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宗教 >

宗教文化旅游与环境保护:宗教文化旅游与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2010-03-11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页码:26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 ·ISBN:7811084899 ·条形码:978781108489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宗教文化旅游与环境保护:宗教文化旅游与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去商家看看
宗教文化旅游与环境保护:宗教文化旅游与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去商家看看

 宗教文化旅游与环境保护:宗教文化旅游与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页码:26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
·ISBN:7811084899
·条形码:978781108489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宗教文化旅游与环境保护》是冯金朝教授主持的中央民族大学“211工程”科研课题的一个分支,课题名称是“经济管理体制对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全书内容包括宗教文化中的生态观、宗教文化旅游的基本理论及实践、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影响、旅游活动对民族地区环境的影响、宗教文化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宗教生态旅游、民族地区宗教生态旅游开发案例。
作者简介 王亚欣,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在读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宗教学专业博士。长期从事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与管理、宗教文化旅游等方向研究。曾参加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项目子课题“藏传佛教与民族关系研究”和“民族地区公共服务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11工程”项目“民族地区战略环境评价研究”;主持中央民族大学《旅游学概论》精品课程建设;在《旅游学刊》、《经济地理》、《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编高等学校教材及其他书籍4部。多次赴甘肃、云南、四川、内蒙古、西藏等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
目录
绪言
一、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及主要生态工程
二、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可行性分析
三、民族地区发展宗教文化旅游的生态意义
四、我国宗教文化旅游的现状

第一章宗教文化中的生态观
第一节佛教文化中的生态观和生态实践
一、有关佛教生态观和生态实践的相关研究
二、佛教的自然观、生命观和理想观
三、佛教的生态实践
第二节道教文化中的生态观与生态实践
一、有关道教生态观和生态实践的相关研究
二、道教的生态观
三、道教的生态实践
第三节伊斯兰教中的生态观和生态实践
一、有关伊斯兰教生态观和生态实践的相关研究
二、伊斯兰教的生态观
三、伊斯兰教的生态实践
第四节基督教中的生态观和生态实践
一、有关基督教生态观的相关研究
二、基督教的生态观
三、基督教的生态实践
第五节中国少数民族的宗教生态观和生态实践
一、藏族的生态观与生态实践
二、云南少数民族的宗教生态观和生态实践

第二章宗教文化旅游的基本理论及实践
第一节宗教文化旅游的基本含义
一、宗教文化旅游的概念
二、宗教文化旅游的定义
三、宗教文化旅游的特点
第二节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一、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二、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
三、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四、宗教文化旅游项目产品
五、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我国民族地区宗教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一、民族地区发展宗教文化旅游的优势条件
二、民族地区宗教文化旅游限制因素

第三章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影响
第一节影响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因素
一、影响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区位因素
二、影响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自然因素
三、影响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社会经济因素
第二节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和特点
一、陆地植被锐减
二、水土流失、土壤沙化严重
三、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四、环境污染严重
五、湿地面积减少
第三节民族地区生态问题的影响
一、民族地区生态问题的空间影响
二、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演变
三、民族地区的生态问题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四章旅游活动对民族地区环境的影响
第一节旅游活动对民族地区环境的正面影响
一、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促进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
三、发展旅游业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资金
第二节旅游活动对民族地区环境的负面影响
一、旅游活动对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造成的负效应
二、旅游活动对民族地区环境影响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宗教文化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宗教文化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宗教文化旅游促进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二、宗教文化旅游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二节生态环境状况对宗教文化旅游的影响
一、生态环境是宗教文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良好的生态环境会增强宗教文化旅游的感染力
三、环境优美是宗教文化旅游的基础
第三节正确处理宗教文化旅游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一、正确认识宗教文化旅游,加强环境保护教育
二、搞好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三、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四、强化法制观念,严格监管和制止新的环境破坏

第六章宗教生态旅游
第一节宗教生态旅游的理论依据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旅游可持续发展概述
第二节宗教生态旅游的思想背景
一、西方“深生态学”思想
二、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
第三节宗教生态旅游的内涵和特征
一、宗教生态旅游概念的提出
二、宗教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涵

第七章民族地区宗教生态旅游开发案例
第一节香格里拉松赞林寺宗教生态旅游的开发案例
一、松赞林寺宗教生态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二、松赞林寺宗教生态旅游开发设计方案
第二节江苏茅山道教生态旅游开发案例
一、茅山道教生态旅游开发的意义
二、茅山道教生态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三、茅山道教生态旅游产品开发设计
参考文献
……
序言 经济体制对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既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理论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用来指导未来的实践。
我国民族地区国土辽阔,面积超过6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0%以上。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的圆满解决,将对我国其他地区的环境优化问题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在这样辽阔的国土上,在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优化,绝非易事。首先,我国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治理起来难度极大。在这一区域内,多山区、丘陵,多沙漠、戈壁,在辽阔的西北地区还严重缺水,甚至连最简单的生态系统都难以维持,更谈不上同时还要支撑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了。同时,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许多地方的支柱产业是低层次的产业,其科技含量与入力资源要求较低,对自然资源的占用却较多。这样的区域经济结构,当然为自然环境的优化带来了障碍,这也构成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优化这一两难问题。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民族地区已处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恶化的重灾区,急需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并从根本上扭转这一不利局面。
文摘 第二章 宗教文化旅游的基本理论及实践
宗教文化旅游是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的旅游活动之一。僧侣、道士的云游,与文人、商人、官绅的旅行等一起成为古代旅行的主要形式。现代旅游中,宗教文化旅游也一直作为重要的旅游形式在旅游活动中占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实和国内旅游业的兴起,宗教文化旅游得到迅速发展。大批游客以高度的热情参与到形式多样的宗教旅游活动中,旅游界和宗教界也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宗教旅游项目的开发中,宗教旅游呈现出供求两旺的良好发展势头④。第一节 宗教文化旅游的基本含义
尽管宗教文化旅游作为传统的旅游方式,早已被人们所熟悉并受到广大旅游者的青睐,但是有关宗教文化旅游的理论研究还不完善。在学术界,陈传康等的《陆丰县的海滨资源开发层次结构》中把元山寺为中心的宗教旅游作为资源开发的一个层次,是最早涉及宗教旅游开发的论文。此后,陈传康又发表了《宗教旅游及其政策研究》,至此宗教旅游才被提到正式研究议程上。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