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页码:20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02173080/9787502173081 ·条形码:9787502173081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季羡林人生智慧全集(珍藏版) |
 |
|
 |
季羡林人生智慧全集(珍藏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页码:20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02173080/9787502173081
·条形码:978750217308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季羡林人生智慧全集(珍藏版)》讲述了:纵览季老的人生,那些朴实无华的文字再次将心灵打动。他的每一句话都那样严肃、真情而又生动。没有华丽辉煌的殿宇,却留给人们一座硕果累累的庄园。从季老丰富的阅历中抽取那些最能体现其锋芒、感情与人生转折的片段,加以淳朴、本色而富有敬意的点评,编织成一本智慧的集锦,希望可以通过《季羡林人生智慧全集(珍藏版)》继承先生的学识,发扬先生的学风,秉承先生的遗志,广大先生的精神。
媒体推荐 他是那样的普通,普通得无法和周围的人加以区分。他如同一滴最平凡的水珠,无声地消融在大江大河的激流之中;他如同一粒最平凡的泥土,加入了无比浑厚的黄土地的浑重之中。
——北大教授 谢冕
除了学问,和季先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平和”。
——季老“关门弟子”,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钱文忠
第一次到他家,他坐在重叠如千山万壑的书堆中用功。堆在桌上的各种参考书比我还高,书中夹着纸条、卡片,令我肃然起敬。
——新华社记者 唐师曾
和他在一起,矜可平躁可释,一切多余的雕饰的东西都成为不必要的了。
——中央文史馆馆长 袁行霈
季羡林先生对于不同的观念总是奉行北大的传统“兼容并包”,绝不会固执已见。
——作家 陈建功
医院都说他是最好伺候的、配合最好的模范病人。他很坦然地对我说,自己已老朽,对他用药已无价值。他郑重建议医院千万不要用贵药,实在是浪费。
——人民网记者 梁衡
季羡林先生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目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
——央视主持人 张越
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
——2006年“感动中国”颁奖辞
编辑推荐 《季羡林人生智慧全集(珍藏版)》:长达一个世纪的人生感悟,珍藏一位智者的毕生智慧。最真诚的学习是最真挚的怀念,最朴素的阅读是最深刻和铭记。1911年8月6日生于山东省清平县(今并入临清市)官庄一个农民家庭。
1926年初中毕业以后开始学习德语。1930年-193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1946年留学德国。并学成归国。1946年-1983年。回国后于北京大学创建东方语言文学系,并担任该系教授及系主任。期间。《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印度简史》相继出版,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自1973年起,着手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1977年基本译完;1978年复出,继续担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系主任。并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副校长。
1988年以来,任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常年任教北京大学,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多部经典著作。在病房期间,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1992年,被印度瓦拉纳西梵文大学授予最高荣誉奖“褒扬状”。
2006年,被评为“感动中国”获奖人物。
2009年7月11日上午9时,在北京301医院辞世,享年98岁。
目录 第一卷 立心:听大师心灵本真独自
第一章 朴素心:人生本色即是平凡
本真是生命的底色
朴素到极点,美丽到极致
悲天悯物,安然而适意
真性情者皆心存仁爱
一语为重百金轻
第二章 平常心:牛棚里的杂记,困境中的沉思
苦中不失其乐
将荣辱毁誉置之度内
一切的不幸都只是过程
苦不入心,生命自芳华
第三章 赤子心:唯真男儿,爱国也恋家
铁血丹心,胸怀天下事
孝心无价,莫让人去空余憾
最真挚的爱情是默默相守
幸福婚姻是相敬如宾
真与忍是和睦家庭的箴言
第四章 肝胆心:人生慢路,热茶清酒敬师友
良师难遇:知恩,惜恩,报恩
君子之交淡如水
择友要听其言且观其行
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
风雨同舟,患难之中砺真情
怀旧可以净化人的灵魂
第二卷 立命:悟期颐老人睿智之思
第一章 修身:淡泊一生,成就无数
豁达地糊涂就是真正的潇洒
勤俭乃是对人生的惜福
自知,一种精神财富
人生之路没有捷径
坚强地活下去有时更勇敢
宽容的心令生命更从容
第二章 立德:感天爱地聚福缘
敬人者人恒敬之
公德的至高境界即为功德
