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页码:54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43860376/9787543860377 ·条形码:9787543860377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共和国长城:中国人民解放军60年(1949-2009)战斗历程 |
 |
|
 |
共和国长城:中国人民解放军60年(1949-2009)战斗历程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页码:54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43860376/9787543860377
·条形码:978754386037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共和国长城:中国人民解放军60年(1949-2009)战斗历程》内容简介:胡锦涛十分重视坚持和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本观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胡锦涛的这一重要论述,是指导全党全国全军的强大思想武器。
胡锦涛主持军委工作以来,针对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建设和运用面临的新的客观条件,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开创军队建设和运用的新局面而不懈努力。这一时期,军队面临的安全形势主要特点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军事安全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上升,亚太地区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仍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中国的安全环境继续有所改善,但仍面临长期、复杂、多元的安全威胁与挑战。据此,胡锦涛适时地提出加强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思想。一是,强调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二是强调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三是强调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统一的整体,必须全面加强、协调推进;四是强调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又好又快地发展。
作者简介 谭江山,1966年3月生,湖北利川人,土家族。1983年9月入伍。现为国防大学政治部干部部部长,大校军衔。先后取得两个军事学学士学位和军事学硕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国防战略管理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先后任作战部队排长、副连长、作训股长,国防大学战略教员,干部部干事、副部长,新疆军区某步兵师代政委等职。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参与过乌鲁木齐“7.5”事件维稳行动。荣立三等功3次。对军队院校政治工作、特别是人才培养和干部队伍建设、军事战略、军事思想和军事历史有一定研究,先后主持参与军委、总部和国防大学重大课题20余项,政策制度调整改革多项,还参与了《彭雪枫军事文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等文集的编写工作。参与主编与主笔了《一代巨人毛泽东》、《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学习概要》、《论国防科学发展观》、《中国人民解放军50年(1949-1999)光辉历程》、《使命》、《人民军队奋进之路》等重要著作。在核心期刊发表重要文章10余篇。多项成果获奖,其中《一代巨人毛泽东》获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
编辑推荐 《共和国长城:中国人民解放军60年(1949-2009)战斗历程》是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序篇
一、革命战争年代在极其艰难曲折的道路上开创了人民军队建立,发展和胜利的历史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而创建人民军队
(二)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而发展人民军队
(三)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彻底推翻“三座大山”的反动统治而壮大人民军队
二、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军队的建立、建设和发展依赖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指引
(一)毛泽东人民军队思想是造就威武、文明、胜利之师的科学体系
(二)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是克敌制胜的根本法宝
(三)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是正义之军战无不胜的“游泳术”
三、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军队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粉碎了国民党的四次反革命“围剿”,进行了二万五千早长征,为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后形成打下了基础
(二)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抗击了大部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的伪军,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三)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歼灭了国民党军主力,推翻了蒋家王朝,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根本基础
固国篇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27年间,军队建设和运用面临的历史条件
(一)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
(二)从1956年9月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到1966年5月上旬“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夕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
(三)从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由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共中央通知(简称“5·16”通知)开始,
到1976年10月6日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为止的10年,在中国现代史上,称为“文化大革命”时期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建立强大的国防军而奋斗
(一)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用马列主义武装全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二)在军队中实施文化教育,积极提高官兵的文化素质
(三)加强以“五统四性”为主要内容的正规化建设
(四)注重掌握最新的装备和最新的战术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年间,军队为保卫和建设祖国作出重要历史贡献
(一)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军队作出的重要贡献
(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军队做出的重要贡献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军队作出的重要贡献
改革篇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军队建设和运用面临的背景和条件
(一)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科学内涵
(二)科学揭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军队建设和运用急需回答的根本问题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而奋斗
(一)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总目标的提出和贯彻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
(三)军队建设要服从经济建设大局,在大局下行动
(四)认清时代主题,正确贯彻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
(五)强调改善武器装备,增强战斗力的物质基础
(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提高战斗力的根本因素
(七)调整军队体制编制,裁军百万,实现人和武器装备的最佳结合
(八)坚决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
(九)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
(十)积极加强后勤建设
(十一)坚持依法治军,从严管理
(十二)深入开展军事学术研究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军队为保卫祖国、保卫四化建设而斗争的主要贡献
(一)实行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
(二)积极参加和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三)积极参加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
(四)积极参加抢险救灾
(五)为和平统一祖国而努力
(六)参加军事外交
