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31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03022034X/9787030220349 ·条形码:9787030220349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大学计算机基础:Windows XP+Office2003版(附VCD光盘1张) |
 |
|
 |
大学计算机基础:Windows XP+Office2003版(附VCD光盘1张)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31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03022034X/9787030220349
·条形码:978703022034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以教育部2006年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枠为依据,针对普通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编写而成。它凝聚了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与科研成果;阐明了重要的概念、技术和方法;提供了大量贴近实用的案例,强化了操作技能。本书结构合理清晰,语言准确精练,内容详略适当,理论联系实践,案例精彩实用。
本书共8章,分别介绍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3、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2003、网络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 2003。为方便学生上机、教师教学,本书还提供了上机实验指导电子光盘(包括素材)和教学课件。
本书可作为普通本、专科院校,特别是师范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供其他读者学习计算机技术之用。
目录 前言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概述
1.1.1 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1.1.2 计算机的分类
1.1.3 计算机的特点
1.1.4 计算机的应用
1.2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1.2.1 数制
1.2.2 各进制数间的转换
1.2.3 非数值数据的表示
1.2.4 计算机中的信息单位
1.3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3.1 计算机系统组成概述
1.3.2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1.3.3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3.4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习题一
第2章 操作系统
2.1 操作系统概述
2.1.1 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2.1.2 Windows XP的启动和退出
2.2 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
2.2.1 鼠标和键盘的使用
2.2.2 桌面的组成和设置
2.2.3 窗口、对话框和菜单
2.2.4 应用程序的管理
2.3 Windows XP的文件管理
2.3.1 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概念
2.3.2 浏览文件和文件夹
2.3.3 设置文件和文件夹属性
2.3.4 移动、复制、删除文件和文件夹
2.3.5 创建、重命名文件和文件夹
2.3.6 搜索文件和文件夹
2.3.7 压缩、解压缩文件和文件夹
2.4 Windows XP的控制面板
2.4.1 添加和删除硬件
2.4.2 安装和删除应用程序
2.4.3 鼠标和键盘设置
2.4.4 输入法的设置
2.4.5 用户管理
2.5 Windows XP的多媒体功能
2.5.1 录音机的使用
2.5.2 画图的使用
2.5.3 媒体播放器的使用
习题二
第3章 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
3.1 Word 2003 概述
3.1.1 Word 2003的主要功能
3.1.2 Word 2003的启动和退出
3.1.3 Word 2003的窗口组成
3.2 文档的基本操作
3.2.1 文档的建立
3.2.2 文档的编辑
3.2.3 查找、替换、自动更正和校对
3.2.4 文档的显示
3.3 文档的排版
3.3.1 字符的格式化
3.3.2 段落的格式化
3.3.3 项目符号和编号
3.3.4 分栏
3.3.5 页面设置和打印
案例一 制作会议通知
3.4 图形对象的使用
3.4.1 插入图片
3.4.2 插入艺术字
3.4.3 绘制图形
3.4.4 插入文本框
3.4.5 插入公式
3.4.6 水印制作
3.5 表格的制作
3.5.1 表格的建立
3.5.2 表格的编辑
3.5.3 表格的格式化
案例二 制作求职简历
3.6 文档的其他操作
3.6.1 分页和分节
3.6.2 页眉、页脚的设置
3.6.3 样式的应用和修改
案例三 自动生成论文目录
3.6.5 邮件合并
案例四 批量生成学生成绩通知单
习题三
第4章 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3
4.1 Excel 2003 概述
4.1.1 Excel 2003的主要功能
4.1.2 Excel 2003的启动和退出
4.1.3 Excel 2003的窗口组成
4.1.4 工作簿、工作表和单元格
4.2 基本操作
4.2.1 数据录入
4.2.2 数据编辑
4.2.3 数据格式化
4.2.4 管理工作表
案例五 制作学生成绩表
4.3 公式和函数
4.3.1 单元格的引用
4.3.2 公式的使用
4.3.3 函数的使用
4.4 数据处理和图表化
4.4.1 数据清单
4.4.2 数据排序
4.4.3 数据筛选
4.4.4 数据分类汇总
4.4.5 数据透视表
4.4.6 数据图表化
案例六 综合管理学生成绩
4.5 页面设置和打印
4.5.1 页面设置
4.5.2 打印区域设置和分页
4.5.3 打印预览和打印
案例七 打印学生成绩表
习题四
第5章 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2003
5.1 PowerPoint 2003概述
5.1.1 PowerPoint 2003的主要功能
5.1.2 PowerPoint 2003的启动和退出
5.1.3 PowerPoint 2003的视图模式
5.2 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
5.2.1 演示文稿的建立
5.2.2 演示文稿的编辑
5.2.3 演示文稿的格式化
5.2.4 演示文稿的美化
5.3 演示文稿中使用多媒体对象
5.3.1 图形对象的使用
5.3.2 影片和声音对象的使用
5.4 演示文稿中的动画和超链接
