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企管 >

社会资本、机会开发与新创新企业绩效

2010-03-13 
基本信息·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页码:15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 ·ISBN:7505878638 ·条形码:978750587863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社会资本、机会开发与新创新企业绩效 去商家看看
社会资本、机会开发与新创新企业绩效 去商家看看

 社会资本、机会开发与新创新企业绩效


基本信息·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页码:15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
·ISBN:7505878638
·条形码:978750587863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山大学985工程产业与区域发展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丛书

内容简介 中国目前管理学知识体系的发展面临的困境同时还来自于组织和制度上的约束,在商学院体系中,急功近利的科研和教学制度是急需改革的、制约学术长期发展的根本问题之一。可能学术研究是市场经济中最不应当市场化运作的一个领域,但在现实中,却很容易以简单化的市场竞争原则替代学术研究或知识创造的管理规律,这同样应当是管理学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社会资本、机会开发与新创新企业绩效》主要介绍管理学中的社会资本机会开发与新创企业绩效。
目录
第一章 新创企业成长:问题与情景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选题意义
第三节 研究目标
第四节 研究内容
第五节 研究范围与方法
第六节 章节安排

第二章 创业机制与创业成长:机会观与社会资本理论的解释
第一节 创业理论评述
第二节 创业理论前沿:机会观
第三节 机会开发过程与行为机制
第四节 社会资本理论评述
第五节 国内新创企业创业研究

第三章 社会资本与机会开发:研究框架与假设
第一节 整体分析框架
第二节 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概念模型

第四章 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第一节 调研方法
第二节 问卷设计与修订
第三节 调研对象与抽样方法
第四节 变量测量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第一节 数据质量分析
第二节 计量模型的确认性因子分析
第三节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第四节 分模型回归分析
第五节 分析结果

第六章 结果讨论
第一节 概念模型的解释力
第二节 讨论与推断
第三节 进一步讨论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创新与贡献
第三节 研究局限
第四节 研究拓展
附录一 访谈问题
附录二 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
序言 中国经济近四分之一世纪的发展是历史上空前的,市场经济原则的引入和创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转型。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经过短暂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而向市场经济转型,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工程。其中,最突出的一个特征是在市场中逐渐产生出真正的企业和企业家。企业家是市场化组织中的重要角色,是创造财富并推动变革的主要力量。他们的管理实践是在西方企业进入过程中通过直接的学习观察并结合中国本土情景和制度因素的创新过程,计划经济时期的记忆还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可以观察到一个融合、学习、改造和创新的过程是这过去四分之一世纪中国管理实践的主旋律。但同时另外一个旋律在形成越来越大的声音,这就是来自于管理科学作为一个知识发展的力量在逐渐发挥作用,通过观察、研究和知识的扩散,管理学者和咨询专家等在执著地拓展结合中国特定情景的管理学知识体系,并寻求与管理实践紧密地结合。通过商学院的教育培训和科研体系,全球的管理学知识与中国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正成为企业家知识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可以预期,一旦企业家的管理实践和研究者的知识创造这两个旋律达到和谐共生的地步,中国的企业成长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企业管理作为科学只不过一个世纪左右的历史,是在工业革命以来大型企业组织不断发展和国际化的过程中作为应用学科而发展起来的,西方学者,尤其是美国学者为当今的管理知识做出了主要的贡献(徐淑英、张志学,2006),也可以说,当今的管理学知识基本上是以西方情景和制度文化为背景发展起来的知识体系。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这个知识体系并不具备普遍的适用性,或者更准确地说,其基于西方情景下的普遍性的“原理”在应用到其他情景之下时必须加入很多的限定条件,不少情况下,这些限定条件不具有现实意义,因而,必须寻求特定情景下的管理知识。这意味着,中国的管理学者责无旁贷地面临着发展中国情景下管理知识的使命。
文摘 第一章新创企业成长:问题与情景
第一节 研究背景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创业(Entrepreneurship)热潮已发展为一个世界性运动,席卷了很多国家。尽管各国的发展水平、意识形态和对商业活动的价值取向有很大不同,但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创业热潮的影响(Alvarez,1996:Alvarez,1991)。90年代后,创业活动更是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它们在大力倡导企业创新的同时,也加大力度发展新创企业。由于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风险投资风起云涌,更加促进了新创企业的产生和发展。相应地,各类盈利与非盈利性创业服务机构和研究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来,如美国国家创业委员会(US National Commission on Entrepreneurship)、国家创业协会(National Consortium of Entrepreneurship Center)、国际劳工组织倡导的“创办你的企业”(Start Your Business)、全球创业观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等,以及各地区政府、高校相继成立的创业孵化器、创业种子基金和创业研究中心。
根据中国经济统计年鉴披露,1996年全国新开办企业103577家,2000年达255421家,2003年则达474461家。据2003年经济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02年底,以私营和个体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数量已经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以上,达2600多万家。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