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手上阡陌

2010-03-13 
基本信息·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页码:416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 ·ISBN:7807300841 ·条形码:978780730084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手上阡陌 去商家看看
手上阡陌 去商家看看

 手上阡陌


基本信息·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页码:416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
·ISBN:7807300841
·条形码:978780730084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认识曾元沧,是从读他的散文开始的。他的作品语言平易简捷,感情真挚热烈,饱含着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情,对家乡的无限眷恋。正是具有至真至切的情感,才会有这亲切生动、韵味悠长的字句,才会有这发自心灵的歌唱。他在《新民晚报》担任编辑,平日工作可谓繁忙,但却酷爱文学,虚心求教,潜心习作。多少年来,他无论走到哪里,都保持着创作的激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多有作品见于报刊杂志,曾出版多部散文集。
  曾元沧同志的散文有一种纯粹、醇厚、朴素之美,体现了他生活阅历的不同和内在精神的深刻。无论是记景记人记事,都有较强的现实感和时代感,篇篇都是他敞开心灵后溢出来的诗情,都是对生活最热烈、最诚挚的歌唱,字里行间流露着乡情、亲情、友情。同时其作品的地域性也是鲜明的。闽中这片神奇的土地,给了他创作的滋养和灵感。阅读这些文字的好处在于可以感受大自然带给人类的悠然和恬静,感受一个伟大民族改造自然、创造历史的智慧和力量。
  说真话、抒实感,是曾元沧散文追求的风格。他所写的都是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并以“我”的全知视角来打量亲历的一切。他又不只写自己的心灵,吟一己之悲欢,而是将内心的感受与外界物象结合起来,用心地去写自己心中的世界。这就使他的散文给人一种“情真意深”之感。
  元沧同志对于人生风雨的透彻感悟,对于洞穿喧嚣与浮华之后的宁静与豁达,使其作品散发出透明而亮丽的气息。我深信,一个写作者创作上的成就高低,该是和他的精神境界密切相关的。愿元沧同志能够在文学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有更大的收获,获得更多的快慰。
作者简介 曾元沧简介
妈祖故乡福建莆田人,中国作家协会在册笔名曾子墨。
早年负笈赤脚进上海,师拜智慧殿堂复旦大学新闻系。
中国散文学会、上海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及其供职的新民晚报,联合为他举办“乡情散文研讨会”是有缘由的;曾元沧的乡情散文个性鲜明,不乏美文佳构,在上海文坛画出一道独特的风景。
有人赞誉:“上海举办乡情散文研讨会,是破天荒之举,说明大城市的作家没有忘记农村,没有忘记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的根。”诚哉斯言!乡情并不局促于家乡,可以“放大”到对整个国家、整个民族,这是一种大爱。
曾元沧钟情事业,曾发起并主持“全国青年生活题材微型小说征文”,“新民晚报‘灯花’(评论)全国征文”,扬波澜而影响深远,其自身才思敏锐,煮文字而笔耕不辍,各种文学体裁均有涉猎。《手上阡陌》是曾元沦的又一本散文随笔选集,无论是艺术层面还是思想层面,都是熠熠生辉的。
他的作品,因情真意切而让人觉得历史并不遥远
媒体推荐 书评
元沧的文章以情感人,文字也优美流畅,清晰而有意蕴。元沧和我一样
的秉性,爱家乡痴心不改。他从爱家乡做起,进而爱祖国、爱全体人民,这
是一种博爱。——郭风
曾元沧同志的散文有一种纯粹、醇厚、朴素之美,体现了他生活阅历的
不同和内在精神的深刻。——吉狄马加
元沧是一位执著追求的作家。我对他出版《手上阡陌》一书的祝贺是:
让自己善于抒发真挚情怀的文字,获得读者朋友更为深沉的共鸣。——林非
我在福建工作多年,读元沧的乡情作品感到特别亲切。他的文章里有耐
人寻味的细节,有的地方话虽不多,但却胜过千言万语。——何为
编辑推荐 曾元沦,中国著名作家、报人,《手上阡陌》是他的又一本散文随笔选集,无论是艺术层面还是思想层面,都是熠熠生辉的。他的作品,因情真意切而让人觉得历史并不遥远、现实多姿多彩且富有变化,读来是一种精神的陶冶和享受。
目录
手上阡陌
秀屿
摇篮
荔城诗韵
心中的母亲河
浮想缭绕虎头鞋
……
文摘 书摘
手上阡陌
手是心灵的忠实使者。手的重要,怎么说也不为过。难怪上海市第六人
民医院内的手之雕塑那么大,那么突出、醒目。我知道,那和陈中伟医生创
造的世界首例断手再植有关。然而,在我看来,这也是一支手的赞歌。
手的辛勤劳动,牵出了万家袅袅炊烟,谱写了千曲朗朗欢歌,创造了人
类熠熠文明。
我给自己的手归类,属于非体力劳动的那一种。但与纤纤无缘,当划入
笨拙一档。手心没有老茧,手指不是很灵活,敲击键盘犹如棒杵捶衣。拇指
和食指上各有一处伤疤,那是当年军垦农场留给我的永久纪念。
比起年轻的时候,手心已无秀色可言,也显得干燥,没有能力再经常出
手汗了;手背的变化就更大,静脉凸起,皱纹交错,皮肤有点像榆树皮。岁
月如刀,深深浅浅地在手上刻着,这是没办法的事儿。我之看手,只是闲来
有事没事看看自己的手,想一些遥远的事,收拾收拾心灵情节。
小时候,冬日里光着脚丫晒太阳,祖母让我把手指并拢、伸直,对太阳
照着,看到里面红红的血色,她说,你身体好的,没病。我做了一遍,也要
她来一遍,她的指关节有点肿大,并不拢,漏光,但还是看得见血色。我说
,阿妈(方言祖母),你的身体也好。老祖母翕动着嘴唇,笑了笑说,是的
是的,大家都没毛没病。我明明知道,老祖母脸黄肌瘦,体弱多病。在那生
活拮据、缺医少药的年代,只能自我安慰。她的话,也饱含着对健康的祈求

我注意到父亲的手。在我印象中,父亲从来没有闲过,地里家里两头忙
,从早做到晚。下雨天稍微空一点,就搬出一些稻草搓绳子,给房前屋后欲
攀无援的丝瓜、南瓜搭个棚。他的手心布满老茧,手指粗壮而又灵活,搓出
来的草绳光洁、结实,我再使劲也拉不断。后来父亲到一处小作坊去打工,
帮人家做米粉。磨出的米浆盛在用细布缝制、固定于镂空木桶的大袋子里,
为了让水快点渗干使米浆结块,便于进入下一道工序,每过半小时左右就得
拿手去翻弄。数九寒冬,父亲捋起袖子,咬咬牙,把手伸进冰冷的米浆,当
他抽回手并冲洗干净之时,我看到,那胳膊和手冻得通红通红。
岁月川流,漫过阡陌。父亲年届古稀仍然躬耕不辍,一襟盐霜,两手茧
花,诉说艰辛无数。我说,为儿无能苦了你。他把手快速地一捏一放,说,
上了年纪还能使唤土地,就是最大的福气啊……
近两年再看父亲的手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