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水利 >

黑河额济纳绿洲生态与水

2010-03-13 
基本信息·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页码:130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 ·ISBN:7807340444 ·条形码:978780734044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黑河额济纳绿洲生态与水 去商家看看
黑河额济纳绿洲生态与水 去商家看看

 黑河额济纳绿洲生态与水


基本信息·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页码:130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
·ISBN:7807340444
·条形码:978780734044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黑河额济纳绿洲生态与水》紧紧围绕“为适度恢复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提供决策支持”这一目标,以水资源合理利用为核心,利用RS、GIS等技术,着重研究了额济纳绿洲生态演变和生态需水问题,提出了绿洲生态演变研究思路、绿洲生态需水概念、界定绿洲可持续发展规模的“负效应适度”原则;进而提出绿洲生态需水计算“补给法”,并建立了相应的“正切模型”;基于对绿洲区生态与水资源关系的研究,提出了额济纳绿洲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具体对策。
《黑河额济纳绿洲生态与水》可供研究绿洲生态与水的专业人员阅读,也可作为有关大专院校师生参考用书。
编辑推荐 《黑河额济纳绿洲生态与水》是杨国宪编著的,由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额济的纳绿洲生态现状及意义
第一节 黑河流域及其治理简况
第二节 额济纳绿洲的生态意义及现状
第三节 额济纳绿洲生态与水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黑河流域水资源概况
第一节 地表水资源
第二节 地下水资源
第三节 水资源总量
第四节 东部子系水资源特征

第二篇 绿洲生态演变及生态需水理论
第三章 绿洲生态理论综述
第一节 生态演变理论
第二节 生态需水理论
第四章 基于RS、GIS的绿洲生态问题研究
第一节 基于RS、GIS的绿洲生态演变研究
第二节 基于RS、GIS的绿洲生态需水研究

第三篇 黑河额济纳绿洲生态稳定与水资源
第五章 额济纳绿洲水资源特性
第一节 额济纳绿洲水资源构成
第二节 地表水时空特性
第三节 地下水埋深时空特性
第四节 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
第六章 额济纳绿洲生态演变
第一节 额济纳绿洲生态演变研究思路
第二节 RS资料选取和生态环境分区
第三节 遥感解译
第四节 额济纳绿洲生态演变
第五节 生态演变与水资源关系
第七章 额济纳绿洲生态需水及信息系统建设
第一节 额济纳绿洲可持续发展规模界定
第二节 现有方法额济纳绿州生态需水量分析
第三节 额济纳绿洲生态需水特点
第四节 基于RS、GIS的生态需水模型
第五节 5.34亿m3水量配置
第八章 额济纳绿洲生态、水资源与可持续问题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观
第二节 水资源利用中的若干问题
第三节 生态工程问题
第四节 生态环境改善
第五节 近年黑河水量调度及效果
第六节 从资源可持续利用看额济纳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序言 黑河额济纳绿洲有着悠久的历史,汉、唐、西夏时期曾为名盛一时的居延一黑城绿洲,由于黑河水的滋润而森林茂密,草原丰美,分布连片的胡杨、沙枣、红柳、梭梭、芦苇及芨芨草等灌丛草甸,几乎覆盖整个绿洲区。300年来它一直是养育回归祖国的东归英雄——土尔扈特部蒙古人的一块水草肥美的土地,目前是我国第二大胡杨林生长地,也是阻挡风沙进入内陆的第一道绿色屏障。而今,绿洲内地表来水减少,湖泊干涸、树林老化、草场退化、沙尘暴频发,已危及到绿洲的生存,成为西北干旱区土地荒漠化和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的典型地区。同时,黑河流域是一个完整的景观生态系统,下游额济纳绿洲生态系统的破坏将直接影响中游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发展,降低中游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使中游因前沿阵地的破坏而面临荒漠化威胁。如果失去额济纳绿洲这道绿色屏障,将会使西到新疆、东到黄河的沙漠、戈壁连成一片,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生态灾难。因此,可以说额济纳绿洲,在我国生态环境格局中有其不可替代的生态意义。为避免“罗布泊”和“楼兰”悲剧在这里重演,对其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寻找遏制生态退化趋势、保持生态稳定的科学途径,为这里的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对黑河生态环境修复、乃至内陆河干旱地区生态修复都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内陆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需兼顾上中下游,均衡发展。生活提高需要水资源,生产发展需要水资源,生态改善需要水资源。现在的突出问题是,生产用水过多地挤占了生态用水,导致了流域生态环境,尤其是下游生态环境的持续退化,为此,必须大量增加生态环境用水。但对于资源性缺水的内陆河流域来说,这里还有一个“度”的问题,生态环境的改善还是要以生活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基础,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生态用水的增加还必须兼顾生活、生产用水。
本书以黑河额济纳绿洲生态与水为主题,紧紧围绕“为适度恢复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提供决策支持”这一目标,着重研究了额济纳绿洲生态演变和生态需水问题。额济纳绿洲的生态环境问题更偏重是一个适度恢复的问题,不应该看成一个生态建设问题,更不是简单的植树种草问题;而只有了解其历史,掌握其生态演变规律,才好“适度恢复”,掌握生态演变规律不仅在发展利用过程中能有意识地避免“生态逆退”,而且对天然生态不适宜的部分或已经受损的部分可提出有效的生态修复措施。生态需水更是绿洲区生态环境问题中必须解决好的问题,水是生命之源,有水成绿洲,无水变荒漠。只有掌握了其生态需水的内在规律,才能使绿洲区极其宝贵的水资源发挥最佳的综合效益。基于绿洲区生态与水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额济纳绿洲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具体对策,以促进水一生态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文摘 插图:


