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宗教 >

做人的佛法

2010-03-10 
基本信息·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页码:21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503938781/9787503938788 ·条形码:9787503938788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做人的佛法 去商家看看
做人的佛法 去商家看看

 做人的佛法


基本信息·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页码:21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503938781/9787503938788
·条形码:978750393878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净慧法师:做人的佛法》:《善生经》和《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是了解佛学的两把钥匙。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法师从《善生经》和《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出发,深入浅出地引申出生活智慧,旨在让佛法能够深入人心,达到净化人生的效果。全书文字生动,条理清晰,可读性强。处处体会佛法,就能时时拥有美好生活。
作者简介 净慧法师,法号妙宗,近代禅门泰斗虚云和尚得法弟子之一,现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自1988年以来,先后主持兴复柏林禅寺、玉泉禅寺、四祖禅寺、度门禅寺、老祖禅寺等禅宗丛林。住持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期间,倡导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宗旨的生活禅,连续举办多届“生活禅夏令营”,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主要著述有《入禅之门》《生活禅钥》《坛经一滴》《双峰禅话:》《中国佛教与生活禅》等。
编辑推荐 《善生经》和《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是了解佛学的两把钥匙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安妮宝贝夫妇师父、虚云和尚传法弟子、生活禅倡导者——净慧法师为你讲经说法
学佛能帮助我们体会生命的实相、升华心灵、丰富生命。以佛法来净化生活,就能落实觉悟人生的理念;以佛的思想和理念来指导生活,我们就能使人生圆满。
佛法不在庙里,也不在某个僧人处,而是在佛教经典里,在人的心里,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佛经里处处是妙方,只要善于应用,幸福人生的愿望就可圆成。

目录
上篇 做人的佛法·《善生经》讲记
第一讲 在家必读《善生经》
第二讲 在生活中落实佛法
第三讲 如法求财
第四讲 择友与交友
第五讲 建造幸福美满的家庭
第六讲 处世与做人

下篇 知恩报恩·《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讲记
第一讲 本经的介绍
第二讲 依法修行,开发佛性
第三讲 父母恩和众生恩
第四讲 国王恩
第五讲 三宝恩
第六讲 细说三宝恩德
第七讲 听经闻法,功德无量
第八讲 如何报僧宝恩
第九讲 报四恩的方式
附录
《善生经》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节选)
……
序言 做人是学习佛法的第一等要事。学佛的目的,无非是藉由戒、定、慧三学的熏修,远离贪、嗔、痴三毒的恼害,完成身、口、意三业的净化。这是学佛与做人的总纲领,也是佛法教化的总目标和如何做人的大方向。所谓人间佛教,即以此为根本;所谓生活禅,即由此而展开。近现代佛教一代大师太虚和尚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他把做人与学佛、人格的成就与佛格的圆满完全融为一体、打成一片。由此可知,佛法的一大藏教,无非是教世人如何做一个有益于自他的人而已。
《做人的佛法》这本小册子包括《善生经》与《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一经一品的讲演记录稿,曾以《做人的佛法》、《知恩报恩》的书名在教内印行多次,流通多年,也受到了教内外读者的重视。选讲这一经一品的目的,旨在强调学佛与做人的一致性,在做人与做事的社会实践中具体落实人间佛教与生活禅的要求。
这本小册子得以成书,首先要感谢赵明兴、单明为二位居士的录音、整理,还有周明舫居士的认真校对;这次公开问世,又承华文天下诸位朋友及马明博居士等统筹安排。众缘和合,一事乃成。感恩大众,成就法缘。
文摘 第一讲 在家必读《善生经》
  《善生经》是一部在中国佛经翻译史上翻译较早的经典。这部经典在后汉的时候就翻译出来了。后汉有一位译经大德叫安世高。安世高,公元2世纪时人,于东汉恒帝建元初年(公元147年)来到洛阳,译述佛经约二十年。安世高让人们了解佛教,萌发了译述佛经的宏愿。安世高共译佛经三十五部四十一卷(现存二十二部,二十六卷),主要是小乘系的佛经。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译师。他活动的时间远比摄摩腾、竺法兰要早,翻译的经典也比他们两位多。
  《善生经》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因为它是专门针对在家佛教徒讲的,所以在佛教的弘扬方面,一直没有真正受到重视,只是到了20世纪三十年代,太虚法师才开始重视并讲解这部经典。从太虚法师开始,《善生经》才有了注解。它的道理很浅显,它把在家佛弟子在修行和做人处事中的责任和义务都讲得非常到位、非常明确。
《善生经》的不受重视,说明佛法在中国流传将近两千年当中,佛教往往只重视哲理上的探求,而对于如何从做人开始、在具体的生活当中落实佛法的修行,没有十分重视,特别是随着译典的越来越丰富,修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部经更是被人们所遗忘。
1
  讲这部经有什么意义呢?因为我们所提倡的生活禅虽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同和肯定,但也还不是没有异议。生活就是生活,生活怎么会有禅呢?禅就是禅,禅怎么会是生活呢?把禅看得高深莫测,把生活看得低俗平凡,认为这两者无法融合。有一些人持有这样的看法。
  实际上,生活禅这种提法渊源甚深,在我之前也有人涉及。把它作为佛法修行的具体法门来提倡,是我在1992至1993年之间正式提出的。于是1993年就有了第一届生活禅夏令营,至今连续开了很多届了。
提出生活禅,是不是在佛教乃至禅宗典籍当中毫无根据呢?不是的。大家曾读过《华严经?净行品》,里面讲每做一件事都要当愿众生如何如何,一天从早上到晚上,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自己如何,也当愿众生如何如何,《华严经?净行品》就是佛经上生活禅的一个最典型、最重要的经典读本。生活禅在论点方面也有很多依据。佛法究竟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呢?在家居士没有办法看到比丘二百五十条戒,但也有许多人受了菩萨戒。菩萨戒所告诉我们的,就是生活的理念、生活的方式、生活的归宿,如此而已。大家不要把佛法看得那么玄,佛法一点都不玄;不要把佛法看得离我们有十万八千里,佛法就在我们心中,佛法就在我们一言一行当中。
那么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