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页码:15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 ·ISBN:7122039617/9787122039613 ·条形码:9787122039613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足部保健按摩诊疗技法(赠光盘) |
 |
|
 |
足部保健按摩诊疗技法(赠光盘)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页码:15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
·ISBN:7122039617/9787122039613
·条形码:978712203961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足部保健按摩诊疗技法》依据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足部保健按摩师国家职业标准》,组织具有多年足部保健及治疗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编写,收录了与足部保健按摩师考试鉴定相关的必要的中西医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是一本非常贴近考试鉴定的参考用书。《足部保健按摩诊疗技法》的另一特点在于突出“实用”和“诊疗”特色,《足部保健按摩诊疗技法》编者多年从事保健按摩教学和临床一线工作,所收录的诊疗方法均来自于亲身实践,并借鉴国内外同行的宝贵经验,对足疗在各科疾病的诊断和康复保健中的应用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并附有典型的临床案例。在丰富的临床实践中,我们总有新的体验和发现,深切感到足部反射疗法在诊断和保健中的奥妙和神奇,同时有感于该行业临床参考资料的缺乏,遂将我们在足疗临床中诊病治病的体验和经验总结出来,以供同道参考。
编辑推荐 《足部保健按摩诊疗技法》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目录 概 述
一、足部保健按摩的起源与发展/1
二、国内外对足部按摩的认识/3
三、足部保健按摩疗法的特点与主要功效/4
四、足部按摩与全身按摩的区别/4
五、足部保健按摩的适应证与注意事项/5
第一章 足部按摩相关基础理论知识
第一节 足部按摩的机理/8
一、循环原理/8
二、反射原理/9
三、经络原理/9
四、生物全息理论/10
五、其他原理/10
第二节 与足部保健相关的正常人体解剖生理学基础知识/11
一、运动系统基础知识/11
二、神经系统基础知识/23
三、感觉系统基础知识/24
四、内脏系统基础知识/27
第三节 中医基础知识/32
一、中医基础理论的哲学基础/32
二、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33
三、中医对人体疾病的认识/34
四、中医的诊法辨证/34
五、中医预防原则/35
六、中医康复观/35
第四节 心理学基础知识/35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及表现/35
二、足部按摩的心理治疗作用/35
第五节 足部按摩用品及足浴药方/36
一、足部保健按摩的常用器具及使用方法/36
二、足部按摩介质的作用及使用方法/37
三、常用的足浴药方及功用/38
第二章 足部按摩专业知识
第一节 足部反射区的分布规律和定位/41
一、头、胸、腹、骨盆在足部的分布/41
二、足部反射区在足部的分布规律/41
第二节 足部按摩的基本手法/42
一、单食指扣拳法/42
二、拇指推掌法/43
三、扣指法/43
四、捏指法/43
五、双指钳法/43
六、握足扣指法/44
七、单食指钩拳法/44
八、拇食指扣拳法/44
九、双掌握推法/44
十、双指拳法/45
十一、双拇指扣掌法/45
十二、推掌加压法/45
第三节 足部按摩的姿势、力度、次数、时间及常见反应的处理/46
一、操作者和受术者应采取的姿势/46
二、确定按摩力度的几种方法/46
三、影响足部受力程度的因素/48
四、受术者的常见反应及处理/48
五、足部按摩的时间和次数/51
第四节 足部按摩选区配区方法/52
一、选区配区的原则/52
二、结合中医基础理论进行整体调理/53
第五节 足部按摩操作规程(操作手法演示见随书附赠光盘)53
一、双足的足部反射区按摩/53
二、双足主要特殊反射区的定位/78
三、足部按摩的操作步骤/81
四、手足点穴按摩/85
第三章 足部反射区诊断知识
第一节 足部反射区诊断的原则/88
一、鉴别脏腑虚实寒热/88
二、生理功能的相关原则/88
三、相关反射区相互参照原则/88
第二节 足部反射区诊断的基本方法89
一、有痛诊断/89
二、无痛诊断/90
三、综合诊断/92
四、影响诊断的因素/92
第三节 各反射区检查/93
一、肾上腺反射区/93
二、肾、输尿管、膀胱反射区/93
三、额窦反射区/93
四、垂体反射区/94
五、小脑、脑干反射区/94
六、三叉神经反射区/94
七、鼻反射区/94
八、大脑反射区/95
九、颈项反射区/95
十、颈椎反射区/96
十一、甲状旁腺反射区/96
十二、甲状腺反射区/96
十三、眼反射区/96
十四、耳反射区/97
十五、斜方肌与肺及气管反射区/97
十六、心反射区/97
十七、脾反射区/98
十八、胃及十二指肠反射区/98
十九、胰反射区/98
二十、小肠反射区/98
二十一、结肠反射区/99
二十二、生殖腺反射区/99
二十三、腹腔神经反射区/99
二十四、肝反射区/100
二十五、胆反射区/100
二十六、胸腰椎反射区/100
二十七、尾骨反射区/101
二十八、子宫、前列腺反射区/101
二十九、尿道反射区/102
三十、髋关节反射区/102
三十一、肛门直肠反射区(足内侧)/102
三十二、坐骨神经反射区/102
三十三、卵巢、睾丸反射区/102
三十四、膝关节反射区/103
