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备查中药500味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页码:46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117108126 ·条形码:978711710812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临证备查中药500味 |
 |
|
 |
临证备查中药500味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页码:46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117108126
·条形码:978711710812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临证备查中药500味》选载临床常用中药528味(包括附药67味),各药按来源、常用别名、性味归经、功效与主治、常用药对、用药鉴别、成分、药理、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的次第列述。各项论述除概括前人的研究成果与用药经验外,还注意结合新近的研究成果及用药经验。并力争做到准确全面、利害并述。意在使读者对所论药物,既知其利,又知其害;既知单味药的功效或主治,又知其常用药对的功效或主治;既知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相似药物的相同点,又知其不同点.以便对比鉴别、准确使用。
编辑推荐 《临证备查中药500味》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中药的性能
第一节 四气
第二节 五味
第三节 升降浮沉
第四节 归经
第五节 有毒与无毒
第二章 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第一节 功效
第二节 主治病证
第三节 相互关系
第三章 中药的应用
第一节 配伍
第二节 用药禁忌
第三节 剂量
第四节 用法
附:中药炮制
第一章 解表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麻黄
桂枝
紫苏
生姜
附:生姜皮、生姜汁、煨姜
香薷
荆芥
防风
羌活
藁本
细辛
白芷
苍耳子
附:苍耳草
辛夷
葱白
胡荽
柽柳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淡豆豉
桑叶
菊花
蔓荆子
柴胡
升麻
葛根
附:葛花
浮萍
第二章 清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石膏
知母
芦根
天花粉
竹叶
淡竹叶
栀子
夏枯草
决明子
谷精草
密蒙花
青葙子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黄芩
黄连
黄柏
苦参
白鲜皮
龙胆草
秦皮
椿皮
第三节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紫草
水牛角
附:水牛角浓缩粉
第四节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附:忍冬藤
连翘
蒲公英
紫花地丁
大青叶
板蓝根
附:南板蓝根
青黛
穿心莲
牛黄
蚤休
拳参
半边莲
土茯苓
鱼腥草
金荞麦
射干
山豆根
附:北豆根
马勃
马齿苋
白头翁
鸦胆子
地锦草
红藤
败酱草
附:墓头回
半枝莲
白花蛇舌草
野菊花
熊胆
附:引流熊胆粉
白蔹
漏芦
附:禹州漏芦
山慈菇
四季青
白毛夏枯草
绿豆
附:绿豆衣
第五节 清虚热药
青蒿
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第三章 泻下药
第一节 攻下药
大黄
芒硝
番泻叶
芦荟
第二节 润下药
火麻仁
郁李仁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甘遂
大戟
红大戟
芜花
附:黄芫花
巴豆
千金子
牵牛子
商陆
第四章 祛风湿药
独活
威灵仙
防己
秦艽
烯莶草
臭梧桐
木瓜
络石藤
海风藤
徐长卿
桑枝
海桐皮
寻骨风
青风藤
丝瓜络
伸筋草
老鹳草
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第七章 温里药
第八章 理气药
第九章 消食药
第十章 驱虫药
第十一章 止血药
第十二章 活血祛瘀药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四章 安神药
第十五章 平肝息风药
第十六章 开窍药
第十七章 补虚药
第十八章 收涩药
第十九章 涌吐药
第二十章 杀虫燥湿止痒药
第二十章 拔毒消肿敛疮药
笔画索引
汉语拼音索引
……
序言 本书选载临床常用中药528味(包括附药67味)。各药按来源、常用别名、性味归经、功效与主治、常用药对、用药鉴别、成分、药理、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的次第列述。各项论述除概括前人的研究成果与用药经验外,还注意结合新近的研究成果及用药经验。并力争做到准确全面、利害并述。意在使读者对所论药物,既知其利,又知其害;既知单味药的功效或主治,又知其常用药对的功效或主治;既知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相似药物的相同点,又知其不同点。以便对比鉴别、准确使用。
书后附有笔画索引及汉语拼音索引。所列条目均包括各药的正名、植物基源名、动物基源名、矿物基源名、常用别名、常用炮制品名等,方便读者查阅。
本书内容丰富,贴近临床。实用性强。适于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的医生或实习生临证备查之用,对中医药院校学生和广大中医药爱好者亦有重要参考价值。
文摘 (4)使药:意义有二:一是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驱邪。
第二节用药禁忌
中药的用药禁忌,即指在用药时一般应有所避忌。用药禁忌主要包括证候用药禁忌、配伍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四个方面。
一、证候用药禁忌
(一)含义
证候用药禁忌,简称证候禁忌,又名病证禁忌。即指某类或某种证候不适宜选用某类或某种中药,在使用时应予以避忌的。
(二)内容
凡药不对证,药物的性能功效与所疗疾病的病证相悖,有可能加重病情者,原则上都属于禁忌范围。
属某类药者如:体虚多汗者,忌用发汗药,以免加重出汗而伤阴津;阳虚里寒者,忌用寒凉药,以免再伤阳生寒;阴虚内热者,慎用苦寒清热药,以免苦燥伤阴;脾胃虚寒、大便稀溏者,忌用苦寒或泻下药,以免再伤脾胃;阴虚津亏者,忌用淡渗利湿药,以免加重津液的耗伤;火热内炽和阴虚火旺者,忌用温热药,以免助热伤阴;妇女月经过多及崩漏者,忌用破血逐瘀之品,以免加重出血;脱证神昏者,忌用香窜的开窍药,以免耗气伤正;邪实而正不虚者,忌用补虚药,以免闭门留邪;表邪未解者,忌用固表止汗药,以免妨碍发汗解表;湿热泻痢者,忌用涩肠止泻药,以免妨碍清热解毒、燥湿止痢;等等。
属单味药者如:体虚多汗者,忌用发汗力较强的麻黄;虚喘、高血压及失眠患者,慎用麻黄;湿盛胀满、水肿患者,忌用甘草;麻疹已透及阴虚火旺者,忌用升麻;有肝功能障碍者,忌用黄药子;肾病患者,忌用马兜铃;授乳期妇女不宜大量使用麦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