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曾国藩家书精粹

2010-03-10 
基本信息·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页码:319 页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 ·ISBN:7802134668/9787802134669 ·条形码:9787802134669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曾国藩家书精粹 去商家看看
曾国藩家书精粹 去商家看看

 曾国藩家书精粹


基本信息·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页码:319 页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
·ISBN:7802134668/9787802134669
·条形码:978780213466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国学经典
·图书品牌:北京含章行文

内容简介 《曾国藩家书精粹》以清光绪三年的《曾文正公全集》为底本,从一千余万字的“全集”中选取了172篇对后世影响最深远、最能体现曾国藩思想精髓的“家书”,按时间顺序分为:养心之道、自勉之道、成事之道、为学之道、交往之道、理财之道、为政之道、养生之道共八个方面。为便于读者阅读理解,我们将原文译文对照编排,并将每封书信的重要文字和名言警句摘录于标题之下,不仅美观,而且宜于收藏。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同治时封侯爵,世袭。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文学家, “中兴名臣”之一,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有《曾国藩家书》传世,是研究其人及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资料。
媒体推荐 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
  ——曾国藩《与沅弟书》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尔摧泪。
  ——曾国藩《与沅弟书》
编辑推荐 《曾国藩家书精粹》:梁启超说:“如无曾文正毅力,必为失败之人。”
南怀瑾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
唐浩明说:“《曾国藩家书》是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是一个成功者对事业的奋斗经历,更是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袒露。”
风靡华夏近两百年的子圣典,影响数代国人身心的处世之道。
目录
曾国藩与《曾国藩家书》
壹 养心之道
勉在孝悌上用功
除骄傲习气,勿夜郎自大
进德修业全由自主
贤肖不在高位而在谨朴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
以息心忍耐为要
总宜平心静气,稳稳办去
做人要有气量
心无愧悔,襟怀坦然
讲求将略、品行、学术
大者得正,小者包荒
切忌骄矜之气、悖谬之语
满招损,谦受益
切忌骄傲之气
骄则满,满则倾
不宜非议讥笑他人
傲为凶德,惰为衰气
拼命报国,侧身修行
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刚柔互用,不可偏废
豁达光明,才有恬淡冲融
只问积劳,不问成名
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

贰 自勉之道
大器晚成,不必忧虑
满则招损,亢则有悔
须和睦、奉勤为先
对盈虚自然之理,不必抑郁
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
每日有常,自有进境
读书当勤勉,做人需忠恕
须勤谦,切戒骄奢淫佚
时时自惕劳、谦、廉
不宜过露痕迹
盛时常作衰时想
危急之时,只有在己者靠得住
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
宽闲岁月,切莫错过好光阴
不宜过自菲薄,近于自弃
谨记修身三戒,力除傲、惰二弊
受挫之时,乃长进之机
力守悔字硬字两诀,以求挽回

叁 成事之道
力行格物、诚意
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
自立志,不必借助于人
专心致志,并心一往
勤敬二字须臾不可离
成大事者须兼顾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
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
致败者约有二端:常傲、多言
宜力持不懈,有始有卒
人生适意之时当尽心竭力
专求怡悦,不存郁损之怀
凡作一事,皆宜有始有终
无论行坐,均须重厚
古今庸人皆以惰败,才人皆以傲败
办大事者,须多选替手
衣食起居,勿沾富贵习气
积劳而使人不知其劳
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
艰危之时,坚持硬字、悔字二诀

肆 为学之道
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
为学最要虚心,切勿恃才自傲
学问之道总以有恒为主
事事应勤思善问
读书有难解者,不必遽求甚解
一刻千金切不可浪掷光阴
读古文之要义
读书须能涵泳体察
每日用功自有进步
学书法不可迷于所往
看书不可不知所择
读经要胸怀博大活泼,不可无恒
读书宜求个明白
作文写字应以珠圆玉润为主
为学全靠自己扎挣发愤扬长避短
须读唐宋诗,作五言诗
惟读书可变化气质
手抄与摹仿宜并进
多加涉猎而探讨之
好文章须熟读成诵
文笔宜从简当二字上着力
每日参学自有进益
好文字必气、识、情、趣中有一长
作文须在气势上下工夫