三十五、肘关节和肩关节反射区/103
三十六、肩胛骨反射区/103
三十七、下腹部反射区/103
三十八、上颌、下颌反射区/103
三十九、扁桃体反射区/103
四十、胸淋巴反射区/103
四十一、内耳迷路反射区/104
四十二、横膈膜和肋骨反射区/104
四十三、胸反射区/104
四十四、上下身淋巴腺反射区/104
四十五、腹股沟反射区/105
第四章 常见病症的足部诊断和康复保健
第一节 内科常见病症/106
一、神经系统疾病/106
二、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109
三、消化功能及新陈代谢失调/110
四、循环系统疾病/113
五、呼吸系统疾病/115
六、泌尿生殖系统疾病/116
第二节 妇科常见病症/118
一、痛经/118
二、更年期综合征/118
三、闭经/119
四、乳腺增生/119
五、月经先后不定期/120
六、带下症/120
七、妊娠呕吐/121
八、缺奶/121
第三节 儿科常见病症/122
一、小儿腹泻/122
二、小儿消化不良/122
三、小儿厌食/123
四、小儿夜啼/123
五、遗尿/123
第四节 五官科、皮肤科常见病症/123
一、耳鸣/123
二、牙痛/124
三、鼻窦炎/124
四、慢性咽炎/125
五、眼疲劳症/125
六、口舌生疮/126
七、皮肤病/126
八、斑秃/127
九、痤疮(青春痘)/127
第五节 运动系统常见病症/128
一、颈椎病/128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129
三、慢性关节炎/129
四、膝关节炎/130
五、坐骨神经痛/130
六、腰膝发凉/131
七、肩周炎/131
八、急性扭伤/132
九、肩颈部肌肉僵硬/132
第六节 其他综合性病症/133
一、体质虚弱/133
二、晕车/134
三、醉酒/134
四、紧张焦虑状态/135
五、健忘/135
六、抗衰老/136
第五章 足部按摩康复保健典型案例实录
一、德国国际足反射疗法学习班病例介绍/137
二、日本吉元昭诒先生的病案资料/142
三、日本青木先生的典型病例/149
附录 足部反射全息图/151
参考文献/155
……
序言 足反射疗法,简称“足疗”,是一种通过对双足的经穴、反射区施以按摩手法,刺激双足穴位,从而调整脏腑虚实,疏通经络气血,以预防或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该疗法具有简便、易学、安全、有效的特点,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国外日益盛行,直至90年代方在发源地中国内地开始流行,目前已成为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的一种保健方法。
本书依据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足部保健按摩师国家职业标准》,组织具有多年足部保健及治疗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编写,收录了与足部保健按摩师考试鉴定相关的必要的中西医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是一本非常贴近考试鉴定的参考用书。
本书的另一特点在于突出“实用”和“诊疗”特色,本书编者多年从事保健按摩教学和临床一线工作,所收录的诊疗方法均来自于亲身实践,并借鉴国内外同行的宝贵经验,对足疗在各科疾病的诊断和康复保健中的应用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并附有典型的临床案例。在丰富的临床实践中,我们总有新的体验和发现,深切感到足部反射疗法在诊断和保健中的奥妙和神奇,同时有感于该行业临床参考资料的缺乏,遂将我们在足疗临床中诊病治病的体验和经验总结出来,以供同道参考。
本书附有大量的图片资料,并附有教学光盘,以便于读者观摩和准确掌握操作要领。全书最后列出了数十例典型病例,所收案例均标明出处,是临床第一手资料,非常宝贵。
本书在编写及光盘制作过程中得到北京盲人按摩中专学校、北京健桥保健按摩中心领导刘丽波、李平毅、王虹、北京市信息技术与网络中心马东、刘子键、曾媛、齐永刚以及沈雪飞、刘颖等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图片处理得到王芝强、王雨尘、马海鹏同志的顷力协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最后,我们深感编写水平有限,疏漏在所难免,希望广大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编者
文摘 插图:

1.心血管系的组成心血管系由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组成。①心脏有四个腔(见图1-34),即: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左、右半心由中隔分开,互不相通,同侧的房与室均借房室口相通。心房接受静脉,心室发出动脉,在房室口和动脉口处均有辦膜,它们在血液流动时起阀门样作用,保证血液在心脏内单向流动。
②动脉是由心室发出并运送血液到全身各部位的血管。动脉在到达各部位的路途中不断发出分支,愈分愈细,最后在组织间和细胞间移行为毛细血管。
③静脉是引导血液流回心房的血管。小静脉起源于毛细血管,在回心过程中,管腔越变越粗,最后汇成大静脉注入心房。
④毛细血管:连于动静脉之间,管壁很薄,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全身除软骨、角膜、毛发等处外,均分布有毛细血管。
血液在密闭的环状管道内连续流动,包括2个循环。
①体循环:心脏(左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脏(右心房)。
特点:路程长,把营养物质和氧气输送至全身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