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7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561345191 ·条形码:9787561345191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战争画师(盖章版) |
 |
|
 |
战争画师(盖章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7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561345191
·条形码:978756134519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The Painter of Battles
·图书品牌:北京博集天卷
内容简介 《战争画师(盖章版)》内容简介:一幅企图描绘所有战争的壁画,埋藏着一名无法忘怀的女人;一张逆转命运的无名士兵照片,引发对人性、救赎、爱情、艺术的思索。他,曾是获奖无数的战地摄影记者,在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他辗转尼加拉瓜、索马里、伊拉克、巴尔干半岛等地,用镜头捕猎尸体和废墟。她,曾是魅力无限的模特,却追随他穿越战争,当个游走于灾难的旅人,她的名字“奥薇朵”——西班牙文“遗忘”之意,却是他唯一无法遗忘的人。他放下相机,企图画出一幅超越时空的战争壁画。
某天,从他摄影作品里走出来的士兵马克维奇找上门来,要他以死偿还命运的捉弄。故事在四天之中游走于爱情、死亡、罪责、暴力、艺术。在两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对话中,人性的良善与冷酷、邪恶与道德、战争与艺术,如剥洋葱般一层层揭露……
这个社会需要止痛剂、安慰剂,但更需要清醒。
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忍受痛苦,理解与生俱来的疼痛。
一张逆转命运的无名士兵照片,引发对人性、救赎、爱情、艺术的思索。
作者简介 阿图洛·贝雷兹-雷维特(1951- ),雷维特是西班牙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平均每两个西班牙人中就有一人阅读过他的作品。雷维特原为新闻工作者,在二十多年的记者生涯中,有九年担任战地记者,是西班牙著名的新闻英雄。自1986年推出处女作《轻骑兵》以来,他出版过16部长篇小说,以及一系列历史冒险小说,是当代西班牙最畅销、被译成最多国语言的作家,被称为西班牙的“国民作家”。
2003年他当选西班牙皇家学院院士,其作品完美结合了文学性、可读性和艺术性,得遍欧洲各项文学大奖,赢得了读者和评论家的一致喜爱。
媒体推荐 雷维特是丹·布朗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完美结合。《战争画师》既从西方哲学、艺术的角度探索了战争的本质,又以荒诞、冷漠的手法剖析了人性中的杀戮、残忍。
——美国《纽约时报》
这样的小说的确是别开生面。作者的传奇经历与书的内容可以互为印证。这是发生在文明时代的愚昧暴行的真实记录,也是关于人性的深刻剖析和浪漫想象。看完这部书,我们对身边许多事情的看法,也许都会改变。
——著名作家 莫言
有没有比战争更荒谬的人性元素?有没有比职业更残酷的冷静与专注?有没有比写作和阅读——纸上谈兵——更廉价的悲哀?
——著名作家 王蒙
这本书将使我们深切体会作者是如何感动读者,又如何使读者不安,他让我们清醒思索以泥沼般的脆弱人性所揉成的世界里所暗藏的恐怖。
——西班牙《文化》
最敏锐的读者也无法预知《战争画师》带来的无数惊奇。
——美国《纽约客》
雷维特令人难以抗拒的是他完全现代、聪明又复杂的敏感嗅觉……他的作品本身更是妙趣横生,每部作品都营造出令人难以抗拒的心理氛围。
——美国《波士顿环球报》
雷维特是一个令人惊艳的说书人。
——美国《今日美国报》
少有小说展现出如此强烈的引导力量,召唤出挥之不去的画面……雷维特以相当冷静的技艺留下尾声,让读者陷入安静的沉思之中,一幅幅影像也在脑海围绕着。
——英国《卫报》
故事在四天之中游走爱情、死亡、罪责与暴力,也回顾了艺术、文学及愉快回忆所能提供的慰藉,最后的结局大大超乎预料,臻至完美。
——西班牙《理报》
《战争画师》是雷维特最深刻、最悲伤、也最令人心碎的作品,肯定也是他最有追求、最具知性和文学性的作品。
——西班牙《国家报》
这部小说最重要的角色是悲痛。那种锥心之痛希望透过摄影、绘画,当然也透过文字企及被人理解。艺术真能让我们为曾流过的血赎罪,真能提供我们充分的解释吗?一部绝佳的小说!