5.4.1 设置动画效果
5.4.2 设置超链接
案例八 制作主题班会
5.5 演示文稿的放映和打包发布
5.5.1 演示文稿的放映
5.5.2 演示文稿的打包和发布
习题五
第6章 网络基础
6.1 计算机网络概述
6.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
6.1.2 计算机网络的构成与分类
6.2 计算机局域网组成
6.2.1 主体设备
6.2.2 连接设备
6.2.3 传输介质
6.2.4 网络操作系统
6.2.5 网络协议
6.3 计算机网络互连
6.3.1 网络互连基础
6.3.2 网络互连的设备
6.4 计算机网络应用
6.4.1 共享文件夹
6.4.2 搜索网络资源
6.4.3 下载网络资源
6.4.4 发送电子邮件
6.4.5 文件上传
6.5 计算安全
6.5.1 计算机病毒及分类
6.5.2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6.5.3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清除
6.5.4 网络安全
习题六
第7章 多媒体技术基础
7.1 多媒体技术概述
7.1.1 多媒体的概念
7.1.2 多媒体的关键技术
7.1.3 多媒体计算机
7.2 多媒体信息处理基础
7.2.1 声音
7.2.2 图形与图像
7.2.3 动画与视频
7.3 多媒体课件制作
7.3.1 多媒体课件的创作流程
7.3.2 多媒体课件的创作工具
案例九 枟诗词赏析枠
习题七
第8章 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 2003
8.1 网页设计概述
8.1.1 网页基础知识
8.1.2 网站的规划
8.2 FrontPage 2003基础
8.2.1 FrontPage 2003窗口组成
8.2.2 创建简单网页
8.3 站点操作及发布
8.3.1 创建站点
8.3.2 发布站点
8.3.3 在Windows中安装IIS
习题八
参考文献
……
序言 本书根据教育部2006年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有关“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结合普通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计算机教学实际情况编写而成。全书以使学生具备~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软硬件技术、培养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为目标,全面介绍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重要的概念和应用技能,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大量贴近实用的案例,注重操作技能的训练,力求将计算机基础知识介绍和应用能力培养完美结合。
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书特别注重易学性和实用性,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配备了上机实验指导电子光盘(包括素材),以提高上机实验的效率和质量。此外,本书配有免费的电子课件,方便教师教学使用。除考虑到初学者的入门学习外,本书还考虑到有一部分同学已经学习、使用过计算机,因此增加了一些内容和操作技巧,兼顾基础和提高。同时本书还涵盖了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相关内容,以提高同学的获证能力。
本书由长期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科研工作的骨干教师编写。第1章由王敏娜编写,第2章由赵晴凌编写,第3章由赵勇编写,第4章由方涛编写,第5章由高轶编写,第6章由葛宇编写,第7章由林蓉华编写,第8章由邓超成编写。
全书由邓超成、赵勇主编,赵勇、林蓉华统稿。四川师范大学公共计算机教学中心的教师对本书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宝贵的意见,本书的编写也得到了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特此一并表示感谢!
文摘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在电子计算机问世后短短的半个多世纪里,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不断普及,正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逐步进入家庭。计算机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近20年来,计算机的应用不断深入,日益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于是人们形象地把电子计算机称为“电脑”。
1.1计算机概述
计算机是一种能对数字化信息进行自动高速运算的通用处理装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最深远的新兴学科之一。计算机产业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为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战略产业。
1.1.1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1.计算机的产生
现代计算机问世之前,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式计算机、机电式计算机和萌芽期的电子计算机三个阶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军事科学技术对高速计算工具的需要尤为迫切。在此期间,德国、美国、英国都在进行计算机的研发工作,几乎同时开始了机电式计算机和电子计算机的研究。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于1946年2月15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它主要用于计算弹道的各种非常复杂的非线性方程组。众所周知,这些方程组是没有办法准确求解的,只能用数值方法近似地进行计算,因此研究一种快捷准确的计算工具很有必要。ENIAc完全满足了这种要求,它后来经多次改进而成为能进行各种科学计算的通用计算机。
从技术角度而言,ENIAC并没有太明晰的CP[J概念。因为它采用电子管作为基本电子元件。ENIAC用了18000多个电子管,而每个电子管大约有一个普通家用25w灯泡那么大。这样,整部电脑高8ft(1ft=0.3048m)、宽3ft、长100ft,占地170m2,重达30t,耗电高达140kW,每秒能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而人最快的运算速度每秒仅5次加法运算),还能进行平方和立方运算,计算正弦和余弦等三角函数的值及其他一些更复杂的运算。这样的速度在当时已经是人类智慧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