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优质栽培与综合利用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工三峡出版社,农业科教出版中心 ·页码:132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5月 ·ISBN:7802232236 ·条形码:9787802232235 ·版本:第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橄榄优质栽培与综合利用 |
 |
|
 |
橄榄优质栽培与综合利用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工三峡出版社,农业科教出版中心
·页码:132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5月
·ISBN:7802232236
·条形码:978780223223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新农村建设丛书
内容简介 橄榄又称白榄、青果、黄榄,原产中国南部地区,是我国南方著名的热带南亚特产水果和药用植物。橄榄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以福建、广东种植最多,广西、中国台湾次之,海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浙江等地也有一定栽培面积。
橄榄味酸涩,香甜之味久嚼方得,所以民俗取其苦尽甘来的寓意,把它当作吉祥如意的象征;橄榄气味特别清香,能增进食欲,舒畅神志,为茶余酒后佳品。除鲜食外,还可以开发出多种蜜饯、果汁等食品。橄榄属于卫生部批准的既是食品又是药物的69种物品之一,药用价值很高。近年的研究成果表明:橄榄富含钙和有机铬,在水果中名列前茅;橄榄性味甘酸涩平,有解毒生津,清肺利咽之功效,还有减肥降脂的作用,其根、果、仁、核、叶、花粉等均可入药。因此,橄榄综合开发利用价值很高。
《橄榄优质栽培与综合利用》主要介绍了橄榄生产的概况与综合利用价值,橄榄的生物学特性与优良品种,橄榄优质栽培技术,橄榄病虫害防治,橄榄采收与贮藏保鲜以及橄榄的加工与综合利用。
作者简介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杰出水稻育种家,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清华大学教授及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率先育成第一个实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二九南1号A和B,实现“三系”配套,并育成第一个强优组合,继而又攻克杂交水稻制种与高产的关键技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这一重大成果的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都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为保障我国及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1981年获得我国第一个技术发明特等奖,2001年获得首届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美国“世界粮食奖”等十多项国际奖。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以袁隆平的名字将国际永久编号为8117号小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以纪念他为人类作出的杰出贡献。
官春云中国工程院院土,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际油菜咨询委员会(GCIRC:)委员,国家油料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主任,作物基因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职。是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油菜育种栽培教学科研工作,育成优质油菜良种15个,推广面积1.5亿多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l项,三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4项。提出油菜冬发栽培理论和技术体系,促进了长江中游地区的油菜高产。根据光温生态特性,将油菜分成四大类型,即冬油菜有冬性一弱感光型、半冬性一弱感光型、春性一弱感光型;春油菜仅有春性一强感光型。创建油菜化学杀雄利用杂种优势新体系。育成转基因油菜品系3个。采用分子育种方法育成黄籽高油酸油菜品系、高抗菌核病品种各1个。出版专著9部,发表论文120多篇,为油菜育种栽培理论发展和生产实践作出了突出贡献。
目录 第一章 橄榄生产的概况与综合利用价值
一、世界橄榄分布与栽培历史
二、国内外橄榄生产概况
三、橄榄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橄榄的市场动态
第二章 橄榄的生物学特性与优良品种
一、橄榄的生长习性
二、橄榄的结果习性
三、橄榄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四、橄榄的品种资源
五、橄榄优良品种介绍
第三章 橄榄优质栽培技术
一、橄榄的苗木繁育技术
二、橄榄果园的建立
三、橄榄果园的管理
四、橄榄栽培新技术
第四章 橄榄病虫害防治
一、橄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二、橄榄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第五章 橄榄采收与贮藏保鲜
一、橄榄的采收
二、橄榄的贮藏保鲜
第六章 橄榄的加工与综合利用
一、橄榄果实的加工
二、橄榄的综合利用
……
序言 橄榄又称白榄、青果、黄榄,原产中国南部地区,是我国南方著名的热带南亚特产水果和药用植物。橄榄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以福建、广东种植最多,广西、中国台湾次之,海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浙江等地也有一定栽培面积。
橄榄味酸涩,香甜之味久嚼方得,所以民俗取其苦尽甘来的寓意,把它当作吉祥如意的象征;橄榄气味特别清香,能增进食欲,舒畅神志,为茶余酒后佳品。除鲜食外,还可以开发出多种蜜饯、果汁等食品。橄榄属于卫生部批准的既是食品又是药物的69种物品之一,药用价值很高。近年的研究成果表明:橄榄富含钙和有机铬,在水果中名列前茅;橄榄性味甘酸涩平,有解毒生津,清肺利咽之功效,还有减肥降脂的作用,其根、果、仁、核、叶、花粉等均可入药。因此,橄榄综合开发利用价值很高。
橄榄属于橄榄科橄榄属。我国栽培的橄榄主要有普通橄榄和乌榄;另有木犀科的油橄榄和杜英科的斯里兰卡橄榄以及大戟科的滇橄榄(余甘子),有时也泛称“橄榄”,但属同名异物。橄榄是一种多用途、经济效益高的果树,值得大力发展和综合开发利用。但是,目前我们比较全面介绍橄榄栽培和综合开发利用的普及性书籍还很少,广大果农和有关企业迫切需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为此,我们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写了此书,以期推动橄榄生产的发展、新技术的推广以及综合开发利用。
文摘 第一章 橄榄生产的概况与综合利用价值
一、世界橄榄分布与栽培历史
(一)世界橄榄的分布
橄榄属于橄榄科橄榄属,在我国广泛栽培的橄榄有普通橄榄和乌榄,前者用于鲜食或加工,后者一般用于加工,原产我国南部地区,是著名的亚热带特产水果之一。普通橄榄又称白榄、青果、黄榄,可供鲜食或加工;乌榄主要供加工。橄榄是我国传统特产名果,历来深受消费者欢迎。
我国是世界栽培橄榄最多的国家,越南、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菲律宾、印度及马来西亚等国也有一定栽培面积。橄榄以年均温20~22℃生长最适宜,年降雨量1200~1400毫米可正常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尤以土层较深厚,土质中等肥,排水良好,pH值4.5~5.0的土壤为宜。我国橄榄种植以福建、广东最多,其次广西、中国台湾;此外,海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浙江等地也有一定栽培面积。福建的主要产地是闽侯、闽清、莆田等县(市),其次是平和、长泰、南靖、华安、诏安、龙海、南安、永泰、仙游、宁德及福安等县市;广东的主要产地是增城、普宁、揭西、广州市郊萝岗等地;广西主要分布在南宁、玉林、合蒲、平南、容县等地;四川省主要分布在江津、泸县、内江、宜宾等地;浙江省主要分布在瑞安、平阳;中国台湾主要分布在南投、台东和彰化等地;云南的昭通也有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