——西班牙《数位周刊》
这里博玩的是一场有如棋弈的战争,一场报复游戏,一场下探人类共处的恐怖地狱的戏码。这令我们想起《黑暗之心》的那句话:恐怖啊,恐怖!十一行,这本小说第六十页那十一行字,便足以让人了解何谓恐怖。
——西班牙《真相报》
一本伟大的作品,证明作者具有极佳的叙事天赋。
——法国《费加洛报》
一部伟大的小说,弥漫着阴森可怖的氛围。
——法国《当今价值》周刊
直视暴力的艺术,一部慧黠又有深度的小说。
——法国《阅读》杂志
作者藉由画师和士兵的对话,他要思索战争的本质、影像的力量、人类面对暴行时的茫然无助,参透生死的终极命题。富含哲理而教人掩卷长叹,文字精纯而臻化境,《战争画师》是雷维特攀登文学险峰,凝视人性深渊的忏情力作。
——灰鹰(《风之影》《战争画师》《追风筝的人》版权经纪人)
这是一本令人很惊叹,很悲伤,很深刻,但终极则是很虚无的杰出之作,它谈的是战争、摄影、艺术及人性。
——南方朔(评论家)
《战争画师》并不以正面描写某一战争的具体进度为能事,而是在更高的哲理的层面上,对战争的残酷和战争中的人性做了深致的反思与拷问,叙事冷静、诡谲、有魅力,笔墨沉重而隽永。
——何西来(著名评论家)
《战争画师》或许不是战争时代的最后一部经典,但肯定是后战争时代的第一部经典。它的超前不在于对未然的新奇瞻望和推测,而是关乎已然的独特思考和叙述。它不乏细节毕露的描画,但更大程度上是战争与和平﹑死亡与生命的大写意。
——陈众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编辑推荐 《战争画师(盖章版)》:一本让我们感到不安的书,王蒙、莫言联袂推荐,欧洲十大年度畅销书,作品风靡全球五十余国,总销量超过一千万册,雷维特是得遍欧洲各项文学大奖,2003年当选西班牙皇家学院院士,西班牙畅销书排行榜冠军,荣登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亚马逊网站等五大排行榜。
在波黑战争中检视我们每个人灵魂的伟大作品。
这个社会需要止痛剂、安慰剂,但更需要清醒。
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忍受痛苦,理解与生俱来的疼痛。
我们祖父母那一辈,他们拥有强大的力量和能力去面对生活的阴暗,而今天的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好像都生活在温室里——脱离现实,习惯了舒适、被安慰和自私,变成了好像没有防卫机制的孩子。我们的社会是一个痛觉缺失的被麻痹了的社会。
文摘 第一章
如同每个早晨一样,他往大海中心游了一百五十个划手,再以等量划手游回来,直到脚下感觉到岸边的鹅卵石。毛巾挂在被海浪卷上岸的树干上,他拿来擦干身体;再穿上汗衫和鞋子,然后沿着狭窄小径,从小海湾往上走向岗哨塔。他在那儿煮了咖啡,开始工作,为了画出理想的氛围,他加上各种蓝、灰色调的颜料。他的睡眠越来越少,老是睡睡醒醒,昨天夜里他决定以冷色调来描绘水平线的忧伤线条,水平线那里已有一道朦胧光线映出士兵们路过海岸的身影。他花了四天,以非常纯净的银白色淡笔勾勒出浪潮拍岸的波光粼粼,现在接着用上冷色调,可以让士兵笼罩在反射的光线之中。因此,他在一个小瓶罐里,把白色、蓝色和极微量的土黄色混在一起,调成一种明亮的蓝。随后,他在用来当调色板的烤箱盘上试验了两三次,再用些许黄色把之前的混合色弄浊,然后持续工作了一整个早上。最后,他将笔杆放到齿间,后退几步观察效果。现在,天空和大海和谐共存于环绕高塔内部的墙面;尽管仍有不少部分未完成,水平线却已预示出一条柔和的线条,那抹些许朦胧的线条将会凸显出四散士兵的孤寂,他们漆暗的身影溅洒着金属的闪光,正在雨中走远。
他用水和肥皂把几支画笔冲洗干净,放着晾干。从下面——峭壁脚下那边,传来一阵马达和音乐的喧闹声,声音来自每天同一时间绕行于岸边的观光游艇。安德烈斯·法格斯不需要看表,便知道时间是下午一点整。由船上扩音器里传出的女性嗓音和平常一样响起;当船艇来到小海湾前,声音似乎更亮更清楚,虽然有几株松树和灌木丛的阻隔,声音还是直接传抵塔楼。那些松树和灌木丛并不受水土流失和几处坍方的影响,依旧牢牢抓住斜坡。
“这个地方叫酋长海湾,是柏柏尔人海盗船的避风港。各位可以在峭壁上方看到一座古老的岗哨塔,那是建于十八世纪初的海防嘹望台,当北非的摩尔海盗入侵时,可以用来通知附近居民……”
那是每天同样的声音:训练有素,咬字清晰。法格斯想象那是一位年轻女子,而且显然是个当地导游,陪同观光客从绞刑岛到邪恶角,度过三个小时的航程。那艘汽艇身长二十米,彩绘着蓝白两色,通常停泊在背阴港。最近两个月来,法格斯从峭壁的高处看着游艇来回穿梭,甲板上挤满拿着照相机和摄影机的游客,扩音器传来的夏日音乐震耳欲聋,叫人难以消受。因此,当那女性嗓音打断音乐插进来说话时,着实令人感到欣慰。
“在那座被遗弃多时的岗哨塔里,住着一位知名画家,他以一幅大壁画来装饰塔楼内部墙面。非常可惜,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