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韩非评传(精装)

2010-03-11 
市场价:¥30.00卓越价:¥26.70为您节省:3.30元 (89折) VIP 价:¥25.90 SVIP价:¥25.36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韩非评传(精装) 去商家看看
韩非评传(精装) 去商家看看

 韩非评传(精装)

  • 市场价:¥30.00
  • 卓越价:¥26.70为您节省:3.30元 (89折)
  • VIP 价:¥25.90 SVIP价:¥25.36
  •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 在2010年1月22日有货,立即订购。 (暂无用户评分、评论 | 写评论)
    最佳组合 购买本商品和 荀子评传(精装)
    共计价钱:¥52.00
    同时购买共计:¥46.00元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已经有了
    基本信息·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443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2月
    ·ISBN:730503682X
    ·条形码:9787305036828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丛书名: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综合介绍了韩非思想的哲学基础、经济观和历史观,详尽分析了韩非综合运用法、术、势处理君、臣、民关系的思想体系,介绍了其在术的运用上的前无古人的种种具体措施,以及在刑赏以外还利用毁誉即造舆论的办法来加强其推行法、术、势的效果。
    韩非作为先秦最后一个思想家,有机会广泛和深入地了解以往的历史和其先驱者的思想。本书从这一角度、着眼,探讨以往历史对韩非思想的影响,以及韩非对前人思想的批判、继承、发展、变化,指出韩非的思想核心是主张极端的君主独裁制度并严厉禁止其他各家思想的存在。书中综合介绍了韩非思想的哲学基础、经济观和历史观,详尽分析了韩非综合运用法、术、势处理君、臣、民关系的思想体系,介绍了其在术的运用上前无古人的种种具体措施,以及在刑赏以外还利用毁誉即造舆论的办法来加强其推行法、术、势的效果。书中指出,韩非这一套理论因符合当时及后世君主的自身利益而容易被其接受,并在暗中实施,事实上对造成历代封建王朝公开宣扬孔孟仁义道德,同时又实行残酷的独裁剥削这种双重面貌,双重标准的统治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作者简介 施觉怀,1930年生于上海,1951年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学院,现为华东政治学院教授。80年代曾先后在外交部、联合国国际法院,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工作,90年代后曾任上海市法学会理事,工业产权研究会理事,国际经贸仲裁员等职。著译有《司马迁的史识》、《论史诗英译及英诗中译》、《国际法院》、《国际私法》等。
    编辑推荐 本书综合介绍了韩非思想的哲学基础、经济观和历史观,详尽分析了韩非综合运用法、术、势处理君、臣、民关系的思想体系,介绍了其在术的运用上的前无古人的种种具体措施,以及在刑赏以外还利用毁誉即造舆论的办法来加强其推行法、术、势的效果。
    韩非作为先秦最后一个思想家,有机会广泛和深入地了解以往的历史和其先驱者的思想。本书从这一角度、着眼,探讨以往历史对韩非思想的影响,以及韩非对前人思想的批判、继承、发展、变化,指出韩非的思想核心是主张极端的君主独裁制度并严厉禁止其他各家思想的存在。书中综合介绍了韩非思想的哲学基础、经济观和历史观,详尽分析了韩非综合运用法、术、势处理君、臣、民关系的思想体系,介绍了其在术的运用上前无古人的种种具体措施,以及在刑赏以外还利用毁誉即造舆论的办法来加强其推行法、术、势的效果。书中指出,韩非这一套理论因符合当时及后世君主的自身利益而容易被其接受,并在暗中实施,事实上对造成历代封建王朝公开宣扬孔孟仁义道德,同时又实行残酷的独裁剥削这种双重面貌,双重标准的统治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自序
    上篇 综论
    第一章 韩非生活的时代
    一 政治结构的变化
    二 经济制度的变化
    ……
    文摘 书摘
    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长河中,有过两个社会变动最剧烈的时代,一个
    是自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一个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直到现代。在春秋以前
    ,自夏、商至西周三代的一千多年中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较缓慢。夏王朝第
    一次建立了父子相传的家天下制度后,私有观念大大地发展了,但生产力发
    展不快,因此社会发展也不快。从中央政权(天子)与地方政权(诸侯)的关系
    来说,其集权程度是不强的,当时无论是物质生产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包
    括道路和交通工具),还是社会生产关系,都限制了其树立中央集权的可能
    性。从诸侯各自统治力所能及的地区到逐步向中央集权过渡,经历了相当长
    一个时期。
    实际上夏王朝并不具有统治整个中原地区的力量,尽管夏禹在形式上建
    立一个中央政权,但他本人只是因治水有功而被各部落拥戴为领袖的,还没
    有后世天子那样的绝对权威。“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左传
    ·哀公七年》)说明当时部落众多,而禹自己也颇想树立作为各部落共同领
    袖的威风:“禹会诸侯于会稽之山,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饰邪》,
    又见《国语·鲁语》);部落领袖仅为迟到而被杀,在禹之前还没有发生过
    。但直到商取代夏,中原地区仍然是部落众多。
    禹老年时曾将王位传给益,但后来禹的儿子启又取代了益,从而形成中
    国历史上第一个“家天下”的王国。从禹传启开始的传子制,在当时就引起
    了其他部落的不满,有扈氏第一个起来反对,因力量不敌而被启打败。启一
    死,他的儿子太康继位,腐败现象伴随着传子而马上发生,结果被后羿打败
    。后羿夺取了太康的地位后也同样腐败,又被寒浞杀掉,连妻子也被寒浞夺
    去。但寒浞和他的儿子们又被太康的孙子少康打败。夏禹的后裔暂时夺回了
    统治权,只是这个统治权仍然没有能贯彻到一切部落中去。直到夏桀时,商
    汤又取代了夏的’统治。历史记载中未提到商汤分封诸侯事,只提到汤曾联
    合伊尹一同伐桀,取代夏朝。但伊尹与商汤之孙大甲之间的关系又有不同说
    法:有的说是大甲暴虐,伊尹放逐大甲。三年后大甲悔过,伊尹又迎回大甲
    ;也有的说,大甲自己逃回来杀了伊尹。
    周朝取代商纣,是联络了许多部落组成联军后打败了纣。《史记·殷本
    纪》载:“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这个数字也许
    有夸张,但可说明当时仍然是许多小部落。周朝与夏、商不同
    ……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