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3
基本信息·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页码:186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7月 ·ISBN:7533637712 ·条形码:978753363771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3 |
 |
|
 |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3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页码:186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7月
·ISBN:7533637712
·条形码:978753363771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尤在剖辨六祖慧能与神会之异同,其次乃属禅宗与此下理学之关系。全书以考据方法来陈述思想,即是以历史演变来阐述思想史承先启后之关键所在。语必有证,不尚空论,而义皆特出。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著名历史学家。1912年即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任教。1949年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钱氏为学,兼涉四部,博大精深,著述数十种,享誉海内外。有关经部者,有《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有关史部者,有《秦汉史》、《国史大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史记地名考》;有关子部者,有《孔子传》、《论语新解》、《庄子纂笺》、《庄老通辨》、《先秦诸子系年》、《朱子新学案》;有关集部者,有《理学六家诗抄》等。另有数百篇学术论文。后辑为《钱宾四先生全集》五十四卷。
媒体推荐 序
本书第二编第一册所收,起自西汉,迄于南北朝,凡得散篇论文共十二篇。其有关两汉经学者,大多收于《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其有关魏晋清谈,自王弼、何晏以下诸家,有一部分收入《庄老通辨》。此编皆不复载。作者复有《秦汉史》、《中国思想史》、《国学概论》、《国史大纲》诸种,与此编有关涉,皆可参读。
一九七七年初春钱穆识于台北
外双溪之素书楼,时年八十有三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尤在剖辨六祖慧能与神会之异同,其次乃属禅宗与此下理学之关系。全书以考据方法来陈述思想,即是以历史演变来阐述思想史承先启后之关键所在。语必有证,不尚空论,而义皆特出。
目录 序
读《陆贾新语》
中国古代大史学家——司马迁
司马迁生年考
太史公考释
刘向《列女传》中所见之中国道德精神
……
文摘 书摘
略述刘邵《人物志》
今天我要约略讲一部将两汉学术思想开辟到另一新方向之书,此即刘邵之《人物志》。此书仅有两卷、十二篇。刘邵之时代已下至三国,此书以前向少为人注意;直至最近,始有提及。我们一看其书名,即知此书是专讨论人物的。我尝谓中国文化传统特别注重于人文主义,因此也特别着重讲人物。如在《论语》中,即曾批评自尧舜以下直到孔子当时之各类人物;《孟子》书亦然。中国人一向甚重视对人物之批评,此乃中国思想一特点。
因讲政治教化皆需人。在汉代,政府用人必以读书人为条件;读书必以通经为条件;非读书通经即不得从政。此在孔孟当时,可谓仅存有此一理想;而到汉代,却已真在制度上实现了。政教合一,政治上之人物即是学术上之人物,此项制度,可谓是根据了经学中之最高理论而来。但后来汉代亦趋衰乱,终至于不可收拾,此中原因何在,岂不深值时人猛省?在汉代开始时,讲黄老无为,但亦须有理想适合人来推行,不是随便讲黄老学的都能胜仟愉快。为何到东汉末年,产生了黄巾、董卓之乱,终于导致三同分裂?不容得当时人不觉悟到政治上之失败,其理由即因于政治上二用人之不够理想。故退一步先从人物方面作研究,庶可希望在政治卜能用到合理想、合条件之人。此亦可谓是一个反本穷源的想法。刘邵《人物志》即根据此一时代要求而写出。
《人物志》主要在讨论人物。物是品类之义。将人分成许多品类,遂称之为“人物”。西方人常依职业或知识来分人物,如宗教家、医生、律师或某类专门学者,这些都从外面职业知识分。中国人却重在从人之内面品性道德分。此一态度,显然与西方不同。中国人向来看重人的道德、性情,如《论语》中讲“仁、孝”,讲“圣、贤”,讲“君子、小人”,此等皆是道德上字眼。汉人最讲求道德,及汉代中央政府崩溃后,曹操却提出了新鲜口号,他说:“治天下,平时尚德行;有事尚功能。”他把才干看重在德行之上。若论曹孟德自己,就其道德论,实在太差了;然其人甚能干,正是乱世之奸雄。在此一风气下,更激起有思想者之郑重注意,于是方有刘邵《人物志》之出现。
孟子曾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孔子亦曾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义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从个人立场讲:当世界陷于绝望时,只有退避一旁,采明哲保身之一法。但自另一方面讲:世道否塞,终需要物色人才来扭转此局面。刘邵写《人物志》,并非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