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原理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页码:359 页 ·出版日期:2001年10月 ·ISBN:7560925618 ·条形码:978756092561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操作系统原理 |
 |
|
 |
操作系统原理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页码:359 页
·出版日期:2001年10月
·ISBN:7560925618
·条形码:978756092561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工程技术人员
·丛书名:面向21世纪计算机专业本科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操作系统原理》结合当今操作系统的设计并考虑操作系统的发展方向,全面介绍了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以及在构造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种种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介绍了操作系统设计的一些重要的新进展,如线程、实时系统、多处理器调度、进程迁移、分布计算模式、中间件、微核和安全性等。为便于理解,还选择了3个有代表性的操作系统:Windows NT,UNIX和MVS作为实例贯穿全书。
全书共分12章,分别是操作系统概述,进程描述与控制,并发控制-同步与互斥,死锁处理,内存管理,处理机调度,I/O管理与磁盘调度,文件管理,分布计算,分布式进程管理,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排队分析。
《操作系统原理》概念清晰,内容丰富,取材新颖,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配有《操作系统学习与解题指南》,以满足教学需要。它既可作为大专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教科书,又适合于计算机爱好者自学,还可作为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操作系统概述
1.1 操作系统的作用
1.2 操作系统的演变
1.3 操作系统的主要成就
1.4 操作系统举例
1.5 操作系统的主要研究课题
习题一
第2章 进程描述与控制
2.1 进程状态
2.2 进程描述
2.3 进程控制
2.4 线程和SMP
2.5 系统举例
2.6 小结
习题二
第3章 并发控制——互斥与同步
3.1 并发原理
3.2 互斥——用软件方法实现
3.3 互斥——用硬件方法解决
3.4 信号量
3.5 管程
3.6 消息传递
3.7 读者/写者问题
3.8 小结
习题三
第4章 死锁处理
4.1 死锁概述
4.2 死锁处理
4.3 哲学家用餐问题
4.4 系统举例
4.5 小结
习题四
第5章 内存管理
5.1 概述
5.2 存储管理的基本技术
5.3 分页存储管理
5.4 分段存储管理
5.5 段页式存储管理
5.6 虚拟内存的转换算法
第6章 处理机调度
第7章 I/O设备管理
第8章 文件管理
第9章 分布计算
第10章 分布式进程管理
第11章 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第12章 排队分析理论
参考文献
……
序言 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诞生以来,计算机硬件系统经过了电子管、晶体管、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几个阶段,正遵循着摩尔定律高速地发展:1998年,速度最快的个人PC微处理器是Intel 450MHz的Xeon,1999年速度最快的已达800MHz;1997年2.1GB的磁盘容量已经很不错了,1999年则已突破10GB……软件方面,无论是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还是编程语言、应用软件,更是频繁地更新换代,令人眼花缭乱。
与此同时,作为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Interact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计算机网络的规模越来越大,网上主机数目一直保持每3年增长10倍的速率,Internet上的数据流量则保持着平均每半年就翻一番的增长速率,信息网络已交叉纵横整个世界,将偌大的世界连成了一个“地球村”。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对现有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深化面向21世纪的教学改革,寻求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已是当务之急.如果说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那么,教材建设则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在其倡议和组织下,我们经过研究、讨论和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规划了这套“面向21世纪计算机教材”。
文摘 1.2 操作系统的演变
为了理解os的关键需求和Os主要特征的重要性,回顾一下os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1.2.1 串行处理系统
最早的计算机,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中期,程序员直接与硬件接触,根本没有OS.计算机运行在一个集成了指示器、各种开关、一些输人设备以及一个打印机的控制台之上。用机器代码编写的程序由输入设备、读卡机载人,在因错误而导致程序被挂起时,出错位置由指示灯显示.程序员可以通过检测寄存器和主存来寻找出错原因。如果程序正常执行完毕,则结果会输出到打印机上。
早期的这种系统存在两个问题:
(1)上机安排
上机请求要用一个订单来预约机器时间.典型问题是,如果一个用户事先约定了一个小时,而最终执行程序时只用了45min,就浪费了15min的时间;如果在约定的一个小时内完成不了,则程序就会在执行一小时后被迫停止。
(2)启动时间
启动时间包括向存储器中装载编辑器和高级语言源程序、存储编译过的程序(目标程序)、然后连接装配目标程序与公共函数等所花的时间。其中的每一步都有可能引起纸带机或卡片机的安装和拆卸.如果这一过程出现错误,则用户又不得不回到准备程序的开始.这样,就有相当的时间被浪费在程序启动上.
Os的这种工作模式被定义为串行处理模式,它表明了用户串行获取计算机的事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系统软件工具应运而生,包括标准函数库、链接器、装配器、反编辑器、I/O驱动程序等,它们对所有用户都是开放的。显然,这些软件工具可以提高串行处理的效率。
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