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宗教 >

许地山论道

2010-03-11 
基本信息·出版社:九洲出版社 ·页码:269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 ·ISBN:7801954696 ·条形码:978780195469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许地山论道 去商家看看
许地山论道 去商家看看

 许地山论道


基本信息·出版社:九洲出版社
·页码:269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
·ISBN:7801954696
·条形码:978780195469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中国大陆研究道教而成“学”,系比较晚近之事。二十世纪初“国学”之名浙兴,道教研究列其中,被人偶尔涉及。“五四”运动后文史及医学史、化学史等研究者,以西方学术框架研究道教,颇有斩获。其中就有许地山著《道藏通检》、《道教思想与道教》(《燕京学报》第2期,1927年)、《道教之根本思想及其对于人人生的态度》(《读书季刊》第1卷第2期,1935年)等。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被称为道教研究之发轫期,许地山之《道教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正是此期之突出成果,许地山成为“系统梳理道教历史的先驱者”,书成为“第一部道教的专史”,“力求系统梳理道教发生、发展历史的先驱性著作”。三年之后,傅勤家之《中国道教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出,道教学术方成为独立研究对象。再过七十年,道教6研究终成为国际性大学问“大批有生力量涌入开垦的热土”……
历代道教学者,晋有葛洪(弘),南北朝有陶弘景,唐有成玄英、李荣、王玄览、司马承祯、吴筠、李鉴,五代十四有杜光庭、谭峭,宋有陈抟、张伯端、陈景元、白玉蟾,金元有王重阳、邱处机、俞炎、杜道坚、雷思齐、张雨,明有张宇初、赵宜真、陆西星,清有王常月、李西月、黄裳……
本书源于《道教史》。《道教史》之初版只有上编,七年后作者去世。依“弁言”,该书上编“述道教及预备道教底种种法术”,下编“术道教发展中教相与教理”。有人说下编有遗稿留存,但迄求未发现,故书终完整,“讲道”亦终不及“教相与教理”……
本书可供道教与道教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中国近现代文化之研究家或爱好者,宗教学之研究家或爱好者,许地山之研究者……
作者简介 许地山,生于1892年,卒于1941年,名赞堃,号地山,笔名落华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说福建龙溪人或台湾台南人。19250年读燕京大学文科三年,宗教学院三年,先后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印度等地研究宗教史、比较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民俗学、佛教等。1927年回国,任教于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及香港大学等,比较宗教学、道教史为重点研究领域。因《佛藏子目引得》及《道教史》而成名。
编辑推荐 历代道教学者,晋有葛洪(弘),南北朝有陶弘景,唐有成玄英、李荣、王玄览、司马承祯、吴筠、李鉴,五代十四有杜光庭、谭峭,宋有陈抟、张伯端、陈景元、白玉蟾,金元有王重阳、邱处机、俞炎、杜道坚、雷思齐、张雨,明有张宇初、赵宜真、陆西星,清有王常月、李西月、黄裳……
本书源于《道教史》。《道教史》之初版只有上编,七年后作者去世。依“弁言”,该书上编“述道教及预备道教底种种法术”,下编“术道教发展中教相与教理”。有人说下编有遗稿留存,但迄求未发现,故书终完整,“讲道”亦终不及“教相与教理”……
目录
弁言
绪说
 一 上品道、中品道与下品道
 二 方内道与方外道
 三 清静说、炼养说、服食说及经典科教说
 四 正真教、反俗教、训世教
……
文摘 书摘
人生的根本欲望是生的意志,如果修己治人要无欲无为,就不能不否定
人间,像佛教一样,主张除灭意志和无生。现在书中找不出一句含有这种意
义的句子。《老子》也含有中国思想的特性,每一说理便是解释现实、生活
的直接问题,不但肯定人生,并且指示怎样保持的方术。人的本性与道的本
质的关系如何,《老子》一样地没有说明,甚至现出矛盾。如五十六章“知
者不言,言者不知”是书中最矛盾的一句话。知者和言者都是有为,不言可
以说是无作为,不知却不能说是无为。既然主张无为,行不言之教,为什么
还立个知者?既然弃知,瞎说一气,岂不更妙!大概这两句是当时流俗的谣谚
,编《老子》的引来讽世的。《老子》中这类矛盾思想大抵都含着时代的背
景。编者或撰者抱着反抗当时的文化、道德和政治。在那时候,人君以术临
民,人民以智巧相欺,越讲道德仁义,人生越乱,于是感到教育无功,政治
无效,智慧无利,言说无补。在文化史上,这种主张每出现于社会极乱的时
代,是颓废的、消极的。这种思想家,对于人生只理会它的腐败的、恶的、
破坏的和失败的方面,甚至执持诡辩家或嬉笑怒骂的态度。他对于现实的不
满常缺乏革新的理想,常主张复古。这可以叫做黑暗时代哲学,或乱世哲学

乱世哲学的中心思潮只能溢出两条路,一是反抗既成的组织与已立的学
说,二是信仰机械的或定命的生活。走这两条路的结果,是返古主义与柔顺
主义。因为目前的制度、思想等,都被看为致乱的根由,任你怎样创立新法
,只会越弄越坏,倒不如回到太古的朴素生活好。又,无论你怎样创制,也
逃不了已定的命运,逃不了那最根本的法理或道。
P31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