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科学与自然 >

物种起源(全译插图本)

2010-03-13 
基本信息·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页码:51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9787229012151 ·条形码:9787229012151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物种起源(全译插图本) 去商家看看
物种起源(全译插图本) 去商家看看

 物种起源(全译插图本)


基本信息·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页码:51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9787229012151
·条形码:978722901215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The Origin of Species
·图书品牌:重庆日日新

内容简介 《物种起源(全译插图本)》内容简介:影响人类发展进程的划时代著作。震撼世界的十《物种起源(全译插图本)》之一。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经典译作,1985年美国《生活》杂志评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图书。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最理想藏书之一。《物种起源》的问世,第一次让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彻底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卡尔·马克思:这《物种起源(全译插图本)》的理论可以用来当做历史上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这《物种起源(全译插图本)》的格调是再好不过的。它可以打动那些对这一问题一无所知的人。
作者简介 查理·达尔文(1809—1882年),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奠基者。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旅行,并由此形成了生物进化的观点。1859年,达尔文发表划时代巨著——《物种起源》。震惊了科学界和整个世界。达尔文在该书中重点阐述并论证了高等生物是由低等生物逐渐演变而来的进化论思想,并提出了以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为基础的进化学说。进化论、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被恩格斯高度评价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编辑推荐 《物种起源(全译插图本)》:进化与遗传的全面考察与经典阐述
宇宙进化,导致生命起源;生物进化,导致人类起源;人类进化。导致社会的起源与发展。这就是《物种起源》所揭示的物种的演进规律。
遗传、变异与选择,是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三种主导力量。而《物种起源》则全面考察了这三种力量的交互的作用关系。
人类文明史中的不朽巨著
目录
编译者语
绪论
绪论
第一章 家养状况下的变异
导致变异的各种原因
习性的影响
变异的相互关系
遗传
家养情况下变异的性状
变种和物种难以区分
家养情况下的变种起源于一个或多个物种
各类家鸽的差异和起源
古代所遵循的选择原理及其效果
已知的无意识选择
家养生物的未知起源
人工选择的有利条件

第二章 自然状况下的变异
变异
个体间的不同
可疑的物种
范围广、分散大的和普通的物种变异最多
大属物种的变异多于小属物种
大属物种之间的关系受地域限定
总结

第三章 生存竞争
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有关
作为广义术语的“生存竞争”
以几何级数增加的数量
抑制增长的性质
在自然界中动物和植物的复杂关系
变种生物与原体生物的关系

第四章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
性选择
自然选择作用的例证
个体之间的杂交
自然选择所具备的几大有利条件
自然选择所导致的绝灭
性状分歧
自然选择能够经由性状分歧和绝灭发生作用
论生物体质倾向的进步及其程度
性状趋于相同
本章摘要

第五章 变异法则
变异法则
使用与废止的效果
环境适应性
与成长有关的变异
与生长有关的补偿和节约
低等动物更容易变异
物种某个部位出现高度变异的原因
在性状方面物种比属更容易发生变异
第二性征更容易发生变异
物种变异的近似性

第六章 自然选择学说的难点与异议
学说上的难点
关于变异过程中变种的不存在或稀有的问题
对生物变异过程的讨论
完善且复杂的器官
变异的方式
自然选择学说所面临的一些大难题
自然选择作用而导致的不太重要的器官
“功利说”的真实程度有多大——美是如何得到的
统一法则和生存条件法则
关于物种寿命的异议
勃龙的几个异议
关于植物的一些异议
一些被分类学认为是高度重要的性状
米伐特先生所搜集的异议以及我的解释
米伐特先生的两个异议
导致长颈鹿能有利发展的原因
米伐特先生的其他异议
关于比目鱼科的不对称性
决定哺乳类构造的因素
米伐特先生关于低等物种身体上的器官的异议
米伐特先生关于复合动物的异议
米伐特先生关于植物的异议
总结

第七章 本能
本能与习性的对比
家养动物的本能
天性
关于中性或不育昆虫
摘要

第八章 杂交和杂种
第一次杂交后的不育性和杂种后代不育性的区别
物种不育性的差异
对第一次杂交不育性和杂种不育性起支配作用的法则
导致第一次杂交不育性和杂种不育性的原因
二型性和三型性的杂交
杂交变种的能育性及其后代的能育性不是普遍的现象
……
第九章 关于地质记录的不完全性
第十章 关于生物的地质演替
第十一章 地理分布
第十二章 具有亲缘关系的物种的分类
结论
……
文摘 插图:




莎士比亚的英语教室
第一章 家养状况下的变异
导致变异的各种原因
当我们对古老的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的同一变种个体或亚变种个体进行观察时,最能吸引我们的就是它们彼此之间的差异,一般都比自然状况下的任何物种或变种的个体之间的差异要大得多。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因为生活在极度不同的气候环境中,二者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当我们对它们之间的差异进行思考时,我们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即这种巨大的变异性纯粹是因为家养生物的生活条件与那些生活在自然环境下的亲种的生活条件不同而造成的。在这里,我想到了安德鲁?奈特发表的一些观点,他的观点也是有一定可能性的。他认为,这种变异性与食物过剩有着部分的关系。事实似乎很明显,生物必须在新的生活条件下繁衍数代后,才能引发数量可观的变异。一旦生物的组织机构开始变异,在一般情况下,它们之后的许多代将继续变异下去。还没有出现过一种变异生物因受到培育而停止变异的记载。最古老的栽培植物,例如小麦,至今还常常产生出新变种;最古老的家养动物,至今还能迅速地改进或变异。
在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之后,我所能作的判断是:很明显,生活条件的两种方式对物种发生了作用,一种是直接的,它作用于整个物种的构造或其中一部分;另一种方式是间接的,它只作用于物种的生殖系统。对于直接作用,在各种情形下,我们都必须牢记最近魏斯曼教授所提出的观点,以及我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中作出的判断。一方面,在不相似的条件下,物种时常可能发生几乎相似的变异;另一方面,在几乎一致的条件下却能发生不相似的变异。这些影响,对于后代要么是确定的,要么是不确定的。如果某类个体在几个世代中一直生长在某些条件下,这类个体的几乎所有后代都会按照同样的方式发生变异,那么,这种影响就可以被认为是确定的。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