创新篇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建设和运用面临的背景和条件
(一)这一时期,在经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以后,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国际形势总的继续走向缓和,但天下仍很不太平
(二)这——时期,在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推动下,世界军事迅猛发展
(三)这一时期,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给军队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也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为实现“五句话”的总要求,解决两大历史课题而不懈探索和进取
(一)江泽民在《二十年来军队建设的历史经验》中,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20年来,军队建设的七条根本经验
(二)江泽民在《十年来军委工作的回顾和总结》中,概述了军委工作的14条主要指导思想和原则
(三)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阐明了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的方针和任务
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解决军队打得赢、不变质两大课题而积极作贡献
(一)为国戍边,常备不懈
(二)减少军费投入,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三)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参加抢险救灾斗争
(五)参加国家科学考察研究实验任务
(六)扫除边境地雷,为民安全造福
(七)参加反毒品反走私反偷渡斗争
(八)接管和履行香港、澳门防务事宜
(九)参加军事外交活动
(十)在大抗洪斗争中军队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新征篇
一、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建设和运用面临的背景条件
二、新世纪新阶段推进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实践
(一)坚持全局观点和辩证观点,强调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二)坚持全面观点和实践观点,强调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三)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的观点,强调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四)坚持辩证统一的观点,强调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统一的整体,必须全面加强、协调推进
(五)坚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观点,积极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人民军队在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中阔步前进
(一)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客观实际,履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
(二)加紧军事斗争准备,履行保卫祖国神圣使命
(三)积极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为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四)以精神文明风范为和谐社会增辉
(五)在抢险救灾中奋发有为
(六)积极参加其他方面的救助活动
(七)为实现平安奥运作出突出贡献
(八)做维护世界和平的文明之师
(九)远赴亚丁湾,履行护航使命
(十)在履行军队使命中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军队建设和运用的进步和发展是党政军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后记
……
序言 2009年10月1日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60周年盛大节日。在此之前的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82周年喜庆日。此时此刻,很有必要回顾和总结我军诞生以来,特别是伴随新中国60年以来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很有必要从中汲取和发扬宝贵的历史传统,用以指导我们新的伟大实践。毛泽东曾深刻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如果指导一个伟大革命运动的政党,没有革命的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地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因此,不管是军队的官兵,还是地方的同志,尤其是高中级领导干部,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征途上,注重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地学习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实践、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显得特别重要和迫切。
正在思考这个重要问题时,一部《共和国长城——中国人民解放军60年(1949-2009)战斗历程》的著作摆在我的面前,请我审读并作序。我觉得从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上,历史和现实的紧密结合上,系统地、科学地编写这么一部书,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摘 第一,科学分析军队整顿的根据。邓小平对于军队要整顿的根据作了深刻分析,指出:军队整顿是恢复优良传统的要求,是消除派性的要求,是增强纪律的要求,是解决各种现存问题的要求。他说,我们这个军队有好传统,从井冈山开始,毛泽东就为我军建立了非常好的制度,树立了非常好的作风。我们这个军队是党指挥枪,不是枪指挥党,经过长期反对军阀主义的斗争,军队内部很团结,联系群众也很好。可是从1959年林彪主管军队工作起,特别是在他主管的后期,军队被搞得相当乱。现在好多优良传统丢掉了,军队臃肿不堪。军队的人数增加很多。军费开支占国家预算的比重增大,把很多钱花费在人员的穿衣吃饭上面。更主要的是,军队膨胀起来,不精干,打起仗来就不行。军队绝大多数同志对这种现状是不满意的。因此,军队要整顿,使军队的人数要减少,编外干部太多要处理,优良传统要恢复。再者,军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大问题,就是闹派性,有的单位派性还很严重。要安定团结,就必须消除派性,增强党性。再就是军队的纪律太差,要加强纪律性。还有一些问题,如落实政策等,也要一一解决。总之,解决军队上述问题都要求军队必须整顿。这就是毛泽东同志提出军队要整顿的客观依据之所在。
第二,明确军队整顿的任务。邓小平在充分论证军队要整顿的根据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指明了军队整顿的主要任务。邓小平强调:首先应当肯定,我们的军队不管是建国以前还是建国以后,总的状况是好的,是经得起考验的。我们的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柱石,然而,军队也存在一些问题,概括起来,是五个字,即肿、散、骄、奢、惰。军队整顿的任务,主要是整这五个字。关于如何完成整顿的任务,邓小平指出:要把“军队要整顿”、 “要准备打仗”,作为军委工作的两件大事,作为军队工作的纲,切实抓紧抓好;搞好军队整顿,首先要靠老同志的传帮带;要调整好各级领导班子;要平山头,交流干部;要提高干部的指挥水平、管理水平;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要研究解决军内团结、军地团结和军民关系等等问题。
后记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一再强调,军队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军事思想的伟大旗帜,要发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要全面贯彻落实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要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等等。胡锦涛的这些重要指示和论述,含义极为深刻,内容十分丰富。我们理解,其主要精神实质就是——听党指挥,高举旗帜;服务人民,忠于使命;英勇善战,克敌制胜;科学发展,富国强军。这些重要精神,是对人民军队长期建设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再创辉煌的行动指南,是人民军队胜利奋进的康庄大道。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为了在新的起点上,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上,历史与现实的紧密结合上,继往与开来的紧密结合上,深入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胡锦涛关于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建设和运用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我主编了《共和国长城——中国人民解放军60年(1949-2009)战斗历程》一书。同时,编写这部书也是我就读中国科学院国防战略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的一个作业。国防大学基本系学员张利上校担任这部书的副主编,为该书编写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在编写这部书的过程中,得到国防大学军队建设研究所原所长、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姚延进少将的积极帮助和指导。参加该书编写的还有:国防大学干部部陈宏、李伟明、曹纪纲、冯绍锋、阮炜、谭开咏、张平、陈海祥,以及军队某部周光斌、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