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小说 >

镜中爹

2010-03-10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27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108032392/9787108032393 ·条形码:9787108032393 ·版本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镜中爹 去商家看看
镜中爹 去商家看看

 镜中爹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27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108032392/9787108032393
·条形码:978710803239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镜中爹》讲述了:六十年前,上海码头,那条去台湾的大船,圆了儿时的乘船梦,却隔绝了一生的父子情,分离五十年后,万里寻父,三线布局,群策群力,再续情缘。在娘的九十寿宴上,岳母林海音低声严肃地说:"两岸开放了,你们怎么就不设法找老太爷呀!"一句话,点醒了我的责任;一句话,开始了天南海北的搜寻;一句话,接续了我和爹的缘分。追诉出两岸六十年的离乱史、隔不断的骨肉情……
作者简介 张至璋,1941年生于南京,1949年初随母亲赴台湾,父亲滞留大陆。政大法律系毕业,曾担任墨尔本、澳洲、大洋洲华文作家协会会长,现专事写作。其作品多次获得各类奖项:1995年澳洲联邦作家全额奖金、世界华文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等。著作:小说类:《飞》、《张至璋极短篇》、《南十字星下的月色》;传记类:《何凡传》(合著)、《镜中爹》(传记体纪实小说);散文类:《跨越黄金时代》;翻译类:《一扇门打开的声音》、《当教授变成学生》、《生命中的悬梦》、《自求简朴》。
编辑推荐 《镜中爹》一文发表后,获得了世界华文文学奖。这是一部个人与历史和解,血肉与血泪和解的书。一个怀抱历史悲怨的人,不可能完成这《镜中爹》。一个不能温柔透视历史的人,也不可能完成这《镜中爹》。一个没有赤子情怀的人,更不可能完成这《镜中爹》。
一张旧照片是他的镜中爹,一则寻人广告燃起无穷希望,一通国际电话如同春雷乍惊,一封撕破的信透露几许秘密,五本手迹册子蕴藏多少玄机?
目录
楔子 时空
上篇 台湾成长与怀念
第一章 镜中爹
第二章 台北童年
三张船票
台湾就在远处的海里
暂居大姐家
褪色的家书
我爸在大陆,失去联络!
反攻,反攻,反攻大陆去!
爹怎么没来台湾呢?
第三章 以剑镶珠,星月双辉
二叔什么样子?
娘第一次去外国,一生也就这一次
娘想不想去大陆?
迁居宜兰
娘给我的“财产”——脚踏车
维寅怎么不在呢?
第四章 孤独的现代人
失散与重聚
刻钢板的日子
大学生,少爷兵
我的步伐
不按牌理出牌
三十多岁才动笔写作,不见得晚

下篇 大陆寻亲与感恩
第五章 寻人启事
人间有真情,世界充满爱
两个目的,三线布局
米字边儿,草字头儿
第六章 历史现身
公公,公公!
那段历史正在结束
第七章 爹的足迹
光荣工人队伍的一分子
二叔是公认遭受迫害的
那样中国味儿的女人
第八章 爹的孔雀没有开屏
文与图的世界
爹,儿来了!
第九章 重现
后记 永不消失的晨光
附录
萼芬姐的字字珠玑
沉寂了半个世纪的
张维寅与张至璋父子年代对照表
……
文摘 插图:




上篇 台湾成长与怀念
第一章镜中爹
我生长在江南,家中仍按老北平习俗,称父亲为爹,母亲为娘。
文学作品或电视影剧,有些刻意用“爹娘”代替“爸妈”,不只为表明时代或地域背景,也是为加强亲情意味,“亲娘淌下泪水”就是与“母亲在流眼泪”不同。这儿不谈文学,因为爹娘在我实际人生中,远非文学能比。
七岁以前,是个久远的年代,我的生活与一般孩童没有两样。
每逢爹娘带领两个姐姐和我,晚上散步到南京的新街口新开张的首都戏院看电影,我总盼望能在电影院吃到什么。哪怕回家的路上会走酸了腿,被他们拉着拖着,因为我已阖上了眼,而他们却起劲地谈着白杨、周璇什么的。
爹画图一流,每次应我所求,紧握住我的小手,教我画卡车、飞机、轮船。事隔半世纪,每忆及此,我仍能感受他手心的温暖。
爹还会折纸船,有篷的、没篷的、单篷的、双篷的。正方形纸折出来的船身宽,长方形纸折出的船身窄。爹甚至能用一张纸折出船边晾晒的衣服,然后像变魔术般,把衣服拆开,竟变成另一条船,依附在原先这条船上,令我吃惊不已,爹说这叫“双身船”。
每次折纸船总花不少时间,我却乐此不疲,憧憬着有天真去乘船的滋味。当时哪里知道,我与爹的欢乐竞这么短暂,甚至后来连他的容貌都模糊了,即使我一生都谨记折好双身船的要领。多年后,每当教自己的孩子折双身船时,就温习一遍,也重温一遍。
一九四九年初,爹不再跟我折纸船了,那段日子全家天天出门抢购米面油盐。上午抢,免得下午涨价。最后我们到了南京的长江码头下关,乘江轮去上海。江轮会叫,会冒烟,一夜船下来,令我兴奋无比,圆了折纸船的梦。
我们住在上海黄浦江边的大旅馆,姐姐天天带我到江边,等待更大的船,会漂洋过海、去台湾的船。我们也在码头找真的双身船,可是我却始终没见过。
对于上海,很清晰地记得一件事,就是天天央求姐姐,带我在旅馆上下楼坐电梯,从不嫌烦。那电梯有两道门,其中一道有铁条格子,姐姐说手伸进去会轧断。
我们终于搭上一条轮船,大得不得了,但是人挤人。后来回想,爹一定对娘及我们姐弟说了许多话,他们之中还一定有人含着泪。因为,爹没有登船,留在岸上。
爹和我们只通了两三封信,每封都寥寥数语,寄信的地址也不一样。爹在信中强调共产党来了后,生活很好,但是嘱咐我们没事不要通信,
……
后记 永不消失的晨光
《镜中爹》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二○○五年五月,台湾三民书局出版的版本,一个是现在三联书店出版的版本。令人敬重的三民书局发行人刘振强先生,二○五年选了《镜中爹》,代表三民丛书,参加竞逐次年的台湾图书金鼎奖。
大陆出来的朋友看了《镜中爹》,反映非常好,不少人流泪。然而,他们热切希望多知道点,我小时在台湾的生活点滴,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如何在老母扶养下长大,内心的感受如何?他们也希望了解,那种在成天高喊“反攻大陆”口号下的台湾社会,是什么面貌?此外,他们更想多知道些,我在大陆千辛万苦寻爹,遇到许多贵人相助的详细过程。大陆旅澳文友王平、徐家祯等如同许多人一样热心催我,赶快重写,在大陆发表,出版。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