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特色类别 > 杂志 >

法学家茶座(第3辑)

2010-03-11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页码:160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7月 ·ISBN:7209032754 ·条形码:978720903275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法学家茶座(第3辑) 去商家看看
法学家茶座(第3辑) 去商家看看

 法学家茶座(第3辑)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页码:160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7月
·ISBN:7209032754
·条形码:978720903275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法学家茶座》虽然推出的时间不算太长,但是已经在国内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可以说是“叫好又叫座”。这其中,既离不开众多作者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广大读者的一片厚爱。《茶座》推出后,编辑部经常收到热心读者的来信,很多读者朋友给予《茶座》很高的评价,还有一些读者朋友向我们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对于所有这些支持和关注《茶座》的朋友,我们始终心存感激:无论是您的鼓励还是鞭策,无论是您的意见还是建议,都将成为我们进一步办好《茶座》的巨大动力。
  《社会学家茶座》是一本以社会学知识分子为读者对象的学术论文著作。以刊载论文为主,内容包罗万象。汇集何家弘、梁治平、刘桂明、张明楷、孙笑侠、陈兴良、信春鹰等等一大批名流学者的美文佳作。他们将所思所感述逐笔端,奉献给广大读者。
  本书内容丰富精彩,具有较高的知识性及可读性,是您极佳的学术读物。
媒体推荐 卷首语
          乌龙茶座法学家
  根据制作工序不同,成品茶可以分为三大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绿茶是没有经过发酵的茶;红茶是经过发酵的茶;乌龙茶则属于半发酵的茶。而所谓发酵,通常指高等植物在密封条件下,通过真菌类微生物产生的酶的催化作用,进行无氧呼吸并形成特殊生化反应的过程。工序不同,茶的颜色和味道便有了差异。笔者没有做过专门的调查,但是在我的印象中,中国人多饮绿茶,西方人则多喝红茶。笔者在生活中喜欢平静淡雅,从性格角度说,自然偏爱绿茶。然而,随着年龄增长,我的肠胃功能减弱,且有胃寒,故从中医角度论,不宜常饮绿茶。由于红茶的味道浓重得近于苦,而我又不喜欢像西方人那样在茶中添加砂糖和牛奶,所以只得选择乌龙茶——如果我想喝茶的话。
  倘若套用时下年轻人流行的“星座之说”,法学家似乎也可以分为“红茶座”法学家、“绿茶座”法学家和“乌龙茶座”法学家。难道法学家也会发酵么?此话虽有失儒雅,但却耐人寻味。诚然,活人的躯体不会发酵,但活人的思想在一定的催化作用下却会“发酵”,于是就有了膨胀的理想,变异的思维,以及超凡脱俗的奇思妙想。近年来,中国的法学界颇有些“西风烈”。于是,一些法学家的思想就开始“发酵”,以至于义无反顾地告别“绿茶”,专喝“红茶”,似乎一夜之间就想让西方的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在中国的土壤上生根开花。当然,也有些法学家视“绿茶”为国粹,坚持不懈地挖掘并固守中国法治的“本土资源”,并希冀能够发扬光大。还有些法学家则如我一般,颇有些中庸地选择了“乌龙茶”。如果说“红茶座”法学家由于“发酵”作用而活跃在理想之中,“绿茶座”法学家由于根本没有“发酵”而沉迷于现实之中,那么,“乌龙茶座”法学家则因为“半发酵”的作用而生活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不过,读者们千万不要把乌龙茶与“乌龙球”等同起来,喜爱乌龙茶的法学家可不是经常“自摆乌龙”啊。
                                 何家弘
                               于香港九龙塘喇沙阁
编辑推荐   《法学家茶座》虽然推出的时间不算太长,但是已经在国内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可以说是“叫好又叫座”。这其中,既离不开众多作者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广大读者的一片厚爱。《茶座》推出后,编辑部经常收到热心读者的来信,很多读者朋友给予《茶座》很高的评价,还有一些读者朋友向我们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对于所有这些支持和关注《茶座》的朋友,我们始终心存感激:无论是您的鼓励还是鞭策,无论是您的意见还是建议,都将成为我们进一步办好《茶座》的巨大动力。
  《社会学家茶座》是一本以社会学知识分子为读者对象的学术论文著作。以刊载论文为主,内容包罗万象。汇集何家弘、梁治平、刘桂明、张明楷、孙笑侠、陈兴良、信春鹰等等一大批名流学者的美文佳作。他们将所思所感述逐笔端,奉献给广大读者。
  本书内容丰富精彩,具有较高的知识性及可读性,是您极佳的学术读物。
目录
[卷首语]何家弘 乌龙茶座法学家门
[法治漫谈]湖 舟 法治如何让政治清明
何家弘 反腐败的“六小理论”(下篇)
梁治平 没有市民社会的市民法典
刘桂明 谁是君子,谁是小人?
[法学札记]张明楷 “本质不同”背后的相同
……
文摘 书摘
  家庭本应是宁静平和并充满温馨的生活港湾。但不幸的是,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着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暴力,譬如丈夫打老婆。虽然家庭暴力经常遭到人们的口诛笔伐,但是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这种现象都一直未能禁绝。有人把家庭暴力的原因归结为打人者的脾气太坏,笔者却不以为然。打人者脾气暴躁可能是产生家庭暴力的一个因素,但绝不是惟一的因素,甚至在一般情况下也不是关键的因素。就这种社会现象而言,最重要的因素是在这些家庭及相关的社会环境中缺乏对打人者的制约力量,或者说;力量失衡是产生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在那些打老婆的丈夫中间,许多人在外人面前也是彬彬有礼的绅士,许多人在外面从不曾打人。而在那些打老婆的丈夫后面,往往都有一个软弱可欺、逆来顺受的妻子。由此可见,一方的专横跋扈,往往是因为另一方的俯首帖耳;一方的粗暴蛮横,往往是因为另一方的忍气吞声。
  一位中国姑娘与一个日本青年在黄浦江畔坠人爱河,随后便远嫁东洋。婚后,夫妻恩爱,生括幸福。但是、那位日本青年本来就有大男子主义的传统思想,加上婚后的行为约束机制减弱,便开始打老婆。不过,这位中国姑娘既明事理,也很倔强:你爱我,我也爱你;你打我,我就跟你玩命。有一次,丈夫在外面工作不顺心,晚上回家后对她拳打脚踢,她急了,抓起剪刀就把丈夫给“捅了”;还有一次,他们共同在公园休闲,丈夫因为一点琐事当众打了她一个嘴巴,她立即捡起一块石头把丈夫的脑袋给“开了”。当然,事后她都把丈夫送进医院并精心照料。这两件小事教育了那位丈夫,从此他再也不敢逞“日本大丈夫”的威风占据说,他们后来的家庭生活很和美,夫妻相敬如宾。我想,倘若那位妻子开始挨打时逆来顺受,那么她可能这一辈子都要忍气吞声了。 
  由夫妻关系,我又联想到官与民之间的关系。古今中外官与民历来是一对矛盾。无论你否认也好,掩饰也好,它都是客观存在的。因为一方是管人的,另一方是被人管的,所以天生就是一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的关系。诚然,人们在“官民”关系中的身份往往具有两重性。一个人在某些场合是“官”,但是在另外一些场合又变成了“民”。换言之,官与民是相对而言的。特别是在我们这个官“有点儿多”的社会中,官与民的界限有时确实很难划分。例如,科长算不算官?这得看对谁来说。对于科员来说,科长就是官;但是对于处长局长来说,科长又成了民。因此,我在这里说的官与民并没有具体的指向,只是抽象的概念。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