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段祺瑞

2010-03-11 
基本信息·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页码:31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204083210/9787204083213 ·条形码:9787204083213 ·版本:第1版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段祺瑞 去商家看看
段祺瑞 去商家看看

 段祺瑞


基本信息·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页码:31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204083210/9787204083213
·条形码:978720408321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细说北洋

内容简介 《段祺瑞》内容简介:全书以细致的历史人物传记和史评笔法,叙说了从清末到民国初年北洋军阀从发生发展到执掌政权和最终结束这一段时间的历史。全书征引了大量难以见到的史料,并附有大量的历史照片,也有许多当代有关民国史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作者的独到见解,加之以作者娓娓道来的叙述,使得全书具有相当高的可读性。
作者在《段祺瑞》创作中,注意到了趣味性、严肃性、通俗性的结合,着力于吸引读者,既有正史的叙述,又有杂官稗史的考证,妙趣横生,其味无穷。适合各年龄段愿意了解这一段历史和人物的读者阅读。
编辑推荐 《段祺瑞》:段祺瑞,北洋军阀皖系首领。入天津武备学堂炮科。1889年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派赴德国学习军事。1896年到天津小站投袁世凯新建陆军,任左翼炮三营管带兼随营炮兵血糖总办,成为袁世凯的心腹。1903年后历任军令司正使、统制、提督、军统等军职。1912年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任陆军总长,国务总理,掌握北洋军政大权。袁世凯去世后任国务总理,掌控国家最高权力。1917发生府院之争,被总统黎元洪免职,离京赴津。倒黎成功后,重掌政权,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1920年7月皖系军阀垮台后,避居天津日租界。1924年10月推翻直系统治后,又出任北京临时执政。1926年4月被国民军驱逐下野,到天津日租界做寓公,从此退出政坛。1933年移居上海。1936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时年71岁。
段祺瑞性格固执,为人偏执,但为政清廉,有“三造共和”之美誉,但在其任内,南北分裂,他以国家利益为担保,向曰本帝国主义借了大量外债以图打败南方割据势力,统一中国,但在各方势力折俎下,毫无作为。被国民视为亲日派的头子、大卖国贼,特别是在他的治下,五四运动、军阀向爱国游行的学生开枪,都为后来的统治者开了一个恶例。
目录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的坎坷
第二章 小站练兵初展才华
第三章 逼宫清室拥护共和
第四章 执掌陆军镇压革命
第五章 功高震主反对帝制
第六章 再造共和入主内阁
第七章 大权独揽重整河山
第八章 府院之争与参战风云
第九章 段氏下台张勋复辟
第十章 三造共和讨伐复辟
第十一章 再度组阁对德宣战
第十二章 段冯体制——南北战争(一)
第十三章 段冯相左——南北战争(二)
第十四章 段冯相斗——共同下台
第十五章 参战督办任上
第十六章 巴黎和会弱国任人宰割
第十七章 “五四运动”(一)天安门前,爱国学运名垂青史
第十八章 “五四运动”(二)群情激奋,全国三罢
第十九章 “五四运动”(三)拒签和约,新文化运动继续发展
第二十章 直皖反目 兵戎相见
第二十一章 直奉开战复出任执政
第二十二章 屠杀学生 千夫所指
第二十三章 赞襄围棋事业
第二十四章 “正道居士”的晚年生活
……
文摘 插图: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的坎坷
段祺瑞家祖籍江西饶州,明末迁至湖北英山,清初又迁至安徽寿州。道光年前,段家发生了一件至惨之事:段祺瑞的曾祖父段友杰生性悭吝,仅因为妻子向穷人施舍了一碗羊肉汤,竞勃然大怒,一巴掌失手将妻子打死。当地人义愤填膺,不依不饶,段友杰自知理亏,只好搬迁到六安。
同治四年二月初九(1865年3月6日),段祺瑞出生在安徽六安太平集一个淮军军官家庭。段祺瑞降临人世之际,正是这个家庭发迹的第一个高峰。
安徽段家本以种地为生,到其祖父段佩这一代,由于政治风云突变,段家成了官运亨通的暴发户。段佩字韫山,原为一个粗通文字的农村青年,早年与刘铭传(后任台湾巡抚)关系甚笃,曾一起贩过私盐。1851年太平军兴起,咸丰帝被迫下令各省地方实力派组织团练,以镇压太平军和各地纷起的农民起义。段佩加入了当地地主组织的团练,开始担任哨备,后升为管带(相当于营长)。1861年李鸿章组建淮军,皖北许多团练队伍纷纷集体加入淮军,段佩随刘铭传、张树生、周盛波、周盛传、唐殿奎:吴长庆等所属的团练编入李鸿章的淮军,成为“铭军”(淮军中刘铭传所率领的部队)马队的一员。不久,段佩就成为刘铭传的重要助手,官至淮军统领,“以军功累得提督衔,记名总兵,励勇巴图鲁(满语,勇猛志士的意思)称号,授荣禄大夫,振威将军”。(《合肥段公年谱稿》)。
段祺瑞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新生的官宦人家。1870年段祺瑞四岁时,全家迁至合肥附近,距肥西县城五十里的小庙镇马场村豌豆洼,段家在此购田地一百亩,段祺瑞的童年、少年时期都是在这里渡过的。段祺瑞因日后功成名就,继李鸿章“李合肥”之后,被人称为“段合肥”,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但段祺瑞的父亲段从文却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生种田,别无他长,甚至不会抚养子女。段祺瑞从小就养在外婆家。段祺瑞八岁那年,其祖父望孙成龙心切,就把他带至江苏宿迁任所,当时段佩率“铭军”直属马队三营驻守在那里。远离父母的段祺瑞就在兵营附近一家私塾就读,念了七年的“之乎者也”。这七年对段的一生影响是很大的,它使年幼的段祺瑞对儒家经书有了初步的了解。段佩平时常把段祺瑞带在左右,还为他定了一门亲事,亲家是宿迁一个姓吴的举人。慢慢的,段祺瑞熟悉并喜欢上兵营生活,晚年他曾以此炫耀并自命为“将门之子”。所以段祺瑞并没有步入科举致仕之“正途”,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