伍 交往之道
交友拜师以专一为要
必信必诚,侠义之士
交友须勤加来往
不可占人便益
非道义可得者,不可轻易接受
与人不合,办事多不能成
用人之道:奖之以好言
人以巧诈来我以诚愚应
不可动辄笑人之鄙陋
观人之法:有操守无官气、多条理少大苣
负人不惮改过
坚忍、言明、不贪乃选将之要
交往总以谦谨为主
高明之地惟倍增敬慎
交友须择志趣远大者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与他人交际,须省己之不是
于忍气二字加倍用功
交友切记“久而敬之”四字
保人荐贤宜谨慎
自身检点以杜小人之口

陆 理财之道
家和则福自生
补品慎用,银两安排得当
赠人乃保持盈泰之道
洗心涤虑力挽家运
诸事不可不尽心
治家八事缺一不可
努力读书,不可积钱买田
勤劳之家多兴旺
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
勤俭乃持家之道
俭朴之风不可尽改
凡事不可过于奢华
时刻牢记“勤”“俭”二字
惜福贵乎勤俭
俭而奢易,奢而俭难
勤俭自勉以长保盛美
撑持门户,宜自端内教始
有紧有松,有发有收
爱惜器物,条理有序
居家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

柒 为政之道
为官亦不忘勤奋好学
做官常存谦虚敬畏之心
情愿吃亏,万不可与人构讼
以做官发财为可耻
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
谨慎谦虚,时时省惕
力尽人事,不存丝毫侥幸之心
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
戒骄傲、多言二弊
以勤字报君,以爱民报亲
爱民必去害民之吏,治军必去蠹军之将
愿死疆场,不愿死于牖下
怀见危授命之志
极盛之后应加倍小心
投身到报国的大业中
责任重大,如履薄冰
推诚相与,吏治或可渐有起色
安危之际,不可为一己之身名计
为政以国事为重
服官以耐劳忍气为要
无形之功不宜形诸奏牍
下可惊动官长,烦人应酬
勾怨太多影响仕途
平以享大名为忧
奎事馈赠宜节俭

