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广东省出版集团,新世纪出版社 ·页码:274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540541828 ·条形码:9787540541828 ·版本:第1版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真爱决定健康成长:孙云晓谈教育智慧(附光盘1张) |
 |
|
 |
真爱决定健康成长:孙云晓谈教育智慧(附光盘1张)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东省出版集团,新世纪出版社
·页码:274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540541828
·条形码:978754054182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新世纪家庭教育文库·孙云晓家庭教育文集
内容简介 在作者的儿童教育作品中,《真爱决定健康成长:孙云晓谈教育智慧》是特别受父母和教师朋友欢迎的一本,原书名为《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也许是因为作者提出的85个教育建议既有些思想又比较实用,所以,自2002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后,此书多次再版。2003年,台湾的妇女与生活社将《真爱决定健康成长:孙云晓谈教育智慧》分成两本出版,分别名为《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和《世上没有天生的坏小孩》。因此,当新世纪出版社决定为作者出版家庭教育作品集时,作者觉得应当收入这部作品。现书名为《真爱决定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 孙云晓,1955年生于山东青岛。自1972年起从事青少年教育与研究至今。现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2000年被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标兵”称号。2008年被评为“中国教育风云人物”。主要家庭教育作品有:《孙云晓家庭教育文集》(5册),如《习惯决定孩子命运一一孙云晓儿童教育12讲》、《真爱决定健康成长——孙云晓谈教育智慧》、《父教力度决定孩子高度——孙云晓谈父亲教育》、《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孙云晓谈亲子关系》、《方法决定教育效果——孙云晓家庭教育问答》等。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孙云晓金品一夏令营中的较量》等。作品曾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自2001年以来,孙云晓连续主持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和人格的关系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少年儿童自我管理习惯培养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提出“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父教缺失会让孩子终身缺钙”等一系列教育观点,深受广大父母和教师的欢迎。《习惯决定孩子命运》一书是孙云晓近年来教育讲演的主要内容,出版后两次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编辑推荐 《真爱决定健康成长:孙云晓谈教育智慧》:倾听孩子的心灵之音,陪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情,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爱是没有条件的,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有信任才有教育,父母应努力成为孩子的好伙伴。
10多年,200多个城市,2000多场讲演精粹精选,折服一批又一批听众,强烈影响着千百万现代父母和教师。
《真爱决定健康成长:孙云晓谈教育智慧》正在热销中
目录 第一章 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有信任才有教育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倾听孩子的心灵之音
真诚接受孩子的朋友
给孩子一个倾诉的机会
打孩子是愚蠢的
按照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
别逼孩子一条道走到黑
给孩子足够的“重要感”
写信给孩子是交流的好办法
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别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父母的首要职责
家庭会议——积极沟通的良好途径
向孩子学习
爱是没有条件的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
第二章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莫给孩子吃“偏饭”
教子应有平常心
给孩子一个劳动岗位
学习交往从家庭开始
警惕“好孩子”
儿童教育从体育开始
让孩子懂得感恩
性教育是孩子的必修课
阳光法性教育
防止非人化倾向
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自立是第一位的能力
认识自己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
悦纳自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控制自己是心理健康的特别规则
过于“听话”的孩子可能是问题儿童
不会合作的人不是现代人
教育者首先是人格之师,其次才是知识之师
教育是人的解放,而不是枷锁
倡导孩子互相欣赏
警惕“情感荒漠化”
第三章 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空间
以群治独
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让孩子自己解决冲突
不要把家变成教室
陪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情
