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建筑 >

最后的胡同

2010-03-11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页码:13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505960008/9787505960008 ·条形码:9787505960008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最后的胡同 去商家看看
最后的胡同 去商家看看

 最后的胡同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页码:13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505960008/9787505960008
·条形码:9787505960008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2
·正文语种:中文/英语
·外文书名:THE LAST HUTONG

内容简介 北京的胡同到底有多少呢?据文献记载,在元末熊梦祥撰写的《析津志辑佚》中,北京当时共有街巷胡同413条,其中29条直接称为胡同。明代张爵的《京师五城坊巷摘打衙集》记载了1170条街巷,其中有459条胡同。清末朱一新的((京师坊巷志稿》中,共有2077条衡巷,其中有978条胡同。1949年前后,北京街巷数量达到高峰,其时共有3216条衡巷,其中有1039条胡同。1980年以后,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北京的城区有了很大的扩张,据1982年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古今北京》一书说:“至今,北京城区的胡同约有4550多条。”但在改造建设城区之中又拆迁了一些老的街巷,昔日的许多街巷胡同变成了高楼林立的社区,一些老胡同也随之而消失了。伴随人口的增长,城区的扩大,截止到2003年的统计,北京的老城区尚存有1000多条胡同。
北京胡同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苍桑,它既是老北京生活的象征,又是北京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岁月如歌,古老的胡同虽然大都改变了模样。但还在生生不息,还在向人们讲述着一个老北京的故事。
作者简介 冯建国是国内享有盛名的摄影家,熟练的暗房制作者及大学教授。曾出版《跟亚当斯学摄影》、《黑白摄影》、《大画幅摄影》等著作。他以中国西部的黑白影像著称。过去的十多年来,冯建国致力于用影像体现西部的土地与人的风貌与神韵。自2000年以来,在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教授“大画幅摄影”课程。其制作精良的大画幅影像在中国、韩国、日本、美国等地均有展出。
媒体推荐 “北京古城是世界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杰作,是中国历代都城建设的结晶。目前,古城虽已遭到一些破坏,但仍基本保持着原来的空间格局,并且还保留有大片的胡同和四合院映衬着宫殿庙宇”。
建筑家:贝聿铭
“文物与文化是两个概念。文物是指历史建筑的精华,如皇家建筑、宗教建筑;文化是指历史街区,如北京四合院、胡同等。…文化是人立足之根。一个失去了文化的城市,人将无根。”
作家:冯骥才
“感谢《最后的胡同》,钩沉了几百年的春秋往事,完成了对胡同文化记忆的整理和存留,定格了古都最后的有点苍凉的背影。”
文学评论家:汪兆骞
目录

凝止于历史深处
前言
胡同·老北京的故事
图版
作品目录
简历
技术资料
……
序言 一、胡同的演变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古老城市小巷。
北京的胡同大多形成于十三世纪的元朝,它们围绕在北京城市中心的紫禁城的周围,经历了元、明、清三个朝代的发展演变,到今日已有七百年多的历史。
胡同的走向多为正东正西,宽度一般不超过9米。胡同两边的建筑几乎都是四合院。四合院是一种由东西南北四座房屋以对称的形式围成一个院子的建筑物。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一个紧挨一个排列起来,它们之间的通道就是胡同。
北京的胡同既是北京城市的交通脉络,更是北京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日常的生活场所。胡同一般距离闹市很近,但又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可谓是闹中取静的城市居所。
北京人对胡同有着特殊感情,因为胡同是他们出入家门的共同通道,这对于邻里之间的交流和融洽,胡同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从外表上看胡同的模样都十分相似,但不同的胡同其内含却又各有特色。老北京的生活气息就存在于胡同的每个角落,存在于四合院的一砖一瓦之中,生活在胡同之中的居民有着独特的手足之情、邻里之情。也可以说胡同是一座老北京的民俗风情博物馆。
北京的胡同到底有多少呢?据文献记载,在元末熊梦祥撰写的《析津志辑佚》中,北京当时共有街巷胡同413条,其中29条直接称为胡同。明代张爵的《京师五城坊巷摘打衙集》记载了1170条街巷,其中有459条胡同。清末朱一新的((京师坊巷志稿》中,共有2077条衡巷,其中有978条胡同。1949年前后,北京街巷数量达到高峰,其时共有3216条衡巷,其中有1039条胡同。1980年以后,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北京的城区有了很大的扩张,据1982年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古今北京》一书说:“至今,北京城区的胡同约有4550多条。”但在改造建设城区之中又拆迁了一些老的街巷,昔日的许多街巷胡同变成了高楼林立的社区,一些老胡同也随之而消失了。伴随人口的增长,城区的扩大,截止到2003年的统计,北京的老城区尚存有1000多条胡同。
北京胡同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苍桑,它既是老北京生活的象征,又是北京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岁月如歌,古老的胡同虽然大都改变了模样。但还在生生不息,还在向人们讲述着一个老北京的故事。
二、胡同的由来
根据兜料记载,胡同一词最早见于元朝杂曲,写作“衙衔”。
元朝杂曲名家关汉卿的取材于三国故事的《单刀会》中,有“杀出一条血知衙来”的台词。富有神话色彩,表现男女爱情故事的李好的元杂剧剧本《沙门岛张生煮海》中也有如下对白:“张羽问梅香:‘你家住哪里?’梅香说:‘我家住砖塔儿衢衙。’”其中提到的砖塔几胡同,就是今天西城区西四的砖塔胡同。
文摘 插图: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