时时自省,可得时时清醒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人不可一日无德
一身硬骨,一生不卑不亢
第三章 处世:做人笔挺,处世善良
愿与强者为友,敢与强者为敌
低头方见水中天
行事当三思而即断
忠言逆耳利于行
话说三分,含而不露的智慧
有一种智慧叫弯曲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第三卷 立学:习先生知炒家之道
第一章 为学之心:勤恳谨慎,求知若渴
知海无涯,学无止境
做学问也须以情动人
良心做学问,诚心立智者
宁敝帚自珍,不妄自菲薄
开卷有益,坐拥书城才能笑对人生
第二章 为学之法:笔耕不辍,诚可得道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竭泽而渔的学者气势
追根究底才可一窥全貌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不要让灵感与自己擦肩而过
第三章 为学之志:老来弥坚,勤修德慧
钓沽名者无贤士
岂是一个“犟”字了得
压力也是拼搏的动力
以言导行,诲人不倦
为人师表,育教亦育德
第四章 为学之智:国学撷趣,觅得智慧
美人必异于非美人者
华夏姓氏的大观园
谚语中待人接物的智慧
成语字字如珠玑,人生智慧大不同
第四卷 感旷达人生泰然抒怀
第一章 名利如云烟过眼
人到无求品自高
心如明镜便无尘
尽人事而听天命
得一时淡然,失一时坦然
第二章 有生有死才是人生
万物方生方死
用微笑温暖生命的色调
养生无术是有术
第三章 世纪人生,德昭后世
人生总有路可走
人生不是无瑕之玉
生命不因年老而尘封
辞得了尊名,辞不了尊敬
附录季羡林先生十大学术成就
后记
……
序言 最真诚的学习是最真挚的怀念
与季羡林先生并称为“未名湖畔三雅士”的张中行先生,曾经这样评价他:“(季羡林)有三种难能:一是学问精深,二是为人朴厚,三是有深情。”这简简单单的三句话看似平常,却是对一代大师的最高赞誉。
作为学者,季羡林先生诚恳严谨、勤奋求实;用自己毕生的心血仔细打磨着“学者”的丰碑。在东方学、佛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后世所仰慕的成就。
作为长者,季羡林先生平实质朴、朴素自然,以水入江河、土化大地的智慧,行走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以谦谦君子的宽容平和之风,把自己的人格打磨成了一块温润的美玉。
作为智者,季羡林先生淡泊名利、宠辱不惊,将世间百态的酸甜苦辣,人生无常的悲欢离合,都看破、忍过、放下。以恬淡闲适的情怀,实现着生命与智慧的精进。
因为理解,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珍惜。他看得透朝闻夕死的悲哀,却从不放弃求学为学、薪火传承的执著;他辨得清成败是非、功过对错,却并不影响他真诚、善良地面对世界与他人。季羡林先生以自己学者的敏锐、长者的宽容、智者的德慧,实践着为学与为人的质朴,终生用这份本真的底色保持着自己的肝胆与从容。所以,他悟透人生如镜花水月,却依然保持着对生命的热爱,对自己的要求、对他人的宽容。就像张中行先生的评价一样,这是一个有深情的人。
季羡林先生有一本叫《我的心是一面镜子》的著作。他将历史风云的变幻莫测、个人经历的坎坷顺畅与挫折都写在这本集子里。每一个时段,人们都可以看到他的“心镜”,也可以透过这面镜子看到时代的缩影,人格的完善与成长。
文摘 第一章 朴素心:人生本色即是平凡
本真是生命的底色
冰心曾为别人题过一句座右铭:"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季羡林先生对这句话印象深刻,在先生心中,做人和治学都应该追求严谨与公正,知便知,不知便是不知,唯有如此,才能保持本真的生命底色。本真的人不善做作,言行中也会自然而然地浸染上刚正不阿的色彩。
刚正不阿的人,但凡看到欠妥之事总会忍不住说些实话和真话。
季老曾经说过:"我写东西不会有套话、大话,至于真话是否全都讲了出来,那倒不敢说。我只能保证,我讲的全是真话。"一个"真"字不仅包含着真实、公正,更代表着真心实意,象征着心灵的纯洁。
季老曾在一篇名为《论广告》的文章中提到这样的情况:当今社会,每个人都是消费者,生活中无时无刻不与商品发生联系。为介绍商品而专门制作广告也无可厚非,但许多广告在制作花样翻新、规模变大、播出次数增多的情况下,却越来越不实事求是,这不能不令人担忧。
从古至今,针砭时弊之人总是会将自己置身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想必季老在写此类文章时也会面临许多压力,但出于一种说真话的意识,出于一颗不忍欺骗他人的心,他奋笔疾书,只为将心中的愤懑一蹴而就——真就是真,容不得半点虚假和欺瞒。
后记 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几经坎坷、命途多舛的学者,也是著作等身、誉满乾坤的大师。他用一个世纪的冥想来感悟现实,用一生的勤奋来实践理想。他一生都在推辞尘世给他的“美誉”,一切的名利在他看来都如“浮云过眼”。
而今,先生带着他山高水长的学者之风仙逝,但他的智慧却如岁月中沉淀的琥珀,晶莹地留在了晚辈学子的心中。作为大师的崇拜者,也许我们永远无法超越、甚至追赶大师的绝学,但却始终满怀仰慕,希望可以通过学习大师的人生智慧,以博学、本真而又充满睿智的先师为范本,在坎坷的人生之路上,收获更为丰厚的精神财富。
一本书的成功面世,必然凝结着各方面的汗水和努力。在本书出版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华夏书网全体同仁的支持与帮助。尤其是许长荣、上官紫微、李倩、齐艳杰等同志的大力配合,对此书的面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此一并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