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
不可培养告密者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父母应努力成为孩子的好伙伴
理财教育要从小开始
让孩子学会过民主生活
改变“标准”的评价体系
表扬孩子要有度
巧妙运用自然惩罚法
惩罚孩子的前提是尊重
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第四章 捍卫孩子的权利
尊重儿童的权利
保证小学生每天拥有10小时睡眠
玩也是儿童的权利
保证儿童的参与权
儿童有权力知道有益自己成长的信息
孩子的学习时间应适度
警惕儿童的集体失语
童言无忌
父教是不可缺少的
分数不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
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眼睛
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带领孩子亲近大自然
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过度保护是对儿童权利的剥夺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第五章 人人能够成功
警惕“成就焦虑”
世上没有坏孩子
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
永远不能对孩子说“你不行”
隔代教育也需要资格
把失败的权力还给孩子
适合自己的路就是成功之路
自我教育是真正的教育
热爱是最重要的
父母首先要发现和肯定孩子的优点
读者对《真爱决定健康成长》的评论(部分)
后记
……
序言 我忘不了父母们对孩子的那份爱。
当我与北京某中学的学生在日本访问时,一个高一的女生抱怨说:“我父母真是的,昨天一晚上来了三次电话,今天早晨还用国际长途电话给我叫早!”我听着,分明看到了那对中国父母放心不下的神情。
我也忘不了一些孩子对父母之爱的叛逆。
一个初三的女生在信中对我说:“我知道爸爸妈妈很爱我,可爱得我都想去死,因为他们爱得我一点点自由都没有了!”我读着,读出了青春的愤怒与独立的渴望。
我更忘不了周海宏博士的冷峻剖析:
许多中国父母患上了“关怀强迫症”!所谓关怀强迫症,即一个人特别需要别人依赖自己,总是爱向别人提供别人不需要的关怀。并且,这种人还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关怀,从而使别人不能独立,并使双方都进入特别累甚至痛苦的生活状态中。
上述现象与观点引发了本文的话题,即对于孩子来说,什么是真爱?
为了把爱孩子的问题探讨得清楚一些,也许,需要对儿童与儿童观的发展进行一下简略的回顾。
据段镇研究员在《儿童观的演变——从奴才观到主人观》一文中的考证,在我国古代,“僮”是“童”的本字,原意指奴隶、奴仆。“童仆”、“书童”都属此类。在奴隶社会,那些身为奴隶的儿童可能连同他们的父母都属奴隶主所有,此后,又属封建主义及其总头目皇帝所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即使是地主的儿子,也总被老子在客人面前谦称“犬子”。
文摘 第一章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父母的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与其教育孩子的水平不完全成正比。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安徽省某重点中学一位成绩优秀的班干部,在春节之后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竟然离家出走了。她的父母都是机关干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都是该市的离休干部。当记者问这位学生为什么离家出走时,孩子的爸爸赶紧检讨说:“都是我们不好,老让孩子学习,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了。”可他们的孩子却摇头说不对。孩子说,她离家出走,只是想自己好好地活一回,因为父母对她的管束实在太多了。她还说,班里和她有同样想法的学生还有许多。孩子的话,令父母目瞪口呆。
可见,有些父母是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的。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在生活中,常常发生一些由于成年人不了解孩子的世界、孩子也不了解社会、历史而导致的可笑的事情:
朱德曾长期担任红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在井冈山时期,条件特别艰苦,缺粮少食的,因此朱总司令长期不吃肉。当一位老师在课堂举起一张朱德的照片问孩子:“总司令在井冈山时不吃猪肉是为了什么?”
许多孩子回答说:“减肥。”
在《高玉宝》一书中,作者描写了地主为让雇工们早起干活而学鸡叫的故事。当一位老师给孩子们讲半夜鸡叫的故事时,孩子们问老师:“地主为什么学鸡叫?”老师说:“为了让长工早点起来干活。”孩子们不解地说:“那为什么不看表?”老师说:“这个地主特别吝啬,不舍得买表。”孩子们又说:“那长工为什么不看自己的表?”孩子的话,同样令老师大跌眼镜。
后记 在我的儿童教育作品中,本书是特别受父母和教师朋友欢迎的一本,原书名为《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也许是因为我提出的85个教育建议既有些思想又比较实用,所以,自2002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后,此书多次再版。2003年,台湾的妇女与生活社将本书分成两本出版,分别名为《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和《世上没有天生的坏小孩》。因此,当新世纪出版社决定为我出版家庭教育作品集时,我觉得应当收入这部作品。现书名为《真爱决定健康成长》。
本书畅销多年,我首先应当感谢广大的读者朋友的信任与支持。我也非常感谢与我共事与合作20余年的老朋友孙宏艳,她现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的所长和副研究员,她帮助我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的整理工作。全国关工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林格为本书也付出过许多劳动,也是不能忘记的。在这次出版之前,我又进行了全面修订,加入了一些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