒韵
绝句二首
陳平
項王
韓信
中秋對月憶伯仲
日照圃中
碧泉書院偶書花木七首
和僧二首
示澄照大師
偶書
和馬大夫闢佛五首
和僧碧泉三首
和伯氏聞雁
绝句三首
和劉子駒存存室
靡草
雨急
披襟
書懷四首
憶伯氏三首
偶書四首
題齊雲閣
張良
绝句五首
上光堯皇帝書
舆秦會之書
舆吴元忠四首
與明應仲書
與高抑崇書
與曾吉甫書三首
舆劉信叔書五首
舆原仲兄書二首
與陳應之書
與樊茂實書
舆汪聖錫書
典沈元簡書
舆向伯元書
與丁提刑書
舆黄繼道書
與折允升書
舆張敬夫
舆彪德美
舆孫正孺書
舆談子立書
與毛舜舉書
雜文
邵州學記
……
序言 理學也稱道翠、性理之學或義理之學,興起於北宋。主要代表人物有程顥、程頤,相與論翠的有張载、邵雍,後人又溯及二程的本師周敦頤,合稱「北宋五子」。南宋朱熹繼承和發展了二程學說,並汲取周、張、邵學說的部分内容,加以綜合,熔鑄成龐大的體系,建立了理學中居主流地位的翠派;與此同時,也有以陸九淵為代表的理學別派與之對峙。南宋末,朱學確立了主導地位。元代理翠北傳,流播地區更廣。明代,程朱理學仍是正統官學,但陳獻章由宗朱轉而宗陸,王陽明繼之鼓吹心學,形成了理學中另一占主流地位的學派。清初理翠盛極而衰,雖仍有势力,但頹势已難挽回,一世學風逐漸轉變為以乾嘉樸翠為主流。理翠從產生到式微,經歷約七個世紀。而它在思想界影響的廣泛深入,超過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南北朝隋唐的佛學。
理學繼承古代儒學,融會佛老,探討了宇宙本原、認識真理的方法途徑、世界的規律性和人類本性等哲學問題,提出了比較完整的哲學體系,並涉及道德、教育、宗教、政治等諸多領域,繼承改造了許多舊有的哲學範疇和命題,也提出了不少新的範疇和命題,進行了細緻的推究。「牛毛繭絲,無不辨晰」(黄宗羲明儒學案凡例)、雖有煩瑣的一面,也有精密的一面。就理論思維的精密程度而論,確有度越前代之處。在我國哲學思想發展史上起過重大的作用,在國際上也有影響。
文摘 瞰陕高明謙下,愚見及比,不敢不告,然亦未必便是極互致也。有以見教,却望毋惜。
又,學聖人之道,得其體,必得其用。有體而無用,與異端何辨?井田、封建、學校、軍制,皆聖人渴心思致用之大者也。秦、瞋而下舆者,雖是英雄,亦豈能勝於聖人哉?改制立法,出其私意,一世不如一世。至於近世,壞亂極矣.
欲復古者,最是田制難得便合法,且井之可也。封建,反擇可封者封之,錯雜於郡縣之間,民自不骇也。古學校之法,今掃地矣,復古法舆今法相增減,亦可也。軍制,今保伍之法猶在,就其由增脩循二,使之合古,行之二十年,長征兵自減而農兵日盛。但患人不識聖人因天理、合人情、均平精確、廣大悠久之政,不肯行耳。圖盡是,死法無用也。心之精微,筆舌豈能既哉?其法具在方册,只是散亂不成條理,精致精思,便自可見。
又,時蒙不棄,訪以大道,殊激頹衷。夫理不窮,則物情不盡;物情不盡,則釋義不精;義不精,則用不妙;用不妙,則不能所居而安;居不安,則不能樂禾,不能樂天,則不能成其身矣。故學必以窮極物理馬先也。然非親之,則不能知味。惟不知味也,故终有疑,必待人印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