三、额济纳绿洲的生态意义
额济纳绿洲有着悠久的历史,汉、唐、西夏时期曾为名盛——时的居延一黑城绿洲,由于黑河水的滋润而森林茂密,草原丰美,分布连片的胡杨、沙枣、红柳、梭梭、芦苇及芨芨草等灌丛草甸,几乎覆盖整个绿洲区。境内居延海水面面积曾达720km2,真可谓“鹅翔空际,鸭浮绿波,碧海蓝天,芦花飞荡”。唐代诗人王维曾写诗赞美:“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这里目前也是我国第二大胡杨林生长地,且它与西北风向正交,是阻挡风沙进入我国内陆的第一道绿色屏障。额济纳绿洲既是我国边疆生态保护的前沿阵地,又是生态脆弱、敏感地区,其生态环境的优劣,又直接影响到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影响到有灿烂文化的古居延和古黑城遗址。额济纳这个300年来曾养育了回归祖国的东归英雄——土尔扈特部蒙古人的水草肥美的土地,今日变成了沙尘暴频繁发生的地区,额济纳绿洲的生态环境问题已不仅是一个地区的问题、一个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它关系到国防建设、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问题又是一个跨地区的区域性环境问题,关系到阿拉善及其以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黑河流域是一个完整的景观生态系统,下游生态系统的破坏将直接影响中游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发展,降低中游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增加对中游生态系统的压力,如果额济纳绿洲消失,中游将因失去前沿阵地而面临荒漠化的威胁。近年来连续不断发生的沙尘暴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这一点,以1993年5月5日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的特大沙尘暴为例,阿拉善地区即为重要沙源之一,受其严重影响的有新疆东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宁夏大部、内蒙古西部地区等。给以河西走廊为主的甘肃省造成直接损失达2.36亿元,农作物和果树受灾面积500万亩,毁坏地膜30万~40万亩,吹倒树木约9万株。春季新植幼树损伤死亡严重,绿洲边缘以沙障为主的防沙工程大多遭到破坏,死亡49人,失踪14人,伤278人,死伤牲畜6.8万头(只),吹倒吹断电线杆786根,断线78km。沙尘暴对社会以及土地退化等造成的生态影响更难以估价(阿拉善盟行政公署,1993;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局,1994,1995;翁洁等,1997)。面对如此严重的沙尘暴,一位记者感叹到,额济纳还能抗争多久?阿拉善还能经受多少次沙尘暴?如果有一天阿拉善盟在黑沙暴中消亡,下一步的生态灾难又会降临到哪里?由此不难看出,下游的生存与发展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