捌 养生之道
堇记节劳、节欲、节饮食
身体如常,即为如天之福
卖书不求强记亦养身之道
早起乃养生千金妙方
匠戒酒、起早、勤洗脚
野滥服药、饭后散步乃养生要诀
噪养之法在慎食节欲
凄书作字陶写性情
冶身以不药二字为药
以早起、务农、疏医、远巫为要
收心静养,不可怀忿怄气
商怒如蝮蛇,去之不可不勇
保养以莫生肝病为要
不可过劳须心平气和
食蔬亦养生之宜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体弱宜清静调养
养生家惟恐出汗
养身之法有五事
切记养生六事
附录一:曾国藩大事年表
附录二:曾国藩家族世系图
附录三:《曾国藩家书》人物简介
……
序言 上下五千年悠久而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独具魅力且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无数古圣先贤、风流人物、仁人志士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索、探求与总结,而且一路下来,薪火相传,因时损益。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结,更是我们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集中再现。千百年来,中华文化融入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铸成了我们民族的品格,书写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中华文化与西方世界的文明并峙鼎立,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凡此,我们称之曰“国学”,其目的在于与非中华文化相区分。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其重要一点是,源于由国学而产生的民族向心力和人文精神。可以说,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主要原因之一乃是因为其有异于其它民族的传统文化!
概而言之,国学包括经史子集、十家九流。它以先秦经典及诸子之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观其构成,足见国学之广博与深厚。可以这么说,国学是华夏文明之根,炎黄儿女之魂。
从大的方面来讲,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国家,可能会成为一个大国甚至富国,但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强国;也许它会昙花一现,但绝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而一个国家若想健康持续发展,则必然有其凝聚民众的国民精神,且这种国民精神也必然是在自身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本国人民创造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巨龙的跃起腾飞,离不开国学的滋养。从小处而言,继承与发扬国学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同样举足轻重,迫在眉睫。国学之用,在于“无用”之“大用”。一个人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卖干他的思维方式.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成熟亦决非先天注定,它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的。国学作为涵盖经、史、子、集的庞大知识思想体系,恰好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平台。潜心于国学的学习,人们就会发现其蕴含的无法穷尽的智慧,并从中领略到恒久的治世之道与管理之智,也可以体悟到超脱的人生哲学与立身之术。在现今社会,崇尚国学,学习国学,更是提高个人道德水准和建构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学热正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令人欣慰。更可喜的是,很多家长开始对孩子进行国学启蒙教育,希望孩子奠定扎实的国学根基,以此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欣喜之余,我们同时也对中国现今的文化断层现象充满了担忧。从“国学热”这个词汇本身也能看出,正是因为一定时期国学教育的缺失,才会有国学热潮的再现。我们注意到,现今的青少年对好莱坞大片趋之若鹜时却不知道屈原、司马迁为何许人;新世纪的大学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但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这些现象一再折射出一个信号:我们社会人群的国学知识十分匮乏。在西方大搞强势文化和学术壁垒的同时,国人偏离自己的民族文化越来越远。弘扬经典国学教育,重拾中华传统文化,已迫在眉睫。
本套“国学经典”丛书的问世,也正是为弘扬国学传统文化而添砖加瓦并略尽绵薄之力。本人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从事中国文化史籍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有年,对国学文化及国学教育亦可谓体晤深刻。为了完成此丛书,我们从搜集整理到评点注译,历时数载,花费了一定的心血。这套丛书集传统文化于一体,涵盖了读者应知必知的国学经典。更重要的是,丛书尽量把艰难晦涩的传统文化予以通俗化、现实化的演绎,并以大量精彩案例解析深刻的文化内核,力图使国学的现实意义更易彰显,使读者阅读起来能轻松愉悦和饶有趣味。虽然整套书尚存瑕疵,但仍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是怀着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情厚谊和治学者应有的严谨态度来完成该丛书的。希望读者能感受到我们的良苦用心。
文摘 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
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理。自然随之。
【原文】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弟足下:
日来京寓大小平安。癣疾又已微发,幸不为害,听之而已。湖南榜发,吾邑竟不中一人。沅弟书中言温弟之文典丽蟊皇,亦尔被抑。不知我诸弟中将来科名究竟何如?以祖宗之积累及父亲、叔父之居心立行,则诸弟应可多食厥报。以诸弟之年华正盛。即稍迟一科,亦未遽为过时。特兄自近年以来事务日多,精神日耗。常常望诸弟有继起者,长住京城,为我助一臂之力。且望诸弟分此重任。余亦欲稍稍息肩。乃不得一售,使我中心无倚!
盖植弟今年一病,百事荒废;场中又患眼疾,自难见长。温弟天分本甲于诸弟,惟牢骚太多,性情太懒。前在京华不好看书,又不作文,余心即甚忧之。近闻还家以后,亦复牢骚如常,或数月不搦管为文。吾家之无人继起。诸弟犹可稍宽其责,温弟则实自弃。不得尽诿其咎于命运。
吾尝见友朋中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如吴檀台、凌荻舟之流,指不胜屈。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理,自然随之。温弟所处,乃读书人中最,顺之境,乃动则怨尤满腹,百不如意,实我之所不解。以后务宜力除此病,以吴檀台、凌荻舟为眼前之大戒。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不惟平心谦抑,可以早得科名,亦且养此和气,可以消减病患。万望温弟再三细想,勿以吾言为老生常谈,不值一哂也。
王晓林先生(植)在江西为钦差,昨有旨命其署江西巡抚。余署刑部,恐须至明年乃能交卸。袁漱六昨又生一女,凡四女,已殇其二。又丧其兄,又丧其弟。又一差不得,甚矣!穷翰林之难当也。黄麓西由江苏引见入京,迥非昔日初中进士时气象,居然有经济之才。王衡臣于闰月初九引见,以知县用。后于月底搬寓下洼一庙中,竟于九月初二夜无故遽卒。先夕与同寓文任吾谈至二更,次早饭时,讶其不起,开门视之,则已死矣。死生之理,善人之报,竟不可解。
邑中劝捐弥补亏空之事,余前已有信言之。万不可勉强勒派。我县之亏,亏于官者半,亏于书吏者半,而民则无辜也。向来书吏之中饱,上则吃官,下则吃民,名为包征包解,其实当征之时,则以百姓为鱼肉而吞噬之;当解之时,则以官为雉媒而播弄之。官索钱粮于书吏之手,犹索食于虎狼之口,再四求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