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特色类别 > 杂志 >

法学家茶座(2008年5月第23辑)

2010-03-10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页码:16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209045600/9787209045605 ·条形码:9787209045605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法学家茶座(2008年5月第23辑) 去商家看看
法学家茶座(2008年5月第23辑) 去商家看看

 法学家茶座(2008年5月第23辑)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页码:16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209045600/9787209045605
·条形码:978720904560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Teahouse for jurists

内容简介 《法学家茶座》(2008年5月第23辑)内容简介:作为学问,法学是博大精深的,然而,法学又应该是通俗易懂的,因为他只有掌握在百姓的手中才能发挥作用。正如茶之虽为寻常百姓之饮品,却仍为斯文雅士所重爱。因此,法学应该走出超凡脱俗的“象牙塔”,步入寻常百姓家。
媒体推荐 今日之中国正面临着前无古人的法治建设的关键时期,法学家的境遇也今非昔比,如果当下的中国法学者仍沉迷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愉情结,显然有过多怀旧和复古的情调,更有失法学大家的风范。法学可以成为显学,但不应成为玄学!
  王世涛:法学家与法律家
学者写文章如同母鸡下蛋,都需要一个孕育的过程。逼着鸡下蛋,结果要么是下不合格的“软蛋”,要么是借鸡下蛋,要么是偷别人的蛋,要么是用蛋皮冒充蛋
  郭云忠:“旧稿重投”的背后

编辑推荐 在法学著述中,"阳春白雪"当然不可缺少,但"下里巴人"亦是不可或缺。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的事,谈老百姓关注的问题,讲老百姓生活中的法理。这就是《法学家茶座》(2008年5月第23辑)的追求。
目录
【卷 首 语】 何家弘 八宝茶与奥运会【法治漫谈】 郝铁川 “两个不改变”:中国法治的关键 乔新生 厨房辩论与东西方自由观念 周大伟 学院、医院和法院:现代圣殿中的未竟之业(上)【法学札记】 邓正来 超越俄狄浦斯式的悲剧 喻 中 也说“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 郑广怀 别让“着重调解”成为法律打折的借口【法苑随笔】 周 珂 气候变化与天气不正 王世涛 法学家与法律家 张卫平 一个基层法院院长的日记【身边法事】 冯亚东 震灾、知识与政制 杨 明 媒体:你是表达道德的工具吗? 刘凯湘 刘翔退出比赛的积极意义 刘为军 犯罪嫌疑人的赏金【法林逸事】 何勤华 北大法律系77级: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徐 昕 为荣誉而决斗 宋连斌 陪师看山记 何柏生 海参崴之行【治学之路】 张千帆 一个外行眼中的法律世界——对法学新生的几句话 徐国栋 从1978到2008:入大学30周年祭【茶客论剑】 柳经纬 “法学幼稚”与“白卷” 林来梵 秋菊女儿的困惑【域外法制】 孙笑侠 灾难性的审判 朱伟一 法律意见书:教授的摇钱树 胡晓进 关塔那摩——美国宪法与人权的新考验【史海钩沉】 王立民 上访与直诉 侯欣一 天津的近代法学教育之北洋大学【书城夜话】 张桂红 翻译的苦与乐 许章润 两部半书稿 郭云忠 “旧稿重投”的背后【何博士信箱】 读者来信一封
……
文摘 这是笔者在调研时无意间听来的一个故事:甲杀人后潜逃,当地侦查机关苦寻未果,发出悬赏通告,承诺重奖提供有效线索者。一个月后,潜逃至沿海打工的甲辗转打听到幼子重病,急需大笔医药费。但此时的甲囊中羞涩,情急之下,匿名拨打了通告中提供的联系电话,特别询问是否任何人找到作案人都能得到赏金。在得到肯定答复后,甲于次日返家看望儿子,随后投案,要求侦查机关支付赏金。甲的投案,让侦查人员欣喜若狂,但其赏金要求,则被断然拒绝。“犯罪”还敢要赏金,这恐怕是天底下最胆大、最天真的“罪犯”之一了,我甚至可以想见侦查人员在听到这个请求时略带尴尬的嘲笑。犯罪是要受到处罚的,怎么还能领取赏金呢?看似不言自明的“真理”,在理论上本应是个严肃的话题。因为,近些年来屡建奇功的刑事悬赏并非一项制度完善的措施,作为其主要法源基础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57条只规定了侦查机关发布悬赏通告的目的和基本程序,即“为发布重大犯罪线索,追缴涉案财物、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必要时,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发布悬赏通告。悬赏通告应当写明悬赏对象的基本情况及赏金的具体数额”。也就是说,到底谁可以领取侦查机关设下的悬赏,法律并没有作出回答。立法的阙如,导致理论上对这些基本问题争论不休。有意思的是,在热烈的探讨中,犯罪嫌疑人本人可否领取赏金的问题,却被集体回避了。不过,正如我们认为公众有举报犯罪的义务,但却不能强求公众举报(窝藏、包庇的情形除外)一样,嫌疑人的主动投案不能算是一种真正的法律义务。因此,考虑犯罪嫌疑人的赏金问题,必须跳出传统思维的束缚。事实上,向嫌疑人支付悬赏通告中承诺的赏金,不但符合刑事悬赏的目的,也有助于维护侦查机关的公信力,有利于扩大刑事悬赏的正面激励效应。首先,嫌疑人主动投案,与其他知情人提供线索一样,均符合刑事悬赏措施的目的。合目的性是侦查措施适用的重要原则。对部分案件适用刑事悬赏,有着侦查成本和侦查效率的双重考量,即侦查机关希望用尽可能小的代价,尽可能快地获取线索和证据,捕获犯罪嫌疑人。显然,嫌疑人主动投案,比经由第三人提供线索而破案更能实现刑事悬赏的目的,因为再多人提供线索,都不及案件亲历者的主动投案更直接、更生动和更有价值。况且,悬赏通告有时会招致大量无用甚至虚假的线索涌入侦查机关,使侦查机关不得不浪费大量人力进行核实,嫌疑人本人的主动投案能使侦查机关少做很多无用功,在这个意
……
热点排行